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救援“尖兵” 守園區護安全
大亞灣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建成全省唯一一支國家重型化工編隊
大亞灣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在園區開展消防救援演練。
大亞灣石化區管廊交錯,儲罐林立。在這座連續六年位居“中國化工園區30強”榜首的石化園區里,駐扎著一支以“全災種、大應急”實戰需求為導向的“火焰藍”隊伍——大亞灣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
大亞灣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始建于1999年,26年來,承擔著守護全國最大石化園區安全的神圣職責。今年,大亞灣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被評為廣東省先進集體。
全省執勤崗位練兵比武奪第一
折返跑、掛鉤梯、垂直鋪設水帶、舉高噴射訓練、狹小窗框救援……近日,記者走進大亞灣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石化大道特勤站,只見烈日驕陽下,隊員們在操場上刻苦訓練,盡管汗水浸濕了衣衫,他們的眼神卻充滿堅毅,努力將每一個救援動作都做到準確熟練。
作為石化區重要應急救援力量,隊員們還要學習危化品事故處置知識,包括如何快速識別危化品種類、了解危化品的特性和危害以及掌握相應的應急處置方法。歷經多年磨礪,這支隊伍已經成為一支專業精湛、反應迅速的石化救援“尖兵”。在全省執勤崗位練兵比武中,大亞灣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勇奪第一,并建成全省唯一一支國家重型化工編隊。
這抹“火焰藍”不僅是石化園區的守護者,更是企業發展的堅強后盾。大亞灣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與園區企業緊密協作,對33家石化企業、974個儲罐、158條道路和36條消防管網進行改造,成立了2300余人的工藝處置隊,提升了園區的整體安全水平。
為了更加精準掌握不同石化企業的應急救援要點,大亞灣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每周都會安排到重點企業開展實地演練。“我們與大亞灣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定期開展火災撲救、危化品泄漏應急處置、人員密集場所疏散及救援、特種設備事故處置等專項演練,提升了企業消防安全治理能力與滅火救援能力,為企業連續性安全生產提供有力保障。”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消防隊長李志剛介紹道。
科技賦能解鎖消防安全新模式
近年來,大亞灣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不斷解鎖科技賦能消防安全的新模式,將先進的設備裝置廣泛應用于救援領域。去年,大隊引進一臺多功能化學偵檢消防車。這臺高4.8米的“大家伙”搭載了空中偵察無人機,可實時傳輸現場畫面,車上配備的智能設備還可進入危險區域獲取泄漏物質進行快速檢驗,成為消防員的得力助手。
據大亞灣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石化大道特勤站站長劉熙介紹,大隊還在全省率先構建“全域感知—智能預警—快速響應”體系,利用在生產裝置、儲罐、中控室等位置預先設置的傳感器、高空鳥瞰攝像頭、視頻監控等設備實現溫度、壓力等關鍵參數的動態閾值管理,實時監測重大危險源安全聯鎖裝置運行狀態,實現對園區火災高風險場所、高風險區域的動態監測、風險評估、智能分析和精準治理。
“禁止電瓶車進入,請立即退出!”在大亞灣某小區居民樓里,電動車進入樓道,警報器便馬上響起。這是大亞灣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安裝的智能警報系統,可以制止電瓶車違規入戶,有效遏制電動車在樓道內充電的安全隱患,這一創新舉措得到居民廣泛好評。系統投用至今,累計阻攔電動車違規入戶1.7萬余輛次,推動轄區電動車火災數量下降超80%。
“提、拔、握、壓……”在大亞灣各個社區、企業、學校,大亞灣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火焰藍講師團”采用“理論講解+操作演示+指導實操”的教學模式,向市民普及手提式干粉滅火器的標準操作流程。他們通過講述具體案例和實用技巧,提升群眾的火災自救能力。
開展“敲門行動”將消防安全知識送進千家萬戶;在商超開啟“消防超市”普及消防安全設備與知識;給物業開展消防培訓……“火焰藍講師團”走街串巷,通過發放宣傳資料、互動問答等方式,讓群眾更加直觀地了解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截至目前,“火焰藍講師團”開展宣傳活動2000多場、發放宣傳資料60余萬份,普及群眾超100萬人次。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曾靜妍 通訊員唐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