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區江北景富花園內,健康教育宣傳欄擺放在顯眼位置,市衛生健康局病媒生物組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對小區內毒鼠屋、毒鼠谷的設置和投放以及蚊蟲消殺情況做詳細督查。這是我市近期在市區中心區各公共場所采取噴煙、噴霧、投藥等方式,廣泛開展病媒生物防制,保持市區環境衛生整潔的一個縮影。
一直以來,我市高度重視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以“預防為主、治本清源、綜合防治”的原則推進該工作,市區“四害”密度控制在國家標準之內,去年城區滅鼠、滅蚊、滅蠅、滅蟑均達到國家控制水平C級,重點行業和單位防鼠設施合格率為95.5%、防蠅設施合格率為95.3%。
定期監測市區病媒孳生場地
為讓全體市民有一個良好生活、工作環境,市委、市政府及市愛衛會非常重視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我市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于1995年制定《惠州市除“四害”管理實施細則》,并于1999年進行修改,使之更具針對性和操作性。
2006年,為加強市區居民區的病媒生物防制,市政府從納入水費收取的環衛服務費中劃出專門的居民區病媒生物防制經費,由各街道辦事處組織實施。為了管好用好這筆經費,市愛衛會制定印發《惠州市中心區(惠城區)居民區除四害監督管理考核辦法》,使市區居民區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走上規范化軌道。
在加強宣傳、形成滅“四害”氛圍的同時,我市還不斷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病媒生物防制隊伍人員素質。市愛衛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多年來,我市在原有的病媒生物防制有償服務隊伍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全居民區病媒生物防制隊伍,各街道辦事處建立了專職的居民區病媒生物防制隊伍,配備與工作量相適應的消殺人員(各隊伍所需消殺人員最低限額為住戶總數的0.2‰)和必要的病媒生物防制器械。
目前,我市市區有備案病媒生物防制有償服務機構102個、消殺人員680余人。市、區愛衛辦每年均舉辦1~2期病媒生物防制業務培訓班。
為鞏固市區的滅害效果,我市加強對市區病媒孳生地的監測,市、區愛衛辦設置病媒生物防制監督監測專門人員,對市區的大中型水體、建筑工地、高樓地下室等病媒孳生場地進行造冊登記,定期監測;對各居民區的滅害效果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監督監測,以作為指導日常除害工作和效果評價的依據。
按“治理孳生地為主、藥物滅害為輔”進行綜合防治
自2001年我市創建成國家衛生城市以后,繼續加大投入,建設市政設施和園林綠化,同時大規模開展市區河涌整治工程,市區大型蚊孳生地得到徹底整治。
同時,結合開展愛國衛生月活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等,我市每年均組織2~3次大型的環境清理行動,全面清理內街小巷衛生死角和城中村、城鄉接合部的臟亂差,使市區及周邊的病媒孳生地不斷得到整治。
1998年起,我市市區對居民生活垃圾實行定人、定時、定點上門收運。截至去年,我市城鄉日產生活垃圾100%實現無害化處理。這為我市鞏固滅蠅先進城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愛衛、衛生監督、市場監管等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市區衛生較差,防鼠、防蠅較差,鼠、蠅密度較高的飲食行業、食品加工行業及熟食檔進行處罰和限期整改,逐步按標準整改了市區六大市場熟食檔的防蠅設施。
2008年,市愛衛辦、市衛生監督所聯合向飲食行業單位發出《關于進一步做好除“四害”工作的通知》,對飲食行業單位重新明確必須完善防鼠、防蠅設施。目前,市區內的飲食、食品經營等特殊行業都有完善的衛生管理制度,有合標準的防鼠、防蠅設施和滅害措施。
市愛衛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繼續堅持以“治理孳生地為主、藥物滅害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鞏固病媒生物防制先進城區成果,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