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提升城市建設綜合服務水平,培育一批建筑業本地骨干企業。日前,記者從市住建局獲悉,截至今年6月底,惠州市建筑企業數量已達到了2154家,具有施工承包一級資質企業達26家。僅在前6個月,全市建筑業總產值就得到了177.93億元,同比凈增83.62億元,增長88.67%,增速全省排名第一。
前6月產值近200億,增速全省第一
從江北CBD驅車經惠博大道進入小金河大道,贛深高鐵北站站場框架已基本建成。軌道線路從站場向兩側延伸開去,北聯江西,南接深、港。
“以前本地的建筑企業做這樣的大項目機會不多,現在有了這樣的機會,肯定就要全力以赴地保質保量如期做好。”作為北站工程項目施工方,惠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德成介紹,乘著全市建筑行業經濟破局發展的“東風”,企業的機會也更多了。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培育一批建筑業本地骨干企業,提升城市建設綜合服務水平。
骨干企業如何培育?惠州市建筑業協會會長黃光欣介紹,在我市住建部門的統籌引導下,行業協會創造性開展“樹標立桿”工作,將2020年度建筑業產值排名前50名和納稅前50名的本地建筑企業梳理名,展示建筑企業形象。“一方面樹立企業本身的榮譽感,另一方面則及時推薦給開發企業,讓市場更好認識惠州建筑企業的形象。”他介紹。
記者觀察到,隨著本地企業被市場更多知曉,施工水平、管理水平等有了更多的展示平臺,盡管相較于外來的和尚仍存在著不足,但本地和尚更努力、更用心正在受到更多的市場認可。
廣東康君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商務副總葉文華則直言,對于不同體量的項目,其實本地企業都有建設經驗。以往的“中字頭”企業總包的項目工程實際的分包建設等工作其實也是本地企業在做。
隨著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推進,惠州建筑企業以往所缺少的機會正在持續出現。不只是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高鐵北站站場,濱江公園智慧停車場、惠州市中醫院、博羅城東學校等多個大項目正在本地建筑企業的耕作中穩步實施,企業的營收表現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市住建局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1—6月份,惠州市建筑業產值達到了177.93億元,同比增長88.67%,增速全省排名第一,行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納統企業數量突破600家,26家企業達一級資質
不只是市場經營份額的提升,惠州建筑企業生產建設和管控質量同樣也在高速發展。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惠州本地的建筑企業來說,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工作是機遇,但企業也要更加保持謹慎,認清差距,做好內功,做好服務。
記者了解到,與外來的大企業相比,本地企業在管理水平、人才儲備、建設經驗等方面肯定存在差距,但具體到單個項目的實施,本地企業在工程、勞務等方面會更接地氣,更加熟悉。
截至6月底,全市建筑企業數量已達到2154家,納統企業數量則已從2020年的326家增加至當前的606家,其中總承包一級資質企業26家(前6月增加6家),可以看到,行業企業正在穩步變優變強。與此同時,現代管控建設技術也在加速得到應用。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廣東銘豪潤建工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兼生產副總經理閻全德則表示,企業當前正在實施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企業管理、人才培養、項目管理和搭建智慧云平臺管理等現代管控體系,提升建筑領域協同設計能力,往特級資質企業邁進。
他介紹,企業當前正式將位于北站新城的錦昇銘座項目(雙塔,一棟42層寫字樓、一棟32層住宅)列為BIM示范項目。“一方面是實施現代管控技術改造,全面提升公司的建設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則是全力打造示范工程,為這座城市留下一些優質項目。”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 邱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