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評論員
“我們要以更高的站位和格局,搶抓‘雙區’重大機遇,立足全局謀一隅,抓好一隅促全局,在‘辦實事、開新局’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市黨史學習教育“辦實事、開新局”重點工作推進會,明確把經濟發展列為四方面重點工作之一,并作出全面部署,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走深走實,以惠州高質量發展的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開新局、辦實事”,關鍵要落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來。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搶抓“雙區”建設機遇,狠抓項目建設不放松,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1~4月的各方面數據顯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惠州經濟正保持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態勢。
我們對惠州經濟加快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但同時也要看到,與大灣區先進城市相比,惠州經濟總量仍然不大,特別是工業整體效益不高、結構不優;和全國先進城市相比,惠州前面的標兵速度加快,后面的追兵越來越近。特別是人均GDP和單位建設用地產出效益,我們與先進城市差距還很大,還需付出加倍的努力。事實證明,粗放發展并不能形成高增長。我們一定要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絕不當低端產業的“接盤俠”,加快轉方式、調結構,補短板、鍛長板,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就要堅持“項目為王”,以產業項目提升工業效益,以產業項目吸引集聚人才。一方面,繼續抓好重大項目招引和建設,重大項目是提高區域綜合實力、帶動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的牛鼻子;另一方面,聚焦新增工業項目和適合自己的產業項目。大項目當然好,對縣(區)而言,中小型的優質產業項目一樣值得關注,雖然投資額不大且占地也不多,卻最具成長潛力、最容易形成產業集群。要堅持目標導向,切實算好招引項目的投入、產出賬。要以產業和重大項目集聚人才,同時利用好宜居宜業優勢,通過加強政策引導、完善公共服務,吸引有消費能力、生產能力的人才扎根落戶。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就要強化縣域經濟。郡縣治,天下安。縣(區)是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有對比才知高下,有超越才會發展。縣(區)應結合各自實際,找準對比標桿,不僅要清楚與先進地區的差距,更要看到自身的優勢所在,從而比出干事創業的激情和加快發展的信心;學,是通過深入調研和全面謀劃,學得立足優勢克服劣勢的舉措辦法,進而趕到前列、趕上先進標兵,超越舒適區間。鄉村振興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一篇大文章,最重要的是產業振興,要圍繞提升風貌交通、活化傳統文化、發展鄉村旅游、鼓勵規模經營、成片連線示范等方面,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各類資源、出臺扶持政策,集中推進一批項目。
搶抓“雙區”機遇、全面融入深圳都市圈,是中央和省委賦予惠州的新使命,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決策部署上來,以抓好項目提升工業效益,以比學趕超強化縣域經濟,加快推動惠州高質量發展和融入深圳都市圈建設,讓全市黨史學習教育“辦實事、開新局”落地開花、結出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