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曾經,抗擊“非典”,他是沖鋒在前的勇士;如今,迎戰新冠,他還是那個勇如當年的白衣戰士。
“任何時候,只要組織需要,我都會沖鋒在最危險的第一線!”這是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石喆的心里話,也是他多年來一直用行動踐行的誓言。作為一名有著14年黨齡的共產黨員,石喆永葆黨員初心,勇擔醫者使命,沖鋒在第一線,戰斗在最前沿。“沒有什么精彩的救治故事,只是全力以赴!”簡單的話語,正是對他初心和使命的最好詮釋。
帶領援鄂團隊19天助力江陵“清零”
2020年2月11日,是我市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出發的日子。臨行前,石喆在微信朋友圈寫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這一天,44歲的石喆準備已久。2003年,他曾奮戰在湖南抗擊“非典”第一線。面對疫情,他深知參與抗疫是醫者的責任,也明白這是共產黨員應有的擔當。
得知醫院要組建抗疫戰隊的消息后,春節前夕剛驅車800公里回到老家的石喆二話沒說,第二天便告別年邁的父母,又行駛800公里回到惠州抗疫。當支援湖北的號角吹響,他再次主動請纓。
2020年2月12日,作為惠州市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及臨時黨支部書記,石喆帶領18名隊員到達荊州市江陵縣開展救治工作。石喆發現江陵的隔離病房沒有救治重癥患者的條件,而當時病區還有6名重癥患者。石喆和隊友們立即制定了3個關于重癥及危重癥患者的救治備選方案,最終把重癥患者轉移到荊州的兩個重癥患者救治中心,同時8名隊員轉戰荊州,江陵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清零”。
在江陵縣新冠肺炎患者中,超80%來自農村,因此石喆主動要求去各個鄉鎮查看所有留觀患者,重點排查發熱患者并對癥狀不夠典型的患者進行甄別篩查。兩天的高強度工作,他們篩查了100多人,沒有發現新的確診病例,這是另一個意義上的“清零”。
留在江陵縣的惠州醫療隊共診治護理住院患者82名,無一例患者由輕癥或普通型轉為重癥或危重癥,無一例患者死亡。2020年3月2日,江陵縣成為荊州市第一個、湖北省第三個實現確診患者及疑似患者雙清零的縣(區)。而此時,距廣東援荊醫療隊惠州分隊進駐江陵僅過去了19天。
工作中的石喆。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就地開展學習活動激發醫療隊員抗疫熱情
支援湖北期間,由于連續作戰,隊員們有些疲憊,個別隊員有時會有放松、麻痹的心理。作為臨時黨支部書記,石喆帶領大家,利用休整時間前往江陵抗戰紀念園和九八抗洪搶險紀念地開展黨員學習活動。在抗戰及抗洪精神激勵下,隊員們的精神又重新抖擻起來。
憶起當初在江陵抗疫時的情形,江陵縣人民醫院隔離病房門前那面黨旗讓石喆印象尤其深刻。“在這場戰疫中,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石喆說,在當時那種特殊情況下,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所釋放出的精神力量有非常強的感染力。
在石喆的帶動下,不少隊員寫了入黨申請書,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其中4位表現突出的同志在抗疫一線入黨,這也使得整個團隊匯聚起更強大的抗疫力量。
在掛職醫院繼續為抗疫奔走忙碌
從湖北回來后不久,石喆到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掛職副院長,在分管該院科教工作的同時,助力該院做好日常防控工作。“一定要按照國家和上級的要求,高標準嚴要求建設好發熱門診!”“醫院是防控的最前沿,一定要確保防控工作做扎實做細致!”他常將這些話掛在嘴邊。
石喆還受聘為惠州市東江高級中學、惠州市光正實驗學校衛健副校長,主動服務學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教室消毒了沒有?”“如遇到發熱患者應如何處理?”石喆多次對這兩所學校的防控措施、衛生建設等工作進行實地指導,指導師生落實防控措施,指導醫務室分診人員做好分診、留觀等細節,還多次巡查學生宿舍、教室等。高考、會考等大型考試,他更是坐鎮這兩所學校指導并參與防控,確保學校防控措施落實到位,將疫情擋在校門之外。
由于抗疫工作表現突出,去年石喆獲得了“惠州市道德模范”“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石喆說,這些榮譽對他而言,是鼓舞和鞭策,也是責任。他將不斷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對話
是醫者也是黨員, 更要當好先鋒模范
惠州日報記者:春節時,你本來是在湖南老家休假的,但接到醫院號令后,果斷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機會,連夜趕回惠州參加抗疫,是什么促使你這樣做?
石喆:當時疫情的形勢一天比一天嚴峻,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這種情況下回到工作崗位是義不容辭的。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部位主要是呼吸系統,而我是呼吸內科專業的,且參加過抗擊“非典”的戰斗,有一定的經驗,肯定要回來。更主要的是,我是一名共產黨員,要起到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帶領大家一起沖在抗疫一線。
惠州日報記者:在各地倡議就地過年的情況下,你今年應該也無法回老家陪伴老人,家人是否會抱怨?
石喆:我來惠州工作12年了,妻子是護士,我們平時工作都很忙碌,每年都只能在春節期間申請公休假回老家探親,但常因工作無法抽身回去。不能陪伴父母過年,我和妻子都感到非常歉疚,只能平時通過電話或視頻多關心他們。父母雖然非常盼望我們回家過年,但也會理解和支持我們,還鼓勵我和妻子站好崗、盡好責。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周智聰 香金群
視頻“對話”石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