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報道,惠州平安人壽一名代理人在檢查客戶涂先生的保單記錄時,發現其有生存金領取的記錄,但客戶本人并不知情,察覺異常后建議涂先生報警,鼓勵其繼續與騙子保持聯系、約其見面。最終在該代理人的協助下,警方將騙子抓獲,成功幫助涂先生挽回全部損失11000元。
事情很蹊蹺,結局讓人很欣慰。涂先生之所以能成功追回被騙的錢財,關鍵在于他身邊多了“一雙慧眼”,更得益于打擊詐騙行為的“鐵拳”和牢固的反詐防騙“防護網”,守護著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
反詐防騙不是“一個人的戰斗”,而是社會大眾共同的工作。一個成功的防騙案例,很多時候并非全憑個人能力,而是不同個體之間的密切配合。網絡時代,騙子越來越“聰明”,能利用當代社會生活特點講出更具迷惑性的詐騙話術,結合AI等新技術推出詐騙新手段。這需要我們把反詐防騙“防護網”織得更密更牢,讓詐騙者處處受限,伸手即被抓。
我們應警惕高回報、創業創新類等新型詐騙,對陌生電話、短信、網絡鏈接保持警覺,不把短信驗證碼發給陌生人,勿向陌生賬戶轉賬匯款。同時做個“有心人”,無論在工作場合還是在家里,多留意網絡上的錢財往來事務,發現可疑情況應進一步核實,必要情況下報警處理。警方應加強與互聯網企業、電商平臺之間的溝通協作,強化線索發現、查處力度,對詐騙犯罪行為予以有力打擊。(捋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