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位于惠城區惠沙堤二路的南雁小學換上了“新衣”,嶄新潔白的外墻瓷磚讓教學樓現代感十足,秋季開學前來報到的學生家長十分驚喜。該校校長黃翠燕欣慰地感慨道:“學校改造完之后家長學生都很開心,老師還笑稱說學校現在像精裝房一樣漂亮了。”
由于惠城區部分學校建成時間較長,校舍、運動場及配套設施老化問題突出,存在內外墻瓷片脫落、水電管線老化等情況。今年以來,惠城區委教育工委始終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堅持以學促干、以干促改,積極踐行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安排教育發展專項資金改善轄區內44所鄉鎮學校、城區老舊學校辦學條件,增強師生、群眾幸福感、安全感。
改造升級后的南雁小學煥然一新。
城區學校 南雁小學26年老舊外墻改造一新
于1995年掛牌成立的南雁小學,經過26年的發展,教學樓外墻經過歲月的洗禮已斑駁老舊,瓷片脫落,教室窗戶防盜網也被鐵銹腐蝕,有些已經霉爛斷裂,不僅影響學校形象,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近日,記者來到南雁小學,看到教學樓外墻已經翻新,整個校園就像開了“美顏”濾鏡。
“原來鐵窗上的鐵銹水讓教學樓看起來像在‘流淚’,現在已經全部換成鋁合金了。”黃翠燕向記者介紹,本次改造主要是對教學樓將近二分之一的外墻進行翻新,以及更換窗戶和防盜網,工程在7月中旬開始動工,8月底已經交付使用。
除了今年的外墻改造,去年南雁小學在區委教育工委的幫助下,對廁所和前操場也進行了改造升級。原來落后的廁所在改造后不僅增加了蹲位,室內設施也得到升級。前操場的水泥地也鋪上了麻石,有效改善過去水泥路段積水、打滑及道路凹凸不平等狀況,如今的校園不僅“顏值”高,舒適度和安全性也大幅度提升。
“學校一年年變美麗,學習的心情也更愉悅了。”南雁小學六年級五班的羅煜彬興奮地說道。
鄉村小學
69年歷史馬坌小學成“小花園”
城區小學整體面貌煥然一新,鄉村小學也仿佛改造成了新校園。
記者從南雁小學出發,驅車約40分鐘來到位于橫瀝鎮的潭頭小學。該小學位于山區,資源缺乏,是一所較為偏僻的山區教學點。
“學校的教學樓是在1993年建成的,以前都是石米外墻,時不時會有脫落,有安全隱患。”橫瀝中心小學負責人駱嬌麗介紹道,學校一部分的圍墻還是由山體自然圍蔽而成的,之前砌的一部分圍墻也不符合現在的安全標準。
今年暑假期間,潭頭小學集中力量、搶抓時間節點,投入教育發展專項資金70萬元推進校園改造工程建設,對教學樓整體進行翻新,加高圍墻20~30公分,使之符合安全標準。同時把約40米沒有圍墻的地段,加建實體墻,竭力消除安全隱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同學們的到來。
同樣位于橫瀝鎮的馬坌小學,于1952年掛牌成立,經年累月的風吹雨打讓其設施破舊不堪。今年,69歲的馬坌小學迎來了重生,學校里里外外都進行了翻新,樓梯也鋪上了光潔的瓷片。周邊的村民給它起了一個優雅的別稱:小花園。
解決“城鎮擠、鄉村弱”問題,提升鄉村小學教學條件是惠城區教育發展的重點工作。因此,今年橫瀝鎮的14個教學點和1所完全小學迎來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升級。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鄉村學校生源日漸萎縮,如今學校改造之后整體風貌都不一樣了,家長也更有信心讓孩子留在這里讀書。”駱嬌麗說,除了在教學環境上進行提升,橫瀝政府還為轄區內的小學都安裝了避雷設備,讓孩子們能在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項目進度
44所學校預計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升級
這3所學校從“舊”到“新”的蛻變,正是區委教育工委全力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深走實的生動寫照,讓學習工作在惠城的師生充分享受到更有溫度更有質量的學生生活。
為了保證改造更具針對性、代表性和覆蓋面,今年春季以來,區委教育工委充分征求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多次現場調研,最終確定為44所學校安排教育發展專項資金用于升級改造。
“學校的改造升級不能影響孩子們的正常上課,因此改造時間是很緊的。”區委教育工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各項目資金落實后,創新落實辦法,由學校自主通過中介超市選定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等,節省了至少3個月的流程辦理時間。
“不僅環境要變美、設施設備要提升,更重要的是要保障孩子們的安全。”區委教育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改造分為校舍、運動場及水電維修改造類和教學設備設施更新類,消除了校舍及水電線路設備老化帶來的隱患,還新購置電腦、教學平臺及學生宿舍太陽能熱水設備等,以滿足學校正常教學需要。
一所又一所鄉鎮學校、城區老舊學校舊貌換新顏,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改善,安全隱患得到有效消除。當前,項目進度已超過整體計劃90%,進一步實現教育資源配置均衡,為促進惠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鄧惠婷 侯婉怡 通訊員陳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