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部署十大行動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力爭到2027年智能終端產值規模4000億
●惠州日報記者謝寶樹 通訊員陳瑩
《惠州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近日印發。行動方案提出,力爭到2027年,智能產品供給進一步豐富,智能終端產值規模約4000億元;人工智能核心零部件規模化發展,產值規模約450億元;人工智能高端電子新材料實現新突破,產值規模約150億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領先的萬卡智算集群,發布200個以上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經網信部門登記備案或經我省公布的行業大模型和應用解決方案20個以上,形成3個以上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協同深莞打造珠江口東岸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帶。
結合惠州實際制定十大行動
當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發展日新月異,惠州迅速行動加快部署。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開展“人工智能+”行動,積極培育工業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
今年3月,惠州成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市產業資源要素,推動建設重大項目,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研究制定惠州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
此次行動方案的出臺,將以強化產業鏈、拓展應用場景、推動技術創新、優化產業生態為抓手,強化要素資源保障,全面加快推進我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通過深入分析惠州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發展基礎,認真研究產業發展方向和著力點,行動方案提出具體需要聚焦發展的“十大行動”,即智能終端產品強鏈行動、智能裝備升級行動、高端電子新材料培育行動、人工智能核心零部件壯鏈行動、人工智能算力和載體支撐行動、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攻堅行動、人工智能賦能行業場景行動、垂直模型培育行動、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優化行動、數據要素支撐行動。
力爭到2027年集聚不少于300家人工智能終端產業鏈企業
近年來,惠州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聚焦打造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兩大產業集群,在智能終端、新材料、零部件等方面為人工智能硬件制造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惠州大力推動制造業各細分行業數字化轉型,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了多元數據支撐。
從產業鏈看,人工智能產業包括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其中算力、算法、數據是人工智能三大基石。惠州人工智能產業優勢主要集中在基礎層的算力和應用層,算力集群服務能力居全省前列,人工智能產品上下游產業鏈優勢明顯。
在智能終端產品強鏈行動方面,行動方案提出,構筑智能終端產品新高地,鼓勵TCL、龍旗電子、石頭科技等龍頭企業大力推進AI智能體開發,加快AI手機、AI可穿戴設備、VR/AR設備、AI家電等人工智能終端產品供給。支持企業加快計算機視覺、圖像感知、生物特征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新型人機交互等關鍵技術研發,提升人工智能終端基礎軟硬件水平,提高市場占有率。圍繞人工智能終端產業鏈關鍵環節、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實施強鏈補鏈延鏈行動,加大力度招引和培育一批優質企業,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終端企業梯隊。力爭到2027年,人工智能終端產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集聚不少于300家人工智能終端產業鏈企業。
在人工智能算力和載體支撐行動方面,行動方案提出,依托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構建以人工智能算力為主的綠色算力產業集群,為大灣區AI應用、訓練提供算力支撐體系。大力發展數據標注、數據清洗等關聯產業,構建算力、算法、數據并行發展生態,打造大灣區綠色智算中心高地。支持各縣區聚焦人工智能與優勢產業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智能終端、智能裝備、數據標注等“人工智能”相關產業集聚區。
協同深莞打造珠江口東岸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帶
在人工智能賦能行業場景行動方面,行動方案提出,以場景為牽引、應用為導向,推動人工智能在政務服務、生產制造、教育醫療、城市管理等領域深度應用,打造一批具有典型性、創新性、引領性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示范應用場景,建設一批數字化標桿企業。
在垂直模型培育行動方面,行動方案提出,探索“行業/垂直模型+典型場景”融合應用的新范式,在AI+智能制造、AI+機器視覺、AI+故障預警、AI+園區管理、AI+企業管理等領域探索打造人工智能垂直大模型應用示范案例,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珠江東岸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垂直模型先行示范區。
在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優化行動方面,行動方案提出,積極構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小升規”-“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鏈主”企業培育體系。聚力培育一批品牌影響力大、資源整合水平高、綜合競爭力強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骨干企業。力爭到2027年,培育50家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生態典型代表企業。
隨著行動方案的出臺,惠州將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健全組織機制、打造深莞惠產業協同帶、優化人才及資金支撐、強化政策供給和服務引導。根據行動方案,惠州將成立“惠州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聯盟”,整合各方資源,促進“政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構建具有競爭力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生態。推動與深圳、東莞相關產業聯盟互動合作,促進三地企業加強交流對接,聯合舉辦供應鏈需求對接會、招商推介會,構建更加緊密的產業協作關系,協同深莞打造珠江口東岸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