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亞灣,無人機穿越在大街小巷,游弋于青山綠水間。它是追蹤污染的“環保衛士”,也是應急救援的“消防偵查員”,還是照亮深山的“生命探測者”……
大亞灣開發區2025年工作會議提出,要培育壯大低空經濟,依托智慧無人系統與低空經濟融合創新中心,加速低空經濟應用場景落地。
無人機在大亞灣的多場景應用,正是低空經濟快速發展的縮影。搭載了高清攝像頭和多種傳感器的無人機在環境保護、交通疏導、應急救援等領域“大展身手”,與傳統作業環節不斷尋求融合,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
惠州市公安局大亞灣分局巡警大隊更多民警學習操作使用無人機。惠州市公安局大亞灣分局供圖
環保
云端慧眼守護生態底線
“現在排查企業環境問題,利用無人機可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的干擾。”市生態環境局大亞灣分局(以下簡稱“大亞灣分局”)生態環境事務中心副主任陳泳慧表示,今年以來,該局運用無人機技術,開展“非接觸式”環境安全檢查,實現了環境安全保障與營商環境優化雙效提升。
在環保檢查中,大亞灣分局執法人員啟用智能巡檢模式,搭載高清攝像頭,能快速捕捉危廢露天堆放、治污設施異常運行等隱患。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定位拍照取證,大幅提升執法效率與精準度。執法人員用無人機在園區外不同點位巡檢,既避免了對企業生產的干擾,又能全方位掌握園區環境狀況,為環境安全評估提供數據支持。
當前,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建設如火如荼。在建設過程中,無人機成為了環境管理的得力工具。據介紹,通過無人機的高空視角,產業園項目建設附近地區的生態保護情況一覽無遺。這種高效的監管方式,有助于確保產業園周邊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也為產業園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無人機還參與生態修復檢查和海洋污染勘探。執法人員利用其高清成像技術,可識別生態脆弱區域修復情況,確保修復工作的精準性和針對性。在海洋污染勘探方面,無人機的高清視角能夠迅速覆蓋廣闊的海域,捕捉到難以察覺的污染跡象,幫助執法人員迅速定位污染源,為后續的治理工作提供關鍵信息。
警務
高空智慧防控守護城市安寧
“請人行道上的電動自行車退后到指定區域,注意安全。”在上下班高峰期,大亞灣大道上車輛川流不息。在幾個繁忙的十字路口,伴隨著螺旋槳發出的嗡嗡聲,無人機搭載的傳聲系統通過喊話保障群眾出行安全。
這是惠州市公安局大亞灣分局運用無人機服務警務實戰的應用場景之一。在交通管控領域,無人機應用廣泛。在擁堵路段,無人機可快速抵達擁堵點上空,實現快速排查和制定疏導方案。在交通事故發生后,可以迅速進行現場疏導,通過空中喊話引導事故車輛靠邊停放,有效緩解交通壓力。
除了日常治安巡邏,警用無人機在應急救援領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10月,惠州市公安局大亞灣分局接到報警稱,有一群眾爬山失聯。面對山區復雜地形和夜間惡劣條件,巡警大隊操控無人機大范圍排查,成功縮小人工搜救范圍。無人機通過熱成像在懸崖處發現失聯人員,通過圖像回傳讓專業人士判斷其狀態,利用喊話和探照功能安撫失聯人員情緒,并為地面搜救人員指引線路,最終將其安全救出。
該局巡警大隊民警江豐介紹道,相較于車巡、步巡等傳統巡邏模式,警用無人機的高空視角和多種模塊載件,顯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在提升見警率、威懾力的同時,更容易發現轄區案件與事件苗頭,并在案件偵查過程中,能夠起到前期摸排的作用。
消防
構建空地協同救援網
近年來,大亞灣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不斷解鎖無人機賦能消防安全的新模式。無人機裝備的高清攝像頭,可實時傳輸現場畫面,能夠在事故現場快速偵查火情,使得消防員能夠迅速掌握火場情況,準確判斷火源位置和火勢蔓延情況。這不僅極大地提高了救援效率,還為消防員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偵查手段,減少人員進入危險區域的風險。
去年,大隊引進了一臺多功能化學偵檢消防車。這臺4.8米高的“大家伙”搭載了空中偵查無人機,成為消防員的得力助手。消防車上的車載防爆偵檢消防機器人、車載無人機和偵檢消防可形成空中、地面、現場三位一體的立體協同偵檢體系。
其中,消防車上搭載的無人機能在危險區域外上空對災害現場區域進行偵查、監控,并對空中混合氣體進行收集,對能識別、顯示的被偵檢物質及時反饋到偵檢車操作艙,為救援提供科學支持。無人機還可以進行航拍及快速建模,完成路徑規劃,指揮防爆機器人半自主作業,開展空地協同作業。
今年初,無人系統與低空經濟融合創新中心在大亞灣(港澳)科創智造園揭牌啟用,為無人系統產業和低空經濟發展“添翼”,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無人機作為連接數據與行動、智慧與效率的空中利器,在大亞灣的多領域應用將會更加廣泛和深入。
惠州日報記者曾靜妍 通訊員邱志青 胡子聰 唐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