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澗島為一體,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身,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美稱,惠州曾令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發出“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感嘆,而今更成為大灣區人和都市圈人向往的“摸得著看得見鄉愁”的山水麗城。
在新的征程上,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惠州堅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堅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優化市域空間布局,立足資源環境稟賦,加強規劃的科學性、約束力,強化城市設計,致力建設宜居城市、綠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走出一條品質內外兼修、風貌特色鮮明的城市發展之路。
從蓮花山脈、到南海之濱,從南昆山下、到東江兩岸,從羅浮之境、到西子湖畔……惠州大地上的美麗畫卷愈發俊秀、豐富,民記走讀團感受到一派勃勃生機,無數惠州人正合力繪就生態優良、環境優美、生活優質的宜居宜業宜游美麗灣區城市,推動惠州邁向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
夜色下的惠州西湖。
依法護城
為“一條江”“一座城”“一座山” “一個湖”“惠州藍”立法
從荔浦風清漫步至圓通橋,舉目是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腳下是清澈流動的西湖水,湖中水草與魚群搖曳、游動,在陽光照射下水面如同灑上一層多彩的流光。
“相伴西湖20年,總是看不夠她的美。”廣東千秋偉業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惠州西湖生態修復研究所所長齊東升對民記走讀團如此形容自己的“一往情深”。
早在2004年,惠州就開始在惠州西湖嘗試開展水生態修復項目,在湖泊水治理行業內率先采用以種植沉水植物為主導,調整水下魚、蝦、螺、貝、微生物種群結構,形成自凈型生態系統。
齊東升和他的團隊負責此項工程。經過10余載努力,凝聚無數人付出,西湖水生態修復工程結合清淤、截污工程,配合生態系統的構建,推動西湖水生態系統逐漸恢復,水體生態自凈能力得以提高,能見度明顯提高,齊東升也與惠州西湖結下了不解之緣。
“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惠州西湖的保護和建設,認真貫徹執行“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工作方針,堅持綜合治理,組織實施清淤、截污、引清和水生態修復的工作,不斷恢復西湖原有景點。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對標杭州西湖實施西湖提質工程,并成立惠州西湖及周邊區域更新優化工作專班,對西湖進行科學整治、優化提質,致力將西湖打造成惠州生態名片。
對西湖的科學整治、優化提質,是惠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生動寫照。惠州聚力打好打贏藍天保衛、碧水攻堅、凈土防御三大戰役,2015年獲得地方立法權以來,以推動綠色發展為立法工作重心,踐行“美麗中國”發展戰略,先后為保護“一條江(西枝江)”“一座城(歷史文化名城)”“一座山(羅浮山)”“一個湖(惠州西湖)”進行立法,頒布施行了《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質保護條例》《惠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惠州市羅浮山風景名勝區條例》《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等4部實體性法規。
今年1月1日,《惠州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惠州制定的第5部實體性地方法規!啊葜菟{’既是最美的城市底色,也是惠州經濟生態和諧發展的金字招牌,《惠州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的公布實施,是惠州為打贏藍天保衛戰采取的強有力舉措,是惠州發出守護‘惠州藍’的法治最強音!笔腥舜蠓ㄖ莆瘑T會相關負責人說。
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全面融入深圳都市圈建設,惠州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優先位置,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共同完善大灣區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促進生產生活方式向綠色轉型,堅決筑牢大灣區綠色發展的生態屏障。目前,惠州正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統籌山水林田湖海系統治理,確保空氣質量保持在全國重點城市前列,保護好東江、西枝江水源水質安全,積極申報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項目,參與構建大灣區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
“大灣區天然氧吧”南昆山。
治水融城
打造“望山見水記鄉愁”的未來城市中心
江與湖,聯起了惠州城。從夏荷飄香的西湖,穿過熱鬧的市中心,沿著西枝江順流而下,來到水城相融的金山湖,民記走讀團眼前呈現另一番景象。
走進市體育運動學校對面的金山新城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金山水廊施工現場,耳邊傳來此起彼伏機器轟鳴聲,數臺挖掘機有節奏地訴說著工地的繁忙。僅一公里之隔的蓮塘布河、河橋水、冷水坑河5公里碧道示范段工程,已全部完工。
一個個繁忙的施工現場,折射出金山新城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的建設成效。按照計劃,今年要完成項目的水質改善部分和水利部分,屆時金山河水質將基本達到地表水V類標準,金山湖流域其余水體基本達到地表水IV類,一座“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新城正向民記走讀團走來。
卓然天成的金山湖,是惠州城市“聚水盆”,有著“城市之腎”之美譽。2019年,惠州搶抓“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以開創性思維高起點、高標準、高定位建設金山新城,打造惠州未來城市中心和一流城市核心樣板。
金山新城項目北望西湖,西依紅花嶂自然山脈,東臨西枝江,南接惠陽,規劃總面積約118.29平方公里,建設內容包括水質改善、水利和道路交通工程等,估算總投資約68億元,項目通過流域治理、系統治理,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通過四大創新,實現“治水融城、產城融合”總目標。
2019年8月,市委、市政府審定金山新城項目方案,明確以治水為先導,先行實施水質改善和水利工程以及5公里碧道示范段工程,估算總投資約51.52億元。2019年10月,該項目正式動工建設。計劃用2年時間進行治理,打通西枝江和金山湖水生態通道,通過構建綠水青山的生態基底,激活金山銀山的價值引擎,催生綠色發展動能,提升惠州城市能級和競爭力。
“金山新城以水環境綜合整治為先導,打造‘治水融城、產業興城’的城市發展格局!被葜菟畡占瘓F碧水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璐向民記走讀團介紹,金山新城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是我市堅定堅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市供排污一體化改革的“試驗田”,項目治理范圍主要包括金山湖流域的“一湖四河”,即金山湖、金山河、河橋水、冷水坑河、蓮塘布河及其支流,以及金山湖西北側部分惠城區老城區,治理面積約73平方公里。截至今年6月底,項目累計完成投資約18億元,完成投資占比約35%。
近年來,隨著城市擴容發展迅速,惠州城市功能和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高。立足生態文明新時代和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新要求,惠州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對標一流城市提出公共服務設施與基礎設施的空間布局優化設想與空間保障要求,進一步優化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設施配套體系,完善供水、供電、輸氣、信息等基礎設施布局和建設標準,全面提升城市空間品質,統籌推進宜居城市、綠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建設。
羅浮山獅子峰。
一張藍圖
構建市域“1+1+1”國土空間規劃發展格局
“大灣區天然氧吧”南昆山里,隨著愛樹·秘境民宿、花溪雨精品民宿和雙溪茶樓等多家知名民宿品牌入駐下坪社區,這個昔日大山深處的小村莊,如今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紅打卡地。下坪社區的中坪尾居民小組,90%的居民參與經營農家樂和家庭旅館,儼然成為南昆山旅游代言人。村民自豪地向民記走讀團介紹,中坪尾是“廣東最美麗鄉村”“廣東省旅游特色村”“廣東自然生態類最美鄉村旅游示范區”,并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
在大亞灣紅樹林公園里,成群鷺鳥激起入?谔幍男鷩獭5歉咄h,民記走讀團眼前是碧海藍天,往來船只穿梭海上,劃出一道道優美的白浪。漫長的海岸線連接起忙碌的澳頭港、惠州港,還有惠州重要的石化產業基地——大亞灣石化區,再延伸至小徑灣、范和港、巽寮灣、雙月灣。這是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中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藍色引擎”正推動惠州全面參與“雙區”建設。
惠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山水林田湖海一應俱全,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全市現有自然保護區28個、森林公園47個、濕地公園9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2個、4A級旅游景區11個,5A級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數量居全省第一。全市森林覆蓋率61.7%,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37平方米;空氣質量優良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在全國重點城市中穩居前十。
堅決執行最嚴格的環保政策,對生態環境實施可持續保護開發,讓惠州先后獲得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等稱號。如何更好地保護好、利用好惠州生態環境,是城市規劃發展的關鍵。
作為廣東省市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試點城市,惠州已編制完成多級別的城市規劃體系。在國土空間規劃中,惠州對構建協同開放的空間格局做了深入探索,落實國家關于實施非均衡一體化發展模式的政策導向,引導差異化的高質量發展,作為與廣州、深圳等市協同發展的主要空間載體,增強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惠州堅持規劃引領、生態優先,圍繞重要山林、海岸帶、生態廊道等區域性生態要素,與周邊城市協同推進生態環境共保共治,踐行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通過對全域全要素統籌,惠州已初步構建由生態發展區、城市發展區和海洋發展區構成的市域“1+1+1”國土空間規劃發展格局:惠州北部生態發展區筑牢環灣山地屏障,與廣州、河源等共同推進九連山脈、羅浮山脈和東部蓮花山脈等跨區域重要生態空間保護;南部海洋發展區將共建海洋生態保護帶,加強與深圳、汕尾協同,統籌推進海岸帶綜合保護利用與修復,共同改善海域生態系統質量;中部城市發展區將依托多層次水系、綠道、碧道,聯動推進東江中下游流域共同打造區域藍綠交織的生態網絡。積極參與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森林碳匯能力,協同共建區域防洪減災體系,全面提升災害防御能力。
目前,惠州正積極申報實施中央財政支持山水林田湖海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項目,并組織編制《大亞灣西枝江流域山水林田湖海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實施方案》,更好地構建惠州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筑牢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屏障。
大亞灣烏頭山綠道。
文化賦能
培育壯大新興文旅業態,打造花園品質城市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斌w驗蘇東坡大啖荔枝的滿足后,民記走讀團忍不住品嘗羅浮山下的“名牌產品”——豆腐花。
將豆腐花制作成甜品是羅浮山周邊地區延續數百年的飲食習慣,位于長寧鎮的博羅羅浮山潤心食品有限公司,以生產“客家婆豆腐花”打響名氣。傳統工藝擁抱AI技術帶來工藝升級,文化賦能推動傳統企業向工業旅游轉型,公司將生產車間變成景區的一部分,游客透過玻璃觀賞豆腐花全自動生產線,由傳統工藝改良而成的現代生產流程一覽無余。
“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從東坡祠沿江漫步,登合江樓,過東興橋,穿朝京門,在祝屋巷、金帶街、菱湖路尋覓東坡“美食足跡”,富有特色的民宿、私房菜館、書吧等休閑小館令民記走讀團忍不住駐足觀賞。
近年來,惠城區以惠州西湖為核心,以東江、西枝江為走廊,以“兩街一巷”(水東街、金帶街、祝屋巷)為支點,以城市景觀塑造改善為基礎,通過城市會客廳的打造,向市民展現嶺東雄郡的城市風貌和千年古城的歷史文脈,同時在業態上形成集文旅、商務、休閑為一體的產業布局,實現文旅產業流量變現。
素有“嶺南名郡”之稱的惠州,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等殊榮。在參與共同建設文化繁榮發展的“人文灣區”中,惠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文明城市建設經驗與文化旅游產業蓬勃發展,無疑有著巨大的優勢。
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惠州正推動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推進環西湖、環羅浮山-南昆山等重大文旅平臺高品質提升,大力實施“文旅+”戰略促進文旅業態融合創新,參與粵港澳大灣區“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線路開發,主動參與大灣區文旅產業鏈、供應鏈分工,培育壯大文化制造、健康養生、數字創意、電競等新興文旅業態,打造大灣區文化旅游名城。此外,惠州還將把發展電競產業作為綠色崛起的重點產業,將電競文創行業納入發展規劃,通過積極主動對接、引進國內電競頭部企業,規劃建設專業電競場館,形成電子競技產業發展集聚區,鼓勵支持本土電競俱樂部建設,組建“惠州標簽”電競職業戰隊。
在“十四五”規劃中,惠州再次強調文化賦能提升城市品質,將打造“花園品質城市”、構建“西湖山水人文客廳”、建設“公園城市”。做精做細城市微觀設計,加強歷史文脈與現代文明深度融合,更多采用“繡花”功夫微改造,營造小尺度、人性化、富有韻味的城市空間肌理,提升城市空間品質;以環西湖文化內涵提升、千年惠州文脈內核挖掘為重點,整體規劃推進環西湖城市中央休閑文化區與省級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煥發千年古城新活力,打造特色靚麗的城市名片;保護和依托山水林田湖海等自然基底,融合城市歷史文化特色,全域統籌規劃建設“城在園中、園在城中”的現代公園城市,讓“坐城觀山悅湖攬江品海賞綠”成為惠州新名片……
民記走讀團有話說
惠州市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協會辦公室主任謝影虹
打造特色民宿品牌
惠州西湖是國內少有的位于城市中心的5A級風景區,也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具有醇厚的歷史底蘊,沿西湖周邊還有紅花湖、祝屋巷、金帶街、中山公園、古城墻、水東街等景點資源。此外,西湖片區酒店林立,環西湖民宿片區(惠州西湖民宿集群)在省內享譽盛名,被廣東民宿發展研究院列為廣東最美的民宿集群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環西湖片區大概有20家民宿,主要分布在祝屋巷片區和下角片區。
民宿經濟可將“沉睡的資源”轉化為“發展的資本”。環湖民宿經濟無疑對民宿的規劃設計、環保標準、管理服務有著更高的要求,希望惠州參考浙江麗水“麗水山居”民宿品牌,打造一個屬于惠州的地方特色公共品牌。更重要的是,希望惠州市旅游民宿質量評定盡快啟動,按照國家及省相關標準評選出一批品質好、服務好的星級民宿,鼓勵所有民宿精品化發展,并由精品民宿帶動周邊民宿發展,形成整體促進、整體發展的良好局面。
百年惠州知識問答
1.惠州獲得地方立法權是哪一年?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2.獲得地方立法權以來,惠州共頒布實施多少部實體性地方法規?
A.3部
B.4部
C.5部
D.6部
3.有著惠州“城市之腎”美譽的是哪一座湖?
A.西湖
B.紅花湖
C.金山湖
D.白鷺湖
4.在市域“1+1+1”國土空間規劃發展格局中,羅浮山脈屬于哪個區?
A.生態發展區
B.城市發展區
C.海洋發展區
D.森林發展區
5.惠州現有多少個自然保護區?
A.20
B.25
C.28
D.30
文字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李向英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 黃曉娜 李向英 邱若蓉 譚琳
圖片
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東江圖片社供圖
。ū酒趩栴}答案:B、C、C、A、C)
●指導:中共惠州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
●特別策劃: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承辦:惠州報業傳媒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