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風采(九)
潘錦柱是市十二屆人大代表、龍門縣十五屆人大代表、地派鎮十五屆人大代表、龍門縣地派鎮地派村委會主任。潘錦柱說,自己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人大代表、村干部,天天和農民在一起,最了解農民需要什么。為此,他積極建言獻策,堅持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
在任市人大代表期間,潘錦柱積極參加代表活動,自覺履行代表職責,針對群眾關注的水利工程、農村經濟建設等方面的熱點、難點問題,建言獻策,為群眾排憂解難。
潘錦柱。
地派鎮高坑河河道常年干涸,由于涉及多個生產隊農田灌溉,不少農田無奈丟荒,群眾對于河道整治的呼聲強烈。潘錦柱向群眾許諾:“只要我在任,就會幫你們把河道修好。”2017年,潘錦柱領銜提出《關于對龍門縣地派鎮高坑河進行綜合整治的建議》。2018年,總計投入超30萬元的高坑河整治行動啟動,并于當年年底完成。如今,兩岸雜草叢生的景象不見了,種上了甘蔗,變成了稻田和魚塘,一派生機勃勃。
潘錦柱堅持發揮人大代表帶頭作用,做到人民代表為人民。2019年,在“6·13”抗洪救災中,潘錦柱不顧個人安危涉水救出3名群眾,獲得地派鎮政府表彰。2020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他不停地到村內宣傳防疫知識,到宣傳檢查點值班值守,被鎮政府提名“龍門好人”,在群眾中樹立了良好形象。
“農民生活的條件和環境是我最關心的。”潘錦柱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帶領地派村“兩委”大力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安裝路燈、種植花草樹木,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暢通耕種水源,實施村道硬底化,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
為了給農村居民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潘錦柱積極推動鄉村公園建設。沿著一條陡坡走進鎮上新修的登山公園,空氣清新、樹木蔥郁,舉目遠眺,地派鎮風光一覽無余。“以前一下大雨,洪水就會把沙石沖下來,形成安全隱患。”為此,潘錦柱提出因地制宜修建登山公園的建議,很快公園便建成完工。
“實現鄉村振興,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必須跟上。”潘錦柱說,接下來,他將積極發揮人大代表作用,針對污水處理、舊房清拆等方面提出新的建議,爭取更多資金投入。潘錦柱期待著,地派村能緊跟鄉村旅游發展步伐,村民奔向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實習生王靖 通訊員陳瑞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