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一輩子車,還不知道油品的標號是怎么一回事!”“加‘黑油’原來那么危險,這次咨詢普及真是一場及時雨。”“吃了一輩子鹽,現在才知道鹽分這么多種!”……昨日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圍繞“守護安全 暢通消費”消費維權主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惠州報業傳媒集團在惠城區江北水北新村小區內開展現場咨詢服務活動,線下接受消費者投訴和咨詢。
多樣化加強消費維權宣傳教育
昨日下午,水北新村南側的場地很熱鬧。市市場監管局、市消委會“擺攤”開展消費維權宣傳,接受消費者咨詢投訴,現場還有惠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江北市場監督管理所、廣東標遠律師事務所、惠州鹽業等多個單位。他們通過現場咨詢、制作展板、發放科普小冊子等多種形式,為市民提供了豐盛的消費維權知識大餐。
“快遞送不到位,可以投訴嗎?”在市消委會攤位前,消費者徐阿姨問。“當然可以,請您講一下詳細情況……”消委會工作人員詳細登記了相關情況。
在中石化廣東惠州石油分公司的攤位面前,一排長桌上擺滿了各類資料和多瓶油樣,面前放著油品知識、“加油廣東”APP充值、冬奧卡等字牌,受到有車一族的青睞。
“你看,這是假鹽,包裝的背后是沒有二維碼的。”在惠州鹽業公司的攤位前,工作人員向市民展示了真鹽和假鹽的區別,現場傳授識別假鹽的技巧。
市消委會主任王劍平表示,為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促進消費暢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消委會已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以“守護安全 暢通消費”為主題的消費維權宣傳教育活動,通過權威發布、專題策劃、直播互動、現場咨詢等方式,多渠道、多樣化加強宣傳教育,傳播文明、健康、理性的消費理念,傳遞消費維權正能量。
家用電子電器方面投訴較多
據了解,近年來,市消委會立足《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消費者組織的公益性職責,不斷改進作風,完善工作機制,積極為消費者維權解難。去年,全市消委會系統共接待來電來訪來信網絡等消費咨詢1638人次,受理消費者投訴4831件,其中已解決3924件,解決率81.2%,挽回經濟損失255.25萬元。
“目前投訴比較多的是家用電子電器方面,占比大約15%,社會生活服務類占比8%左右,日用生活商品類占4.5%,主要集中在質量、售后服務、虛假宣傳等方面。”市消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惠州消費者的投訴量在增長,一方面是由于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提高了,另一方面是市民對消委會信任度提高。“我們將繼續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營造安全便利的消費環境,讓消費者能消費、愿消費、敢消費,進而激發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增長。”(惠州日報記者黃岸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