(一)
今年風景殊!
2020年的惠州,在突破中逆襲,于奮進中闖關。
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風高浪急、滄海橫流,世界充滿各種挑戰和不確定性。惠州如何化危為機、發力突圍、揚長補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實現新跨越、鑄就新輝煌?
百年夢圓和歷史機遇交匯,舵穩楫奮、乘風破浪,中國將跨入“十四五”新發展階段。惠州如何乘勢而上、起而行之,在“大循環、雙循環”國家戰略中贏得先機、競逐一流,展現新作為、創造新業績?
在“十三五”邁向“十四五”之際,由市委宣傳部策劃組織,惠州報業、廣電兩大傳媒集團實施的“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問策部門行”大型主題采訪調研活動和主題系列報道今天圓滿收官。
聚焦部門作為,帶著問號思考、探尋,部門行采訪調研團隊在去年“高質量發展縣區行”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從前后長達數月深入走訪,到歷時1個多月全媒體集中報道,整個活動集思匯智、凝心聚力,備受關注、廣受好評,為加快建設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國內一流城市,為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國內一流城市捧出2020年的“惠州問策”。
(二)
思考源自問題。
“問策部門行”秉持問題導向,針對部門運行之阻、產業發展之痛把脈開方,去病疴通血脈、補弱項強筋骨,深度激發全市敢闖會干、創新創業的巨大熱情,匯聚競逐一流的強大合力。
近年尤其是2018年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爭取在未來十年把惠州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城市”以來,惠州發展的目標更加堅定明晰,發展的思路更加切合實際,各項事業產業發展持續進入快車道,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肯定成績、錨定目標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對照融入世界級大灣區城市群、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目標要求,對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照和先進地區存在的發展差距,惠州發展面臨的問題和短板依然不少,高質量發展的任務還十分艱巨。
——電子信息產業“月”朗“星”稀,生態鏈不完整,外貿加工、“硬”強“軟”弱的路徑依賴整體上仍亟待改變;
——石油化工“頭”重“尾”輕,產業鏈不夠長不夠精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產業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
——鄉村產業鏈不長、附加值不高、流通滯后、融合發展慢、治理薄弱環節多,鄉村全面振興任重道遠;
——部門辦事效能還不夠高不夠快,法治環境、政務環境、營商環境還有待進一步優化;
——交通格局還不夠大氣,高鐵過境多但樞紐站少,機場規模偏小配套不足,碼頭岸線切割嚴重,公用碼頭偏少;
——優質學位供需矛盾突出,教育資源配置不充分、教育發展水平不均衡問題依然存在;
——供排污一體化改革深層次矛盾凸顯,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總之,經濟總量不夠大,跳出“中等舒適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動力還不夠強,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產業鏈條比較脆弱,內生動力升級不快,外貿依存度仍然較高。
“問題導向”連接“目標導向”。加快向國內一流城市目標挺進,不能空喊漂亮的口號,而是要在直面問題中認識不足、承認不足、彌補不足,在解決一個一個具體問題中學習一流、追趕一流、躋身一流。
打造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國內一流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賦予新時代惠州的歷史使命,也是心有高標的惠州戰勝平庸、超越自我,滿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抉擇。
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十年承諾”,是惠州全市上下共同的歷史擔當,更是部門作為執行層立下的“軍令狀”。時光倏然已逝,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特別是“十四五”期間,全市各級各部門所有工作都要圍繞競逐一流這個核心使命要求,履職盡責,開拓創新,全力推動惠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更好水平的高質量發展。
(三)
思維決定行為,思路決定出路。正確的思維決定了思想的格局,思想的格局決定了從何種高度做一項工作。思維清晰下的埋頭苦干,才能事半功倍;反之,就會事倍功半。
正確的思維從何而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他強調,要學習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內因決定事物發展變化的性質。通過深入采訪調研,我們深深感覺到,面對前進中的復雜問題,我們各級各部門要迎接挑戰、勇創一流,推動惠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新跨越,必須正確處理好“看”與“干”、“變”與“不變”、“量”與“質”、“守正”與“創新”四組內部辯證關系。
——動起來,正確處理好“看”與“干”的關系。完善電子信息產業生態鏈,做長做精石化產業鏈供應鏈,促進“2+1”現代產業集群相互融合,就要把握好“看”與“干”的關系,既要善于抬頭看,敢于對標一流,高起點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更要謀定而后動,在機遇窗口開啟時牢牢把握住機遇,看準了就下定決心,放膽去干。機遇向來青睞有準備的頭腦,這就要不斷提升尋找機遇、搶抓機遇的能力,時刻緊盯、捕捉發展的“雷達信號”。光看不干,或者不抬頭看路只埋頭拉車,都是不可取的。當年東莞搶得“華為搬遷”機遇,成功轉型升級,正是看得準、干得快的結果。
——熱起來,正確處理好“變”與“不變”的關系。事物的運動發展是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唯有把“變”與“不變”有機統一起來,才能把握不變之變、變之不變。從長遠看,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的國家戰略定位,“雙區”建設的歷史大機遇,“豐”字大交通規劃建設,埃克森美孚、惠州灣產業新城、白花新材料產業園等大平臺項目為惠州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新動能,我們要堅定信心、咬定目標、保持定力,此為“不變”。從部門看,要敢于善于以新思維看待新事物、敢于善于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只有主動求變,“點燃”激情積極履職盡責,方能準確識變、科學應變,在新時代創造新業績。“不變”的是戰略定力,“變”的是創新活力。
——快起來,處理好“量”與“質”的關系。高質量發展不等同于慢發展,更非不講求速度,而是“質”與“量”有機統一、又好又快的高水平發展。事實上,好和快是可以統一起來的,只要做到順應規律、符合實際,就可以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經濟質量和效益好了,發展自然更平穩更快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各級各部門要樹立“快人一步、先人一招”競爭意識,增強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不斷讓惠州快起來、環境優起來、發展好起來,實現更有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續的新發展,走出具有惠州特色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強起來,處理好“守正”與“創新”的關系。推動各項工作,最根本的是靠真抓實干,真抓實干必須努力提高創造性貫徹落實的水平。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同時要立足和充分結合本地具體實際,在貫徹落實中積極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堅決反對教條主義、本本主義。解決問題,推進改革,不要動不動就向上“要文件”,而應多向先進地區“要經驗”,向群眾創造“要實踐”。因此,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敢于打破陳舊的思維慣性和工作慣性,凡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符合惠州人民幸福愿景的事情,就大膽去做,推動惠州強起來。
(四)
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當前,惠州正處在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事業越是向縱深推進,越需要各部門“里應外合”,形成“內和外順”的發展環境和前進動力。我們各級各部門不但應處理好四組內部辯證關系,還要處理好四組外部辯證關系,方能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
——要積極作為,正確處理好“分工”與“協同”的關系。一塊果皮,丟在岸上歸環衛部門管,踢到河里歸水務部門管。“九龍治水”之困正是部門間缺乏協同的集中折射。以供排污一體化改革為例,盡管惠州實施改革2年多了,但部門之間缺乏深度協作的問題依然存在。誠然,每個部門都有各自分工領域,必須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但這絕不意味著只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沒事了。面對供排污一體化、打造大交通格局等越來越多需要跨部門協調解決的復雜事項,部門之間能否形成最大合力,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各級各部門必須積極作為,打破隔閡,處理好分工與協同的關系,既要做好分內事又要服務大局,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展現快人一步的“惠州效率”。
——要敢于擔當,正確處理好“拍板”與“專業”的關系。今年以來,惠州先后引進一大批重大項目,“工作專班”在項目談判、引進、落地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牽頭拍板、專班跟進落實的制度成為惠州頻頻引進重大項目的重要抓手。因此,推進各項工作必須“雙管齊下”,既要專業人員跟進處理前后期工作,又要主要負責人及時拍板定奪。這就要求工作專班和主要領導不僅具備專業思維,更要有專業精神,從全局出發思考問題,從細處著手解決問題,該研究時研究,該推進時推進,該拍板時拍板,只要有了這種擔當和果敢的精神,我們就能把事情辦得又快又好。
——要保持定力,處理好“點”與“面”的關系。做好試點不等于做好全部工作,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淺嘗輒止,只有以點帶面、穩扎穩打、久久為功,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做成事做大事做好事。當前我市和全國一樣,改革正處于深水區和攻堅期,關鍵是要把握全面、找準重點、抓住關鍵,在關鍵點和癥結點上出實招、出新招、出妙招,多打殲滅戰、少打運動戰、不打游擊戰。對于領導干部而言,推進工作要把握好時度效,既要有雷厲風行的作風,也要有閑庭信步的定力,化解矛盾、推進工作必須養成精準思維,從一個個具體問題入手,積小勝為大勝。
——要登高望遠,處理好“視野”與“格局”的關系。站位高,看得遠,方有大格局。立足世界級城市群的新高度,惠州創造性地規劃“豐”字交通主框架,加快融入大灣區,這是一種大視野大格局。大格局取決于思考問題的高度、理論研究的深度、知識視野的廣度和觀察世界的跨度。定戰略、做決策都要有開放的胸懷格局和寬廣的世界眼光,在科學把握本地區本部門與世界和其他地區的聯系中謀劃發展。各級各部門工作“小目標”要在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大目標”中找定位,在全省全國乃至全球層面的“大坐標”中找方位,只有這樣才能看得準,才能謀劃得好,才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五)
所謂歷史機遇,樸素地理解,可用“一波影響十年”為度量。實踐證明,一個地方抓住了一波歷史機遇,經濟發展就會有至少十年的好時光。
權威專家分析,2020年,從長期看,世界經濟增長又進入了新周期。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再到現在的世紀疫情,世界經濟又到了“十年一輪回”的危機起點,也到了新一輪歷史機遇期。雖然世紀疫情加速世界大變局演進,但我國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席卷而來,中國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國家“雙區”建設和深圳都市圈發展的熱潮涌動粵港澳大灣區……今天惠州迫切需要危中尋機、搶抓機遇、奮起直追,創造新時代的好時光。
機遇千載難逢,惠州不容錯失。我們一定要牢牢抓住,也必須牢牢抓住。我們有信心、有決心牢牢抓住新機遇。
能不能牢牢抓住,關鍵在各級各部門。一個個部門猶如一個個兵種,破解發展中的種種問題,既是各兵種進軍要攻破的堡壘,更是履行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攻城奪隘的使命所在。
兵鋒所指盡披靡——面對各種復雜問題,我們各部門非有披堅執銳的勇氣不可,以嶺東雄郡雄武之勢,勇于新作為、敢于新突破、創造新氣象:
以新作為構筑新優勢。“深中通道”建成通車在即,區域競合、城市競爭“馬太效應”不斷加劇,各地各部門要有加快發展的危機感、緊迫感,用好寶貴的時間窗口,在“雙循環”中盡快確立惠州新優勢彰顯新作為,找到揚長避短、應對風險挑戰的具體辦法,在新一輪競爭中下先手棋、先拔頭籌,實現局部領先、取得先發優勢。
以新突破實現新跨越。近兩年尤其是即將過去的2020年,各地各部門打破常規、大膽創新,全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許多突破性成就。在挑戰前所未有、機遇前所未有的“十四五”,更需要敢于突破、勇于創新的雄武膽識和勇氣,以更大力度搶抓機遇、改革創新,加快發展“2+1”現代產業集群,推動“3+7”園區提質增效,建設“豐”字交通主框架,力推惠州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以新氣象展現新形象。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我們引進了一大批十億級、百億級、千億級大項目落戶,開啟了一批新基建、新能源、新材料大平臺建設,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惠州現象”“惠州氣象”。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各地各部門只有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心協力把惠州的事情辦得更好、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圓滿,方能為惠州“十四五”開好局,為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打下堅實基礎。
(六)
時間是歷史的見證者。
人民是歷史的書寫者。
我們即將跨入2021年的門檻,踏上“十四五”發展新征程。剛剛結束的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擘畫了惠州“十四五”發展新藍圖:加快建設更加幸福惠州,著力打造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國內一流城市。到2025年,惠州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0億元。建設更加幸福的惠州,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民生福祉日益豐厚,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具競爭力,治理能力達到國內一流水平,改革開放更具活力,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惠州人民過上更加幸福、更加自豪、更加愉悅的美好生活。
嶺東雄郡競一流,灣區時代看惠州。昨日,位于惠州境內的河惠莞高速和紫惠高速等兩條新高速公路通車,惠州市區高速公路形成閉環,畫了一個歷史性的“圓”,為我們的2020注入不凡的詩意,也為惠州的未來開啟更快捷的遠方。2021年贛深高鐵即將建成通車,這是又一個美好的昭示,預示著一個更加蓬勃的幸福時代正呼嘯而來。這個時代注定是速度和質量完美并軌的時代,是激情和夢想一同飛馳的時代,是“豐”滿惠州加速融入大灣區引爆跨越式發展的時代,更是我們各級各部門大顯身手、大有作為的時代。
舵穩當奮楫,風勁好揚帆。2021年我們將迎來建黨100周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沐浴時代榮光,勇立時代潮頭,讓我們錨定6000億“硬任務”,鎖定更加幸福“軟目標”,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惠州高質量發展,為幸福奔跑,向美好進發!
總統籌 蔣勤國
總協調 王昆發 張錦坤 于澤 李朝榮
采 寫 李朝榮 謝超平 白璐 袁暢 戴建 謝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