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3月23日,2020年精品思政課展演暨2021年思政課大賽之“百節優秀微黨課”評選巡講活動啟動儀式在惠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舉行。該活動是我市“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惠州市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宣傳紅色東江傳播工程系列活動之一,也是我市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創新項目。
賴燕芳講述我國抗“疫”法寶。
李康凱
賴平
精品思政課現場展演引人深思
2020年,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等部門共同組織開展了精品思政課大賽,全市教育系統思政課教師積極踴躍參與,教師們緊緊圍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香港“修例”風波思考、中美貿易摩擦辨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一流城市建設五個選題進行創作,共收到參賽作品102篇,經初賽、復賽、決賽三個環節,共評選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優勝獎24名;優秀組織獎5名。
昨日活動對評選出的獲獎者和優秀組織獎進行了表彰。同時,邀請惠州市第一中學教師賴燕芳、華南師范大學龍門附屬學校教師李康凱、惠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賴平進行現場展演。
“今天,‘00后’的同學們是被呵護的一代,而終有一天,大家需要接過接力棒,成長為守護的一代。”賴燕芳以《黨的集中領導是抗“疫”的法寶》為題,用生動的案例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承受磨難、堅韌不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她指出,回望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始終是全體中國人民最可信賴的依托,始終是人民的主心骨。
李康凱的《青年,你該這樣!》一課通過“香港,你本是這樣。”“青年,你該這樣?”“青年,你該這樣!”三個篇章,教育青年人應有正確的國家觀、是非觀以及人生價值觀。“我們要堅定‘吾輩當自強’的信念,肩負民族復興的時代大任,努力成長為捍衛祖國主權、領土完整,為祖國贏得榮譽的青年人,成為值得祖國驕傲的、有血性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希望,廣大青年們能夠學會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擁有一雙慧眼,有理性的選擇,有正確的思考,更應該有堅定的行動,讓我們一起向前行。”賴平的《香港“修例”風波的危機與化解》一課提出,當代青年要將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
精彩的思政課贏得現場陣陣掌聲,帶給人深思的同時,也讓授課的老師們對黨史學習教育和接下來的思政課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構思。
“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賴平說,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顯政黨性質、反映民族精神、體現時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偉大精神。她將在接下來的思政課備課中,引導學生們繼承和弘揚偉大精神,并從中汲取前行力量。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黨中央作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決策部署,正當其時,意義重大。”李康凱認為,老師在備課過程中,也是提高自身理論水平的過程,通過講好黨史學習教育“思政課”,讓青年學生了解黨的光輝歷程,銘記國史黨史、厚植家國情懷。
活動現場播放惠州市精品思政課建設工作宣傳片。
臺下觀眾聚精會神聽課。
5大類別100個授課主題供參賽老師自選
青少年處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發揮思政課在塑造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方面的領航作用。目前,我市有在校大中小學生96.7763萬人,全心全意辦好思政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各個學校的共同使命。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推動全市教育系統廣大師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在去年舉辦“精品思政課”的基礎上,我市于昨日正式啟動2021年思政課大賽之“百節優秀微黨課”評選巡講活動。
“百節優秀微黨課”評選巡講的主題為學黨史、強思政、育新人。該活動是今年我市落實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創新舉措,也是打造精品思政課、開展黨史進校園活動的有效抓手,對引導廣大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培育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次微黨課評選活動全市各級各類學校黨員、教師均可參與。微黨課內容需圍繞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光輝歷程,活動結合我市實際,按重要精神、重大事件、重大會議、代表人物、紅色故事5大類別設置100個授課主題,供參賽老師自選。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廣大青少年如何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為了讓參賽課程更加精彩,本次評選活動對參賽的微黨課也提出了諸多要求,如:要圍繞主題采取小角切入、多角論證、舉實例用數據的方式,用青少年喜歡聽、聽得懂的語言和方式,把黨的光輝歷程講活,把青少年的困惑疑慮講開;堅持正確導向,確保觀點正確、主題鮮明,材料充實、論證充分;力求時代性和針對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有機統一,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產生共鳴,使黨史學習教育更加入腦入心等。
同時,要秉承微黨課“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特質,將“大理論”和“小故事”相結合,深入淺出,入情入理。每節黨課時間不超過10分鐘,并要求注重原創性。鼓勵藝術手法、大膽創新,根據實際可采用課堂講演、講故事、師生對話、親子問答、動漫卡通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讓黨課“活”起來。
記者了解到,本次活動為2021年度“精品思政課”評選活動,個人所獲獎勵為市級獎勵。活動將評選優質“微黨課”一等獎100名(列入全面推送目錄),二等獎若干,并根據各地、各校報送“微黨課”視頻情況及獲獎情況,評出優秀組織獎若干。5月1日前,我市將對各地各校上傳的“微黨課”進行匯總,并按類別、課題進行整理,并于5月10日前組織專家組評審。
在“百節優秀微黨課”評選結束后,我市將制定“微黨課”分期分批推送計劃,如各校利用早讀、午讀等合適時間,以“每天一課”的形式,面向全體師生,分期播放“微黨課”,在全市教育系統進一步掀起學史愛黨、學史愛國熱潮。同時,同步在南方+、“惠州黨建”“惠州發布”“惠州頭條”“掌中惠州”“惠家教”等平臺推送“微黨課”視頻,并由南方+負責,擇優推送至“學習強國”平臺。我市還將“微黨課”文稿擇優匯編成冊,作為全市思政課校本課程。
碼上看 精品思政課
相關鏈接
課程與思政交融 教書和育人互促
“蒙以養正,圣功也。”
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是時代賦予的光榮責任。
近年來,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門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市委教工委,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落實推進、教育部門組織實施、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推動惠州教育事業發展開創新局、再創輝煌,“課程與思政交融、教書和育人互促”的濃厚氛圍已經形成。
“大思政”教育格局全面塑型
在惠州城市職業學院,每一位學生都聆聽過校院兩級黨政“一把手”的思政課,并在該學院的《東江紅課》上,學習精品課程。學生們還積極參與省高校網絡文化節、新媒體展示節、優秀校報和網絡評選,在思政舞臺上,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發展個人特長,錘煉意志品格。
打造“明德大講堂”,院黨委每學期定期組織形勢政策年度報告會、黨的重要會議精神解讀報告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解讀報告會,為提升黨員干部、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學生黨員、發展對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理論素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組織開發東江紅課,目前已制作10輯東江紅課專題視頻,《東江紅課》讀本已出版……惠州城市職業學院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引領,大力構建黨建、意識形態、思政德育、學生工作和團學工作“五維合一”的綜合工作平臺,構筑學校一體化思政大格局。
這只是我市創新思政教育工作的一個縮影。
我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創新成立惠州市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與指導中心,構建思政課程、隊伍、教研、評價、推廣、協同育人等“六大體系”,徹底打破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隔絕的“孤島壁壘”。幼、小、初、高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思想政治課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高效統一,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時代新人。
在新時代舞臺上,惠州還有眾多“90后”“00后”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與黨同心、與人民同行”的責任和擔當。如,全國優秀共青團員、“00后”援鄂護士——劉家怡,她的一句“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孩子了”感動了無數人。
“大思政”課程活動火爆出圈
去年4月,在我國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效、各行各業開始緊張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的大背景下,我市推出“戰疫英雄 青春榜樣”特別思政課,將課程內容與當前的抗疫形勢進行了深度的融合,并邀請惠州支援湖北醫療隊的3名隊員來到課堂,向大中小學生分享戰疫經歷和故事。
當天觀看人次超400萬,點贊量超100萬,并被推送至“學習強國”。不少學生感慨:“這堂思政課不僅讓我們了解了疫情防控的最新情況,而且還被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青年榜樣所感動、鼓舞,我們要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青少年。”
惠州市委黨校副校長、高級教師邱國耀說,思政課最大的亮點是身邊人講身邊事,通過親歷者、戰疫真人真事、親身講述鼓勵影響青少年學生,惠州需要更多這樣“動聽”且引人入勝的思政課。
近年來,惠州思政教育體系不斷創新、實招頻出,課堂的親和力與感染力不斷增強。連續舉辦三期“青馬工程”培訓班暨團學骨干訓練營,培養一批理想信念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團學骨干,成為信仰、踐行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種子”和“衛士”。
據悉,我市連續16年開展“旭日獎”評選活動,近6萬名優秀教師、學生受到表彰。2020年首屆惠州精品思政課比賽,獲得我市各大中小學校積極響應,100多位思政課教師踴躍報名,緊扣時事熱點開講,展現了思政課教師的風采,贏得了臺下聽眾的陣陣喝彩,受到省委宣傳部充分肯定。
“大思政”主力隊伍持續壯大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我市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建設,將課程思政納入教師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師德師風、教學能力專題培訓等,累計培訓5000多人次,讓所有教師都變成思政教師,所有課程都承載思政內容,形成了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
目前,全市大中專院校共發表思政類論文111篇、出版思政類學術專著23個、獲獎思政教學課例28個、思政課題69個,思想政治理論研究在惠州教學領域已經形成濃厚的學術氛圍,廣大教師不僅講起思政課“理直氣壯”,搞起思政學術也是“熱火朝天”,“思政味”十足。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龔妍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龔妍 譚琳 通訊員李亞平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