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廊應急指揮中心三維地圖清晰顯示各段管廊實景監控現場。
在大亞灣石化公用管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管廊公司”)應急指揮中心,大大的顯示屏上,整個石化區的管廊三維地圖清晰顯現,地圖四周實時顯示著各段管廊實景監控現場,這個智慧管廊系統,正是大亞灣石化區打造“智慧園區”的一部分,是大亞灣石化區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工作中一項具體舉措。
歷經20年奮斗,如今的大亞灣石化區已躍居“中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如何正確對待已取得的成果,在新的歷史征程上再出發?“對標找差”成為關鍵詞,大亞灣提出對標園區建設管理水平世界一流的新加坡裕廊島,找差距、定措施,加快智慧園區建設,充分利用5G+工業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推動實現安全、環保、應急一體化智能管理,實現智慧、安全、環境保護實時整合;完善石化區公共配套,實施更加嚴格的封閉管理,以全新的姿態奔向世界一流。
■明方向
錨定世界一流石化園區
2021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為目標,全面提升大亞灣石化區發展水平。”圍繞這一目標和要求,大亞灣區將今年定為“對標找差年”,提出搶抓“雙區”機遇,對標對表世界一流、國內先進,找差距、定措施,扎實推動開發區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助推惠州實現新一輪跨越式發展。
事實上,歷經20年,大亞灣石化區的發展可圈可點,成績驕人,但前行的腳步從未停止。近年來,隨著一個又一個大項目落戶,大亞灣石化區發展迎來全面提速,市領導與大亞灣區領導率隊到國內、國際先進石化區考察的步伐從未停止,高級別化工研討會也沒有停過。考察與研討,目的都是為了招標對差,博采眾長,廣泛吸收世界一流園區建設管理經驗,逐鹿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
“要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只有對標對表世界一流園區,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找到差距,明確路徑方向,才能精準發力,補短板、強弱項,加快趕超的步伐和節奏。”大亞灣區委、區管委會清晰地認識到,如今,隨著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中海殼牌三期、恒力石化(惠州)PTA項目相繼落戶開工,大亞灣石化區正錨定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奮蹄揚鞭。世界級石化園區,除了要有世界級的產業規模,還要有世界級的建設管理水平,才能促進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2012年9月15日起,大亞灣區借鑒新加坡裕廊島封閉式管理的做法,對大亞灣石化區實施第一階段封閉式管理,完成了10.8公里鐵絲網圍墻、西門樓、東門樓和北門3個檢查門崗以及約10公里的北環路建設。車輛進出石化區實施出入證管理制度,憑證出入。凡拜訪石化區內企業的車輛,需由石化區內企業通過網上預約或短信預約的方式,獲取訪客碼,安保人員24小時查驗車輛出入證和預約訪客碼,確認無誤后方可放行。
“第一階段封閉式管理主要是物理隔離,沒有智能化,還有很多摩托車、行人路過,給石化區帶來安全隱患。”大亞灣石化區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9月1日起,石化區實施第二階段封閉式管理,成立了以公安為主體的專職管理機構,利用圍網將園區與外界隔離,24小時不間斷巡邏防控,嚴查嚴防車輛、人員違規入園。
■找路徑
明確“六個一”發展路徑
世界級化工園區管理服務是怎樣的?業內專家通過剖析世界聞名的石化基地發現,一個世界級的石化基地至少需要具備4個基本條件,即經濟實力十分突出、公用工程和基礎設施十分完善、管理服務十分先進、產業競爭力十分強勁。
以新加坡裕廊島為例,裕廊島是新加坡石油化工中心,擁有世界級的基礎設施——“即插即用”基礎設施,該設施是一套整合一站式基礎設施,包括服務走廊、物流和倉儲、第三方公用事業和服務。裕廊島由新加坡政府利用法律制度統一安排土地開發利用,使得土地利用具有整體性;通過填海、建立裕廊巖洞,讓土地資源得到極致利用。裕廊島還配備共享海洋設施、工業用蒸汽和供水系統、壓縮空氣系統等公用設施,并提供泊位、安保、消防等公共設施和服務。
裕廊島把維護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作為重中之重,建有完善的安保監控體系,其中包括陸海空三位一體的嚴密監控。對環境保護設置實時監控,安裝了許多用于實時監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感應器。裕廊島對入島的車輛和人員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查。
新加坡裕廊島先進的園區管理理念和做法,給大亞灣前行提供了思路和方向。經過反復調研、思考后,大亞灣區提出“建設國際一流的產業規模、構建國際一流的產業結構、打造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載體、打造國際一流的安全環保、建設國際一流的綜合配套、實現國際一流的園區管理服務”“六個一”的發展路徑。
其中“實現國際一流的園區管理服務”提出,要優化園區營商環境,對標國際通行規則,實施專業化管理服務。加快智慧園區建設,實現園區智能化管理。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引進和培育各類人才,打造同國際一流企業同臺競技的人才隊伍。繼續堅持專班的做法,推動大項目建設。
■定措施
構建“四梁八柱”“智慧+”框架體系
2018年12月,大亞灣區啟動“智慧園區”項目建設工作。2019年,大亞灣區出臺《大亞灣石化區建設管理提升工作方案》,提出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智慧園區建設、加強安防能力建設、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和加強公用工程建設等5個主要工作任務,并將每個工作任務細化成多個子項目,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配合單位和完成時間。
“當前,我們正在實施第三階段的石化區封閉式管理。”區石化區管理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建設了石化區智能管理系統、車輛識別管理系統,實現人員、車輛在線預約入園;搭建“智感安防”平臺,接入公安人員、車輛等內部資源系統以及石化區已建系統資源,對來訪預約人員、車輛自動核查背景。同時,通過布建網絡圍欄、監測和反制無人機信號、組建石化區海上管理中隊進行常態化巡邏等方式,全力打造海陸空一體化的封閉式管理體系。
記者從大亞灣區安委會獲悉,石化區“智慧園區”建設的目標定位是對標世界先進石化園區,從改善和優化園區管理模式入手,以事件的聯動處理為要點,基于監管、服務兩大智慧園區關鍵領域,構建“四梁八柱、天地人通”“智慧+”框架體系。
中國科學院大學課題組對標世界先進石化園區進行充分調研后,編制了《惠州大亞灣石油化學工業區智慧園區頂層設計規劃書》,共設計規劃了26個建設項目。2019年8月,該頂層設計規劃書印發實施。據了解,該頂層設計方案分為“四梁八柱、天地人通”與“智慧+小腦”系列。
“整個智慧園區突出5G智慧園區的特點,在5G與工業互聯網、5G智慧交通、5G智慧公安等方面進行了應用。”該負責人介紹,憑借智慧園區合理的規劃、鮮明的亮點、先進的技術和新穎的模式,在2019年10月15日由中國石化聯合會舉辦的智慧石化園區試點示范單位評審中,評審專家現場評價:“《大亞灣智慧石化園區規劃建設方案》是近幾年來石化園區智慧化方面最好的整體規劃。”
截至目前,智慧園區的“八柱”項目已完成招投標,正式鋪開建設。“智慧園區大腦”以及各個部門的“智慧小腦”項目都在有序推進設計建設工作;運營服務中心正在裝修。“智慧園區”預計今年5月初見成效,年內投入使用。
成績單
已開發面積約20平方公里
實現煉油2200萬噸/年、乙烯220萬噸/年的生產能力
煉化一體化規模全國第一
己投產、在建項目96宗
2019年、2020年位列“中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
綜合實力連續8年位居中國化工園區前列
2018年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2020年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五星級示范基地
……
◆延伸閱讀
智慧管廊 智慧管理
走進大亞灣石化區,鱗次櫛比的煉塔、油庫和蛛網般密集的蜿蜒管線令人震撼。如果把石化區比作一個人,縱橫交錯、有序排列的管線就如同身上的經絡和血脈,從碼頭到庫區、從庫區到企業,以及企業與企業之間,源源不斷地輸送油品、蒸汽和水等物料。
公用管廊作為配套項目,與大亞灣石化區第一個項目——中海殼牌的建設同步。成立于2011年的管廊公司負責石化區公用管廊的建設、運營及管理,承擔著上下游企業之間管線物料輸送的重要使命。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石化區已建成公用管廊18公里、在建5公里,管廊服務基本覆蓋了石化區所有落戶企業。目前石化區內有中海油、巴斯夫、林德等30多家企業通過公用管廊輸送物料。
“通過地上專用管道輸送是當今輸送化工品最為經濟安全環保的物流方式,實現了園區高效集約發展。”管廊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當今國內、國際先進化工園區都采用地上管廊作為主要物流方式,全天24小時不斷運輸,運輸量是傳統的車輛無法比擬的。
隨著石化區公用管廊的規模不斷擴大,為提升公用管廊的安全管理水平,2019年,管廊公司與時俱進,學習上海化工園區經驗,由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負責頂層設計,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了智慧管廊系統。
據介紹,智慧管廊系統從立項、設計到投入使用,只用了一年時間,2020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該系統現階段功能主要包含視頻監控系統、氣體探測系統、防入侵系統、廣播系統等,這些系統在三維地圖上實現了實時聯動。
智慧管廊系統如何實現“智慧”管理?據介紹,該系統是在原有封閉式管理管廊圍網的基礎上,在公用管廊區域設置了一些物聯網設備。比如,根據不同管線布置了一批可探測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的氣體探測器。“一旦管廊區域發生管道泄露、氣體聚集的情況,氣體探測器會發出警報。在智慧管廊應急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可抓取就近的視頻信號觀看現場情況,使用廣播號角系統對現場進行疏散和應急指揮。”
“沒有這些物聯網設備前,只能靠人工現場巡查,人工三班倒也不能保證全方位無死角巡查到位,發現情況只能電話逐級上報,過后通過照片、書面材料留存。但現在管廊區域安裝了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可實現對每段管廊24小時、360度全方位監控,且視頻資料可保存、回放,視頻監控還帶有AI分析功能,可以識別明火明煙、管廊區域內打電話、未佩戴安全帽等違規行為。”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為滿足企業需求,石化園區公用管廊還將不斷完善,新的管廊建好后,智慧管廊系統也會隨之覆蓋。
◆知多點
“四梁八柱”“智慧+”框架體系
“四梁”為安全、環保、交通、應急;
“八柱”為一網通服、一圖通視、一庫通存、一體通感、一腦通享、一表通評、一制通用和一心通營。
整個智慧園區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設計,具體體現“大安全”“大環保”“大交通”“大應急”等典型場景。將建“智慧園區大腦”,“大腦”下設“智慧安監小腦”“智慧應急小腦”“智慧公共安全小腦”等分支體系,“大腦具有指揮調度、情報研判、預案處置三大核心職能,“大腦”與“小腦”之間互聯互通。將成立統一的運營服務中心,集中化、扁平化、精細化、專業化服務園區各職能部門。
智庫觀察
中國科學院大學中丹學院院長趙紅教授:
打造智慧園區最終目的是“融會貫通”
從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開始,“智慧園區”發展至今已經進入“3.0”版本的新型智慧園區期。目前國內化工園區陸續開展并實施“智慧園區”,有的已積累許多先進經驗和做法,有的還存在應用不智能、亮點不突出、聯通不徹底、平戰不結合、頂層設計不全面等問題。大亞灣區在對標國內、國際先進化工園區進行深入研究后,由中國科學院大學課題組編制了大亞灣石化區“智慧園區”的頂層設計方案,這個方案學習借鑒了先進經驗,也對其不足進行了改進。在2019年10月15日由中國石化聯合會舉辦的智慧石化園區試點示范單位評審中,通過材料和現場答辯,《大亞灣智慧石化園區規劃建設方案》排名第一,這一成績為大亞灣石化區更好地打造新型智慧園區增添了信心和動力。
大亞灣石化區打造“智慧園區”,首先是要解決目前園區存在的管理服務方面的問題,其核心和最終目的是要達到政企互通、上下匯通、橫向聯通、縱向貫通的境界,幫助園區提升管理水平,做到“融會貫通”。可以預見,待智慧園區各項目建設完成并投入運營后,大亞灣石化區的監管將更全面、防控范圍更廣、業務更融合、管理更智能高效、體制機制更可持續,管理服務逐步與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相適應。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通訊員趙建波 周靜妮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德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