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做規劃,共繪新圖景
惠州日報評論員
惠州市“十五五”規劃編制近日開始面向社會各界征集意見和建議。在“十四五”規劃即將收官、“十五五”藍圖亟待鋪展的關鍵節點,一場關乎城市未來的“全民對話”正式開啟:從新興產業培育到城市品質躍升,從教育醫療提質到生態環境優化,每一個惠州人都被邀為“規劃師”,用智慧與期待為家鄉未來“描邊填色”。這不僅是一次問計于民的具體實踐,更是一次關于“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生動注腳。
五年規劃編制,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同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一條重要經驗,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重要政治優勢。“十五五”,是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科學編制規劃,切實謀劃好“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于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進一步增進惠州人民福祉、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意義重大。開門做規劃、廣泛問計問策,集思廣益充分吸收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基層經驗,既是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的本質要求,也是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前提基礎,更是讓規劃編制接地氣、通民意,畫出惠州最大“同心圓”的題中要義。
人民城市人民建。“十五五”規劃編制,承載著全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言獻策,可以是富有真知灼見的三言兩語,也可以是有理有據、材料翔實的長話。無論通過“惠州惠民通”APP指尖留言,還是在“惠州市發展和改革局”微信公眾號上一鍵提交;無論郵寄信件到市政府大院,還是掃描相關二維碼參與線上提交,你我的每一條意見、建議都有機會被納入規劃的“草稿箱”。此次征集,需要的不僅是“宏大敘事”,更是“具體而微”的生活觀察,比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是否夠用?早晚高峰的交通擁堵能否緩解?鄉村的文旅路線如何串珠成鏈?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恰恰是城市品質的“試金石”。高質量的規劃,不是數據的簡單增長,而是孩子能在家門口上好學、老人看病不用跨城奔波、河涌的水更清了——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發展,從來不是“單向奔赴”。真正的“良策”,源自對民生訴求的深度傾聽;城市的溫度,藏在對民意關切的積極回應。此次征集時間截至2025年9月30日,這不是一段“等待期”,而是一次“共創期”,你我的每一條意見、建議,都可能變成未來五年惠州的一條路、一所學校。無論是扎根多年的“老惠州人”,還是初來乍到的“新惠州人”;無論是專家學者、企業家,還是普通職員、個體戶,你的聲音都同等重要。因為惠州的未來,屬于每一個在這片土地上追夢、奮斗、生活的你和我。當千萬個你我的智慧匯入城市發展的洪流,“規劃圖”方能升華為凝聚共識的“實景畫”。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從東江之畔到稔平半島,從潼湖濕地到羅浮山麓,惠州的每一寸土地都鐫刻著奮斗的足跡,也孕育著無限的可能。“十五五”規劃的藍圖,終將由千萬個“你”的期待共同繪就。讓我們一起,把對家鄉的熱愛寫成建議,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規劃,共同為惠州描繪一幅“既有高度,又有溫度”的高質量發展新圖景——這,就是我們對城市最好的告白,對未來最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