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市扎實做好防旱抗旱工作,科學調度發揮水資源最大效益
堅決守住群眾飲水安全底線
惠州日報訊 (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陳遠航)去年入冬以來,我市降雨量持續偏少,水庫山塘和江河來水嚴重不足,全市發生秋冬春連旱,給群眾生活和農業生產帶來較大影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防旱抗旱工作,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以底線思維謀劃發展,統籌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記者4月20日從市三防辦獲悉,為應對此次旱情,目前全市已累計投入抗旱人員5.875萬人次,抗旱資金7595萬元。
經統計,去年10月1日至今年4月20日,我市平均降雨量為112.1毫米,較多年同期偏少74%。目前,水庫蓄水5.87億立方米,較多年同期平均值減少18.6%,有136座達到死水位,7座干涸,其中白盆珠水庫水位61.81米,低于死水位62米。
4月13日,惠東縣愛心群公益團隊聯合“我家酸菜魚”商家來到黃埠鎮開展惠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我為群眾辦實事”愛心送水志愿服務活動,送水到家解民憂,群眾們排隊有序領水。
記者了解到,全市各級各部門積極行動,采取針對性措施,扎實做好防旱抗旱工作。市三防指揮部組織各縣(區)以鎮(街)為單位算清水賬,對供水存在壓力的地區實行“一鎮一清單”,逐一督導落實應急措施,優先保障居民正常用水、春耕播種等民生領域;應急管理、水利、農業農村、氣象等部門積極申請防旱抗旱專項資金,有力支持地方開展抗旱減災工作;惠東縣加快黃埠、吉隆等地應急供水工程建設并已實現通水,啟動稔山向黃埠、吉隆原水直供工程,博羅縣已完成顯崗水庫向龍華鎮供水工程并緊急啟動原博東六鎮供水工程,通水后可有效緩解楊村鎮、楊僑鎮用水問題;加強會商研判,積極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今年以來共實施人工增雨作業5次;加強水源科學調控,優化各類水利工程水量調度方案,發揮水資源的最大效益;完善田間排灌溝渠,根據旱情發展指導農戶改種耐旱作物。
“今年4月15日我市已進入汛期,由于前汛期降水偏少,多措并舉抗擊旱情仍是當前的重要任務。”市三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將立足防久旱、抗大旱,繼續組織各級各部門加強水資源調配,落實應急抗旱資金和物資,及時采取拉管、打井、送水、錯峰用水等應急措施,加強節水宣傳引導,適時實施人工增雨,堅決守住群眾飲水安全底線。
為緩解群眾燃眉之急,及時解決群眾生活用水難題,4月15日至20日,惠東縣河長辦、共青團惠東縣委員會、惠東縣水利局聯合組織在黃埠鎮和
多祝鎮開展“解民憂潤民心,我為群眾辦實事,愛心送水我先行”抗旱救災志愿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