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惠城區跨境電商產業增長20%,“保稅+新零售”模式開啟,跨境電商體驗店試水不到半年,零售額超1500萬元;惠州酷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內,從早上8時到晚上10時,帶貨直播日均16小時仍滿足不了需求;春節期間,西湖景區預約量居全省第一,僅農歷大年初一預約人數就超18萬人,帶動“兩街一巷”(水東街、金帶街和祝屋巷)等街區旅游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這些不斷刷新的數字背后,是惠城區新消費迅猛發展,釋放著強勁的消費潛力。
33號青年文化街區成年輕人聚集地。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攝
在新發展格局下,新消費異軍突起。作為惠州中心區,惠城區社消零總額占全市近四成,此類指標優勢明顯,首位度高。有發展前位優勢,但不能“躺贏”。如何把這個“單項冠軍”做優做強,激活消費市場的“一池春水”?新消費經濟發展的新風口在哪?如何培育壯大各類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這些成為惠城區發展新消費下一步主要思考方向。
定位
將新消費培育成“比較優勢”
在朝著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關鍵階段,近日,惠城區召開區委八屆十次全會,強調要全身心融入“雙區”發展大局,全方面承接“雙區”輻射帶動,努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建設宜居宜業宜游中心區。
“‘城市首位度’指的是一個城市中的‘長子擔當’和首善之區。比的是總量,更是質量,不求全能冠軍,但在優勢領域一定是‘單打冠軍’。”惠城區委書記劉光濱說,對標“城市首位度”要求,要突出特色、揚長補短,做到在最事關全局的重點領域上集中發力,在最能產生效益的事情上狠下功夫,在最容易見效的事情上率先突破。
建設宜居宜業宜游中心區的抓手很多,突破口在哪?根據數據分析,惠城區作為惠州中心區,聚集了全市最優質的教育、醫療、文化、法律等公共服務資源,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資金、技術等要素,其中服務業增加值、社消零等指標具有明顯優勢,首位度比較高,是該區經濟發展的“長板”。
如果以建設宜居宜業宜游中心區為“圓點”,經濟發展的“長板”項目鍛得更長,才能助力“圓規腳”不斷拔高,最后畫出發展的最大同心圓。
為此,在惠城區最新布局的“3+3+X”產業體系中,大力布局GDP占比六成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商貿服務業,集聚定位最清晰、業態最豐富的商圈,打造區域消費中心等。新消費成為關注點之一。
大力培育和發展新消費成為突出的“比較優勢”,今年,惠城區將注重需求側管理,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大力發展互聯網健康醫療、在線教育、在線文娛、智慧旅游等新業態,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加快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引進培育一批跨境電商平臺、龍頭企業、大型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引導中小微外貿企業借力開展進出口業務。規劃建設高品質消費集聚區,支持“首店經濟”“名店經濟”發展,打造特色商圈。繁榮夜間消費市場,打造特色夜間經濟示范街區。
突圍
特色商圈、新零售、直播經濟發展正當時
直播帶貨、線上團購、云旅游等數字消費新模式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老商圈和新模式不斷融合,舊廠房廠區接連被改造成科創樓、文創區,“保稅+新零售”實現在家門口“買買買”全球化,區域經濟活躍度進一步提升……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新供給引領新消費,推動消費和供給之間形成良性循環,產業結構和需求結構在更高層次上實現新的動態平衡。“在新消費方面,我們將從3個方面來突圍。”惠城區科工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是積極構建特色鮮明差異化發展的商圈;另一方面是鞏固推廣“保稅+新零售”模式助推消費升級;再者是加速惠城區MCN電商發展實現新突破。
在構建特色鮮明差異化發展的商圈上,惠城區在中心城區規劃建設特色市內免稅店、高品質消費集聚區,吸引平臺企業、高端品牌進駐,打造華貿、港惠、水東街等示范街區、特色商圈。主要是推動差異化商圈布局:完善和提升以華貿為中心的江北CBD商圈;以港惠新天地、萬飾城和三環天虹等為依托,打造和提升演達——麥地綜合商圈;高標準建設以沃爾瑪山姆店(粵東地區首家)為主的萬象匯和隆生金山湖商場為中心的金山湖高端商圈,打造新的商圈增長極。同時,推動文創街區新業態發展,繼續對祝屋巷、水東街、金帶街的文創、文旅內涵進行挖潛,探索文化商體消費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惠城將蓄力打造“夜經濟”。成立夜經濟商家聯盟,推動大型商場充分利用戶外空間,舉辦涵蓋“夜市、夜娛、夜秀”等內容的夜市活動,再度活躍以食、游、購、娛、體、展、演等為主的多元化夜間消費市場,為城市增添活力。
“‘保稅+新零售’模式將被復制推廣。惠城計劃在更多商圈布局跨境電商體驗店,以新零售助推消費升級。”該負責人說,將完善惠城與前海E碼頭合作的“一店三態”供應鏈服務平臺,制定完善相關服務規范。預計上半年將在旭日西湖壹城商業綜合體,或三環百基廣場布局“一店三態”新選址,引進香港知名一線品牌,打造高端消費新增長極。
直播經濟也將“劃重點”。在數字化經濟與共建產業內外聯盟的指引下,惠城將聯合行業龍頭打造一個國家級MCN示范基地。通過電商運營能力提升及MCN賦能,實現3年銷售額300億元的突破,樹立惠城區電商經營典范。
記者走訪
■商圈消費
文創“破圈”拉動新消費
老廠房化身抖音“網紅”、千年古街成年輕人新寵、祝屋巷蝶變成城市名片……惠城區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宜游中心區,通過城市更新實現空間重構和土地重配,將網紅、美食、酒吧、文創元素跨界“混搭”,在產城人的全新融合發展中蹚出一條新路,激活“商圈新消費+”能量。
近期,火爆抖音的33號青年文化街區成為我市年輕人聚集地。這里此前是老惠州人人皆知的“高高制衣廠”,如今匯聚了滑板、戶外攀巖、涂鴉、音樂、街舞、籃球、釣蝦等多種青年文體業態,還有備受90后、00后喜愛的密室逃脫等游戲,“商圈新消費+文創街區”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在政府和企業的支持下,符合條件的創業者以低于市場價一半的價格,獲租商業黃金地段工作室,平均租金在1000元~2000元之間。“降低租金,讓我在追夢路上減輕了不少壓力。”“可樂和油畫”工作室是街區文創公坊首批進駐的工作室之一,負責人劉樂和說,經年輕人口口相傳,生意比之前好了不少。
33號青年文化街區,只是惠城挖掘文創新消費市場的精彩縮影。今年市兩會提出,要高水平規劃提升西湖品質和環西湖中央文化休閑區,打造“足并杭州”的靚麗名片。以西湖為基點,結合惠城區城市會客廳項目打造,水東街、金帶街、祝屋巷等江湖街巷文旅消費也引人注目,“商圈新消費+歷史街區”正在崛起。
擁有近千年商業歷史的水東街,如今在文旅融合推動下,一期街區經過重新打造運營,入駐了50多家商戶,形成了文創中心、文化展覽、休閑娛樂、零售配套、電音劇場、時尚餐飲、潮尚酒吧、精品咖啡等九大主題老街文旅商圈新業態,夜晚人聲鼎沸。去年底,通過修舊如舊,水東街二期“一軸三街九巷”的魚骨狀空間結構變得清晰可見,增設的特色商鋪、手信店等讓經濟業態更為豐富,重現古街形態舊時景象。“今年,水東街一期將引進更多深受市場喜愛的餐飲品牌,進一步延長市民、游客的駐留時間。”奧動文化旅游投資(惠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華磊說。
惠城區依托厚重歷史文化資源,以文化為紐帶,串珠成鏈,形成強大的文化向心力和旅游吸引力,引爆文旅流量變現。臨近水東街的黃家塘沿街舊民居、舊廠房被修葺一新,舊糧倉變身藝術綜合體;文人墨客曾競相聚集的金帶街修舊如初,猶如溫潤君子,體現著這座城市的風雅氣韻;西湖邊上的祝屋巷年前完成一期整治,近百家文創團隊進駐和文創業態涌現,將蝶變成嶄新的城市名片,預計每年吸引游客超500萬人次,實現營業產值7億元。
夜晚的水東街熱鬧非凡。
■直播電商
劍指國家級MCN示范基地
2020年,是充滿變數的一年,電商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直播電商成為超級風口。當時代的鼓點在背后敲響,惠城“追風人”群起,各種直播令人目不暇接。不少企業也“乘風直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這是一款可以社交的AI電視,想要的寶寶們,可以點擊34號鏈接購買……”惠城區鵝嶺南路TCL工業大廈里,一名男主播正面向手機鏡頭向直播間的觀眾喊話。這樣的直播間,在這棟大廈里還有10多個。通過這些直播間,TCL的產品走進了千家萬戶。
“疫情‘大考’下,電商市場表現為增長和競爭加劇并存的局面。”惠州酷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直播營銷經理蘭潔說。在這樣的形勢下,TCL把目光放在了亮眼的線上市場,加大資源投入,謀轉型、謀發展,以獲取更大份額。目前,他們有直播團隊50多人、直播間13個,去年TCL電商直播引導銷售超10億元。
“即便是這樣,還是不能夠滿足公司直播的需求。”蘭潔說,作為新消費浪潮下催生的新興商業體,MCN為產業鏈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潛能。
據了解,TCL電商一期直播基地占地1300平方米,接下來,計劃擴展到超3000平方米,與惠城區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國家級MCN示范基地,成為我市最具影響力的內容電商示范基地。
■保稅+新零售
家門口“買全球”,建園區“賣全球”
“買個保健品,從付款到清關離店用時僅5分鐘。想不到在家門口就可買到海外靚貨,還可在一定限額內享受稅費優惠。”在港惠新天地的CW大藥房內,琳瑯滿目的進口商品前聚集了不少前來選購的市民,市民方小姐一次購買就成為該店鐵桿粉絲。
CW大藥房是我市首家線下“保稅+新零售”體驗店,于去年11月7日開業。截至今年3月,CW大藥房實現跨境電商零售額超1500萬元。這只是惠城區助推消費升級的首次試水。接下來,惠城區將進一步復制推廣“保稅+新零售”模式,在更多商圈布局跨境電商體驗店。
惠城區科工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惠州正式被國務院批準為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為“保稅+新零售”新消費形式的出現提供了土壤。
“讓市民在家門口‘買全球’,只是我們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的第一步。接下來,結合我市制造業的快速發展,跨境電商企業也將借這股東風向全球‘開賣’。”該負責人介紹,惠城區憑借區位、交通、商貿、物流等優勢孕育了約2000家電商企業。去年,面對疫情沖擊,跨境電商企業銷售逆勢增長,較前年增長20%。
站在產業發展拐點上,為打破跨境電商行業“小、亂、散”的發展態勢,惠城區于去年開始著手建設惠州市跨境電商產業園項目。該項目將落戶馬安鎮,總規劃占地面積約700畝,總投資100億元以上。其中,一期將建設成為全市跨境電商企業集聚度最高、進出口營收規模最大的產業園區,項目全部建成后年總產值將超過100億元。此舉直接助推惠城區跨境電商產業強化下一個“5至10年的競爭力”。
該負責人認為,可利用這個契機發展惠城區空港物流、跨境電商產業,更好融入市區一體化發展。在此基礎上,惠城區還將推動惠州郵政、惠州順豐等做好跨境電商物流服務配套建設,并與京東集團聯合發展建設海外倉等跨境電商業態。
電商直播有巨大發展前景。
智庫觀察
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會長秘海英:打破商圈同質化 探索消費新模式
推動高品質商圈建設,要大力推動“名店經濟”“首店經濟”“老字號經濟”,發揮名店、首店等品牌宣傳效應和自帶流量作用,同時將設計、品牌、活動、體驗等方面結合起來,給消費者帶來特色消費體驗,讓商圈形成新的網紅打卡地、旅游文化景點。
打造高品質消費集聚區,要打破同質化商業現象,探索新的商業消費模式,如跨境電商、無人銷售等模式,做到線上和線下結合,打通“人-貨-場”邊界,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
還要注重在商圈打造節慶消費品牌,營造消費熱潮。如港惠新天地三期規劃了步行街和主題街區,將人文、自然、科技等融合,打造多層次、多元化的森林式購物公園,涵蓋了步行街、主題街區、創意集市等。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龔妍 譚琳 盧泓宇
通訊員梁敏 程理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