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來自博羅羅浮山的曾慧鵬,拎著自家生產的仙人面來到位于市區意生廣場一樓的惠州名特優新農產品展銷中心,詳細詢問如何上架銷售。“只要是惠州本土農特產品,并且符合食品安全生產等各項標準,即可填表申請進駐,資質審核通過后,后續就有專業團隊幫忙團購銷售,這個政策好!”曾慧鵬拿著申請表高興地告訴記者,只要銷路解決了,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精選優質扶貧產品進行集中銷售,既豐富了惠州市民的“菜籃子”,又為本地農戶們送去“豐收”。從對口幫扶到集中銷售惠州本地農特產品,這一創新做法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拓寬了新的路徑。
由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惠州報業傳媒集團聯合打造的惠州名特優新農產品展銷中心于去年6月30日正式開業。該展銷中心搭建“廣州館”(惠州特色主題館)和“惠州館”(惠州名特優新農產品展銷中心)兩地展館,并與“惠品匯”扶貧電商平臺緊密結合,自開業以來惠州農特產品銷售額逾千萬元,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的內生動力。
因在消費幫扶上的出色表現,近日,負責運營該項目的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惠州報業新文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省內恒大集團有限公司、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等100個單位共同獲評“2020年廣東省消費扶貧突出貢獻單位”。據悉,全市僅3個單位獲此榮譽,這是惠州報業新文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繼去年11月獲得“廣東省消費扶貧創業創新基地”稱號之后的又一殊榮。
搭平臺拓渠道撬動消費扶貧大市場
記者在惠州名特優新農產品展銷中心看到,市民在選購來自我市各縣(區)品種豐富的農特產品。該中心農產品涵蓋米、油、面、干貨、禽蛋、調味品、特色小吃等,絕大部分屬于惠州本地農特產品,地道的“惠州味道”。展銷中心負責人介紹,展銷中心面積有兩千多平方米,集中展示了300多家企業約1600余種極具惠州特色的扶貧名優農特產品、惠州地標品牌農副產品、惠州手信。
“這么多綠色健康食品,不來這里都不知道惠州還有這么多好東西!”市民鄒瑩點贊道,更讓她高興的是,展銷中心還是扶貧消費雙創基地,購買扶貧產品可以幫助農業企業和貧困群眾。
“春節期間,我們通過惠州名特優新農產品展銷中心實現了三四十萬元的銷售額,去年整體銷售額不僅沒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反而有所提升。”第一批進駐展銷中心的惠州市惠興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慧文告訴記者。
據介紹,2020年,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有關消費扶貧精神,我市創新扶貧方式,將解決農副產品“賣難”和“滯銷”問題與豐富市民“菜籃子”供應相結合。在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的提議下,惠州報業傳媒集團主動投資在惠州CBD核心區搭建惠州名特優新農產品展銷中心,將政府搭臺與市場銷售聯動,匯集了政府機關、社會組織、電商企業、商貿公司等各方力量,建立起扶貧產品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的長效機制。一方面,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積極發動鼓勵惠州農業企業入駐;另一方面,惠州報業傳媒集團發揮黨報黨媒宣傳推介優勢,積極參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選派業務骨干深入惠州各縣(區)“上山頭”“蹲地頭”,積極推進當地優質農產品進駐展銷中心。
“光有平臺還不行,要打開知名度,讓大家知道這里的東西好,價格也實在,這就是我們的拿手好戲了。”惠州報業新文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起初,不少企業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態進駐,總覺得這個平臺難成氣候。
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在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市總工會、市商務局等多個部門的支持下,精心組織開展系列提振消費活動,包括“禮惠中秋”“惠州手信產品推介”“惠州農產品展銷會”“惠州網絡年貨節”等,激發市民、企事業單位消費需求,全面激活扶貧產品消費“一池春水”。
“一直以來,我們都想采購惠州本地農產品,這次發現惠州名特優新農產品展銷中心的產品非常豐富,品質也好,所以第一時間選擇在本地完成選購,以支持本地經濟發展。”市衛健局工會主席張吉湘表示,采購的物資作為節日福利發給干部職工受到一致好評。
如今,我市超過60余家機關單位將惠州名特優新農產品展銷中心作為消費扶貧的首選之地。今年春節前夕,各級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響應政府號召,將惠州本地農特產品用于春節慰問、員工獎勵,短短一個月內便通過展銷中心采購扶貧產品400余萬元;“惠州網絡年貨節”線上線下總成交金額超過500萬元……
為進一步拓展我市農特產品消費渠道,惠州名特優新農產品展銷中心的“廣州館”(惠州特色主題館)落子位于廣州的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惠州特色主題館組織了近百家企業和合作社的優質農產品進駐,并通過交易市場定期組織的促銷活動,吸引一撥又一撥的“買買買天團”,廣州、深圳、佛山等地復購惠州農特產品的客戶不斷增多。
線上銷售直播帶貨賦能消費扶貧
“惠東布心村十萬斤滯銷的羅非魚在惠品匯直播間推廣后,受到多家企業關注,一天內銷售一空!”
“在惠品匯直播間買到的龍門縣麻榨鎮中心村胡須雞,很有雞味!”
……
為扶貧下單,網友同樣給力。
在“直播帶貨”模式走紅之后,惠州名特優新農產品展銷中心立刻依托“惠品匯”電商平臺開啟“電商+消費扶貧”之路,每周定期舉辦直播,主播推介的惠州農特產品經常賣斷貨。鮮為人知的山貨成了線上“爆品”,農戶緊鎖的眉頭舒展了,致富路更寬了。
“從最初的幾千元、幾萬元,到春節期間十幾萬元的銷售額,‘惠品匯’銷售實效不斷提升,給了我們莫大的信心,發展的勁頭更足了。”位于龍門縣的惠州非凡農業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蔡瑞錦告訴記者,展銷中心直播帶貨、專場銷售活動豐富,市民企業購買便利,實實在在地幫助農業企業脫困。現在企業生產的龍門陳桔、桂圓、菜干、茶油等拳頭產品,銷售成績亮眼,“今年實現100萬元的銷售額肯定不成問題。”
消費扶貧也大大激發了貧困群眾致富的內生動力,很多村民乘勢而上,借力大市場的“米袋子”“菜籃子”“肉盤子”,讓自己過上紅火小日子。惠東布心村村民吳日強有了新盤算:“我相信吃過我們村里羅非魚的人還會上門回購,加上政府和企業這么一支持,銷路問題不用愁了,還要擴大養殖規模!”
設計“大禮包”,扶貧產品抱團推廣
今年2月6日,在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經惠州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授權,位于惠州名特優新農產品展銷中心內的惠州手信意生廣場旗艦店正式掛牌,重點以惠州特色農副產品手信為主,側重結合鄉村振興,推進產業扶貧和農民增收,并引入惠州手信50強產品進駐。自掛牌以來,結合“惠民文化月”發放手信消費券活動,眾多市民前往購買,大大促進了消費。
記者了解到,展銷中心提供的服務方式多樣,既可以提供采購清單,直接送貨上門或快遞到家,也可以按照個人標準,讓員工自由選購,方式非常靈活。今年展銷中心開拓禮品消費市場,設計惠州特色的電商扶貧“大禮包”,扶貧產品抱團推廣,“單品”變“禮盒”,線上重大節慶熱銷,線下有食堂長期認購、企業臨時團購,訂單翻倍增長。
“我們將不斷創新幫扶形式,助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消費幫扶再上新臺階。”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有關負責人說,接下來,惠州名特優新農產品展銷中心將增加分點、擴大經營規模,深入上游地為消費者挖掘質優價廉的產品,推動農副產品實現標準化、信息化和品牌化,重塑惠州農產品價值。
“消費幫扶一頭連著鄉村的‘錢袋子’,一頭連著城市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是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市扶貧辦專職副主任陳愛軍說,踐行消費幫扶,既要讓農特產品產得多、運得出、送得快,也需要在全社會形成參與消費扶貧行動的新潮流、新風尚,希望大家積極參與消費幫扶行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掃一掃關注“惠品匯”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