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旅游資源豐富的龍門縣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旅游觀光。記者從龍門縣文廣旅體局獲悉,“五一”期間,龍門縣累計接待游客45.76萬人次,同比增長291.78%。其中,過夜游客11.74萬人次,同比增長164.41%;一日游游客達34.02萬人次,同比增長369.89%;實現旅游收入2.3億元,同比增長381.81%。
作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龍門良好的生態環境、突出的溫泉產業優勢等優質旅游資源是游客選擇到龍門“微度假”、短途游的主要原因。作為全省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當前,“生態龍門”已成為龍門人的共同理念。經過多年的發展實踐,“龍門最大優勢在生態,最大底色也在生態”這樣的論斷已成為全縣上下的共識。得益于優良的生態環境,龍門康養旅游產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正在逐年增加。目前,龍門正朝著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康養旅居高地的目標提質加速,穩步向前躍進。
車手在南昆山賽道上上演“速度與激情”。
南昆山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健康步道、森林療養等新業態,進一步做實品牌、做精項目、做細服務。
打造全域旅游產品體系
“惠清高速通車后,從惠州市區到南昆山只需要一個半小時,趁放假帶家人來體驗龍門山水!眮碜曰莩菂^的黃先生特意在“五一”假期前往南昆山打卡。
“五一”期間,記者在南昆山上看到,一輛輛車接連駛入景區。各景點停車場早已“爆棚”,停滿了來自廣州、深圳、東莞的車輛,許多特產店、農家餐館門口的停車場也是一位難求。“和之前的假期比起來,今年的‘五一’格外熱鬧,都快忙不過來了。”中坪尾社區一家農家樂負責人笑著說。
到山間散步洗肺、入住精品民宿、品嘗地道美食……每逢假期,遠離城市喧囂、到大自然呼吸清新空氣成為不少人的選擇。而龍門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突出的溫泉產業優勢是游客選擇到龍門“微度假”、短途游的主要原因。據統計,今年“五一”期間,龍門縣累計接待游客45.76萬人次,同比增長291.78%。游客主要來自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周邊城市,主要集中在永漢、龍華和南昆山一帶游玩。
龍門生態旅游產業的持續發展,與近年來該縣全力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走“生態+品牌+融合+產業”的旅游發展新路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立足旅游產業發展基礎,龍門制定實施《龍門縣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6-2030)》,在繼續發展“兩核一圈一帶一軸”空間布局的基礎上,提出“一龍頭兩核心三組團”的“1+2+3”空間格局。同時,以發展鄉村旅游為著力點,積極構建“一鎮一色”“一村一品”的全域旅游產品體系。
在地處省生態發展區的背景下,龍門以南昆山為發展龍頭,帶動環南昆山及縣域旅游發展,并推動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全域旅游供給轉化,著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游樂谷”“養生池”,當好生態功能區綠色發展的引領者,促進了扶貧惠民富民,引領了美好生活。
在市委不考核龍門工業產值背景下,當地以康養旅游平臺為重點發展生態經濟,將旅游作為市、縣、鎮三級績效考核的主導方向,且旅游業已成為龍門戰略性產業,直接或間接帶動全縣30%的就業率、26%的增加值占比、10%的綜合稅收。
通過“四菜一湯兩甜品”業態品牌建設,以及培育中國農民豐收節、楊桃節等農旅節慶品牌,龍門加大“愉悅龍門”品牌推廣,構建起“康養旅游+現代農業+商貿流通”發展平臺。通過推廣“農產品+旅游+農村電商”模式,促進農業“二十百千萬”工程做精做優做特,逐步走出一條以品牌營銷為重點,撬動全域鄉村旅游、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子,為鄉村振興作出積極探索。
“龍門堅持揚生態旅游之長、補發展之短,發展全域旅游期間,做好‘旅游+’‘+旅游’文章,抓特色農業、抓生態工業、抓健康養生、抓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農旅文體、產城人文互動,壯大旅游產業!饼堥T縣文廣旅體局負責人介紹。今年,龍門縣將通過培育全域旅游新業態、發展紅色文化旅游、推進康養旅游項目建設、創新旅游宣傳營銷模式,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康養旅居高地。
深入推進環南昆山森林溫泉旅游產業帶建設
崇山峻嶺連綿起伏,森林覆蓋率73.89%,空氣質量常年保持優良……獨特的環境造就了龍門的秀美山水。生態環境被當地黨委、政府視為核心競爭力,也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來。
為充分發揮龍門得天獨厚的優勢,龍門縣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機遇,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康養旅居高地。
通過立足生態優勢和資源稟賦,優化提升森林度假、溫泉養生、田園風光和民俗文化四大旅游品牌,龍門打造了以“龍門十三湯”為代表的溫泉養生和以南昆山為代表的森林度假等一批特色康養旅游品牌,日益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養眼、養肺、養胃、養身、養心”的康養福地。
今年2月,縣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總結了龍門2020年成績,并確定2021年龍門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路徑。對于發展旅游產業,全會報告明確提出,龍門要以“旅游+”和“+旅游”戰略為抓手,做大做強做優森林度假、溫泉養生、田園風光、民俗風情旅游品牌和健康養生、紅色文化、歷史文化、研學教育、森林探險、山地體育、工業觀光等旅游新業態,高水平建設全域旅游示范區。
就如何做強做大做優康養旅游,龍門縣委書記陳偉良表示,以項目建設為載體,深入推進環南昆山森林溫泉旅游產業帶建設。落實“南昆十條”,提升南昆山“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繼續辦好“龍門陣”“龍門徑”“溫泉節”等系列旅游品牌活動,提升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讓龍門成為大灣區游客康養旅游的首選之地。要大力發展智慧旅游,建設旅游大數據平臺,以大數據助推旅游業提質增效。
更為具體的內容包括開發健康養生、農業采摘、工業觀光等旅游新業態,促進生命健康產業帶建設;開展紅色旅游系列活動,大力促進紅色文化發展與傳承;建設一批以康養度假為主題的高端溫泉養生項目,加快萬城南昆山大健康文旅綜合體、中楷教育康養文旅綜合體等21宗重點旅游項目建設,推進康養新城發展,打造環南昆山生態康養產業集聚區;策劃開展龍門健康碧道、傳統美食宣傳、龍門縣溫泉節、“龍門宴”品牌建設和推廣、全域旅游“龍門陣”高端對話等系列活動,提升龍門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打好特色牌、優勢仗的同時,龍門還將把自身資源稟賦和“雙區”發展需求緊密結合起來,瞄準大灣區龐大高端的消費市場,提供優質的生態產品、旅游產品、農特產品和鄉土文化產品。推進區域旅游合作和整合營銷,打造跨縣(區)、跨縣市精品旅游線路,加大“中國溫泉之鄉”“龍門南昆山”等品牌推廣力度,打造“放心游龍門”新名片,讓游客聽了就想來、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積極探索“森林+體育”旅游發展模式
溫泉是龍門旅游的一大品牌。然而,同質化發展始終是龍門溫泉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龍門近年來開始打造“龍門十三湯”溫泉品牌,要求各景點根據自身所處地區,將溫泉與歷史、文化及鄉村旅游、康養產業等結合起來,形成各自特色。接下來,龍門將統一控制全縣的溫泉采礦權,實行地熱資源科學開發、有償限量使用、溫泉管網集中供水,從而科學管理溫泉水資源。同時,按照差異化錯位發展的原則,貫徹落實《龍門縣“龍門十三湯”品牌提升與差異化發展策劃》,指導溫泉科學開發、錯位發展、精致設計、形成特色、永續利用,避免出現溫泉建設項目的低水平開發和同質化競爭。
對于旅游業態的求新、求變,同樣發生在南昆山。南昆山是龍門休閑、旅游、養生的金字招牌。隨著《關于支持南昆山旅游加快發展的十條措施》出臺實施,龍門計劃用3年時間集中優勢資源,加強政策保障,完善環南昆山生態旅游區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和提升服務水平,打造南昆山生態旅游區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和國內一流旅游度假區。
為推動南昆山創意產業發展,龍門學習借鑒浙江莫干山、江西三清山的開發經驗,以豐富的原生態文化,發展健康步道、森林活動、森林療養、森林社區、負氧離子浴等新業態,進一步做實品牌、做精項目、做細服務。
當前,南昆山除了策劃開展馬拉松、挑戰1228米天堂頂主峰嶺南登山節、毛茶文化節等主題活動,還將重點建設世界第三條著名山地賽道,升級改造G355線“十里花路”主干道美化亮化工程及中坪尾、川龍瀑布等10條景區道路,加快推動南昆山奧動森林小鎮、十字水生態度假村三期和空中棧道、國華南昆山烏坭生態旅游示范區、云天海“藝術天地”等項目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28日,為期4天的第二屆南昆山國際賽車嘉年華系列活動之南昆山山路賽道日漂移表演賽,在原南昆山355省道上開跑,吸引了省內外乃至全國眾多汽車運動愛好者慕名前來,一睹頂尖車手們在發夾彎上演一幕幕精彩的漂移瞬間。
據了解,此次活動是2019年該縣舉辦“中國車友精英會·南昆山國際汽車嘉年華”后,在南昆山上舉辦的又一重要特色汽車文旅體育活動,為南昆山進一步打造汽車文旅體育新名片奠定了堅實基礎。
活動上,中國車友精英會發起人黃建興表示,南昆山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獨特的道路交通條件,除了俊秀山色,與汽車文化的結合讓南昆山從此增加了一層速度與激情的色彩,南昆山賽道有望成為世界級IP。
為進一步打造更具創意、更具品質的文化旅游產品,推動文旅體融合實現新突破,今年8月和12月,龍門擬分別繼續舉辦相關汽車賽事活動,謀劃打造南昆山國際汽車文旅小鎮項目。擬通過“汽車賽道賽事+汽車電影+汽車電競+汽車文旅”相結合,逐步形成龍門特色文旅新名片、粵港澳大灣區特色汽車體育文旅中心,拉動龍門整體旅游產業升級和文體消費升級。
通過穩步開展文旅活動,龍門還積極探索“森林+體育”旅游發展模式,培育戶外運動、野外探險、體育賽事等新業態、新產品,開設漂流、叢林飛躍、定向越野、山地自行車、滑翔傘、徒步等森林體驗項目。目前,龍門龍江鎮尖峰山下還引進省內首家、全國最大的國家航空飛行營地。接下來,當地將爭取承辦國際級的滑翔傘賽事活動,進一步提升龍門知名度。
智庫觀察
省旅游協會副會長、廣東旅道集團創始人與首席專家陳南江:
依托資源優勢文化特色 有的放矢打造康養項目
龍門發展康養旅游優勢明顯,建議政府給予相應的支持和引導,出臺相關的產業規劃、行動方案。企業在打造康養旅游項目時,應依托當地的資源優勢與文化特色,有的放矢,可瞄準細分市場進行定位,同時引進醫療衛生資源,與世界養生酒店聯盟等機構建立長期合作與聯系。
華南理工大學廣東旅游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吳志才:
看大勢 尋特色 勇踐行
未來龍門發展要“看大勢、尋特色、勇踐行”。“看大勢”即發展龍門旅游應跳出到山界外,瞰世界格局,從歷史、地形、人文等角度來定位龍門發展格局;“尋特色”就是要回歸龍門,彰顯生態特色與價值,發掘“萬山之地、滴水兩江、溫泉之鄉、天然氧吧、多元文化”五大特點;“勇踐行”就是要綠色發展,將“山上是品牌,環山是產業,帶動鄉村振興”作為三個階段性目標,打造龍門山地康養生活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