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蜇過后望春風,田家忙備事農耕。萬物復蘇的春日里,走進我市各鄉鎮,隨處可見農民備戰春耕,一派忙碌的景象。
3月10日上午,在惠城區橫瀝鎮,2021年惠州市(惠城區)春季農業生產現場會暨水稻機械化生產現場觀摩演示會舉行,現場集中展示了水稻種植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各種黑科技精準滲透到田間地頭,為我市春耕備耕注入科技能量,為實現夏糧豐收、保障糧食安全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
插秧施肥秒完成,引人矚目。
高科技新機械拉風炫目
高速乘坐式插秧機、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水稻穴直播機、植保無人機……在位于橫瀝鎮矮陂村的一片水稻種植基地,工作人員駕駛和操作各種高科技新機械在田間穿梭,我市農業專家和農技骨干現場為農戶答疑解惑,揭秘黑科技。
一臺插秧機很是“拉風”,其身上背著一個大箱子,箱子還連接著幾條導管,隨著插秧機向前行駛,一棵棵小稻苗在背后秒插入田。“這臺插秧機安裝了定量施肥裝置,在插秧時能夠通過導管,同步將箱子中裝的肥料顆粒精準推送至秧苗根部附近土層,一次完成插秧和施肥兩道工序。”現場技術人員介紹,這臺插秧機采用的是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不僅省時省工,而且肥料深施不易流失,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達到減肥增效目的。
除了地上跑的新機械,天上飛的“黑科技”同樣炫目。田間,植保無人機“轟轟”地飛起,稻種順勢從半空中撒落,如及時雨一般潛入泥土中,靜待生根發芽。據介紹,無人機飛播技術省去了育秧、拔秧、運秧及移栽等生產環節,而且快速高效,約2分鐘就可播1畝地。
今年全市計劃春耕春種面積164萬畝
“在驚蟄前,我們就開始坂田、育秧等,抓緊春耕備耕。”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惠陵說,當天現場會共展示了20多個水稻優新品種,這些水稻新品種通過現場展示的水稻種植新機械播種到田間。
現場還展示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水稻耕地地力提升和化肥減量增效技術以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這些均是精心挑選的主導品種、主推技術,覆蓋水稻播種、插秧、打藥、施肥、田管、收割等。“通過現場會,讓當地農戶能夠看得見、摸得著,對農戶幫助大,有利于我們推動春耕生產。”李惠陵說。
據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金龍介紹,今年全市計劃春耕春種面積164萬畝,主要包括早稻60萬畝、蔬菜55萬畝、玉米13萬~14萬畝、花生20萬畝,比去年略有增加,其中早稻面積比去年增加約500畝。目前,早稻育秧面積達到了50%,玉米種植了約7成,蔬菜種植約5成,惠陽、惠東等地的整體進度較快。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通訊員李亮
看視頻更精彩
相關新聞
農業科技下鄉 農民收獲多多
惠州日報訊 (記者陳春惠 通訊員李亮)3月10日上午,在位于惠城區橫瀝鎮的惠州市環通梅菜專業合作社門前廣場,一場農業科技下鄉及農資、農機具展示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活動現場,來自省農科院、惠州學院、惠州工程職業學院及市農業農村局、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和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專家庫的技術專家,以及市、縣區農技骨干,面對面為前來咨詢的農民解答農業生產技術疑難問題,宣傳農業種植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
“有很多平時沒有見過的新東西,還能學到很多知識。”來自橫瀝鎮墨園村的種植戶廖愛紅說,自家種了很多番石榴、火龍果,還種了10多畝水稻和五六畝南瓜。這場活動,讓她更深入了解相關的種植技術。“我種了蔬菜,葉菜蟲很惱人,現在知道怎么殺蟲打藥了。”農技專家的解答讓來自橫瀝鎮矮陂村的潘阿姨非常滿意。
據介紹,去年全市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業科技下鄉活動,推進以“市農業科技服務專家組”為主導,市、縣(區)、鎮三級農技人員聯動、省農科院專家參與的服務機制。全年共組織農業科技下鄉、技術培訓、咨詢活動、田頭指導等732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