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單位獲評全國文明單位
惠州港海關、敏華惠州以實踐行動澆灌文明之花
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名單同日公布。位于大亞灣開發區的惠州港海關、敏華家具制造(惠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敏華惠州”)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群人到一座城,文明的力量在不斷傳遞。惠州港海關以其高效的服務、嚴謹的作風和積極的公益行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而敏華惠州則注重企業文化建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展現了企業的社會擔當。這些經驗和做法,不僅為兩個單位贏得了榮譽,也為其他單位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
敏華惠州工會文藝社團參加大亞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敏華惠州供圖
惠州港海關
企業貼心人,通關零延時
惠州港海關是隸屬深圳海關的口岸型海關,承擔惠州各水運口岸監管、大亞灣開發區屬地查檢工作及大亞灣石化工業區監管工作。這座位于南海之濱的海關,正以“黨建紅”“志愿黃”“服務藍”三色交織,書寫著新時代海關人的文明答卷。
“企業需求在哪里,海關服務就跟到哪里。”這是惠州港海關打造“惠楓港”企業服務站和“連心橋”工作制度的初衷。近年來,通過設立“港關首問熱線”“預約通關”及“服務官”機制,海關關員化身企業“貼心人”,確保貨物通關“零延時”。據了解,今年以來,該關進口退稅總額居全國海關首位,53條惠企措施精準落地,為惠州外貿注入強勁動能。“我們要讓服務像春風一樣,溫暖每一個企業,溫暖每一顆心。”惠州港海關綜合業務科科長陸葉說。
文明建設不僅體現在業務中,更扎根在社區里。惠州港海關與所在地澳頭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結對共建,積極開展扶貧慰問、國門安全宣講等活動,一個個暖心的志愿服務故事,詮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文明底色。“在做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海關的小伙伴們總是齊心協力,不計個人得失。”惠州港海關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聯系人黎亓說,能夠和一群充滿愛心的小伙伴一起為社區、為社會貢獻力量,她感到非常自豪和充實。
“全國文明單位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惠州港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以文明之力賦能海關工作,在服務地方經濟、踐行社會責任中展現新作為,讓“國門衛士”的旗幟在和暢的惠風中高高飄揚。
惠州港海關開展“惠民服務進社區”活動。惠州港海關供圖
敏華惠州
企業發展同時將社會責任扛在肩頭
敏華惠州是敏華控股旗下全資子公司,敏華控股成立于1992年,作為全球家居企業,始終專注于沙發、床墊、板式家具、家具配件的生產、研發及智能化,獲得專利700多項;連續10余年位列中國功能沙發零售市場第一,產品暢銷四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值得一提的是,從文化建設到公益實踐,敏華惠州用溫暖筆觸繪就了一幅文明與發展的和諧畫卷。
下班時間,走進敏華控股10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書香、汗水與歡笑聲在這里交融。員工們或在圖書館靜享閱讀時光,或在健身房揮灑汗水,或在心理咨詢室敞開心扉。這個“員工幸福空間”已成為大家最愛的打卡地。在這里,9個員工社團定期開展的關愛日活動,讓“敏華大家庭”的溫暖觸手可及。
“公司非常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通過搭建各種平臺和開展豐富的活動,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和歸屬感,讓我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敏華惠州職工雷先生說。此外,敏華控股已連續開展了14年“書中自有黃金屋”助學計劃,由敏華控股董事局主席黃敏利先生個人出資,發放助學金1360萬元,幫助821名員工子女圓夢學堂,現在還在追加投入。
在追求企業發展的同時,敏華控股始終將社會責任扛在肩頭。2023年,企業投入4500萬元用于鄉村振興、助學助殘等公益事業;2024年,又為大亞灣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捐贈3000萬元。“企業的價值不在于賺了多少錢,而在于為社會帶來多少改變。”企業負責人表示,從支持教育事業到助力醫療發展,從引進高端人才到建設宜居城市,敏華控股的公益足跡不斷延伸。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蘊含著生生不息的力量。目前,大亞灣開發區有4個全國文明單位、2個廣東省文明單位、38個惠州市文明單位。接下來,大亞灣開發區文明辦將持續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將文明理念深植于各個單位與個人的心中,為大亞灣開發區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不斷匯聚向上向善力量。
惠州日報記者張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