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美荔直播間”開播,以文化賦能荔枝產業發展
毛線鉤針連出助農溫暖鏈條
在鵝城巧娘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直播鏡頭前“荔枝”紅艷,鉤針翻飛,一名叫小蕊(化名)的特殊女孩正專注挑戰“10分鐘荔枝球鉤針”。她曾因智力殘疾怯于登臺,如今卻在直播間鎮定自若,指尖翻飛間,一顆毛線“荔枝”漸呈雛形。挑戰成功!她興奮地拿到了獎品——一箱鮮甜荔枝……這是惠城區“美荔一夏”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首場直播的動人一瞬。
近日,惠城區委宣傳部依托東坡文化、荔枝種植傳統及荔枝收成熱度,開啟“美荔一夏”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活動,以文化賦能荔農增收,以實踐凝聚文明力量,助力打造荔枝“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新樣板。
直播挑戰限時鉤荔。
文化賦能
巧娘鉤編“勵志花”提升直播熱度
“我們今天是首場直播活動,寶子們,今天不賣貨,‘勵志姐’跟你們分享幾個勵志故事……”近日,鵝城巧娘“勵志姐”焦艷紅以愛心力量開展美荔直播,在盛夏荔香中熱力開啟勵志姐宣講模式——她以荔枝推薦官和勵志宣講員雙重身份,結合東坡文化與嶺南荔枝種植傳統,邀請惠城本地果農講述奮斗故事,首場直播在抖音、視頻號等平臺就有3萬多人觀看。
是荔枝,也是勵志。“從特殊學校畢業后,我有工作了,每個月都有穩定收入。”小蕊是一個不善言辭、內心敏感的孩子,經過專業培訓,成為職業毛線鉤編師,做手工讓她眼、手、腦協調并進,整個人都開朗起來。近期,在荔枝手工藝品銷售大熱的情況下,她變得忙碌起來,10分鐘鉤出可愛軟萌的荔枝球。
從2021年起,惠州市鵝城巧娘手工藝發展中心通過邀請民間手工藝愛好者指導技能培訓,系統挖掘女手工藝人。該中心設立“媽媽崗”,通過集中授課、現場指導、實踐操作等方式,教授婦女有關擺件、掛件、手鏈等各類編織手工藝品的編織方法,幫助她們掌握實用技能。至今,鵝城巧娘已在全國開展公益課近300場,輻射帶動全國4000多名殘疾女性及困境母親習得謀生技能。
毛線鉤針不僅鉤出了小蕊的自信人生,更“鉤連”起助農增收的溫暖鏈條。水口荔農鐘永有果園的荔枝借“勵志姐”的推介,實現熱銷。“現場拿到了好幾個大單,確實幫我們打開了銷路。”鐘永有開心地說,沒想到直播熱度直接轉化為田間地頭的經濟效益。
文化賦能點燃了消費熱情。“寶子們,你們以為這是一個圓形的荔枝毛毯,但我一卷起來就變成了‘荔枝花束’,這樣的惠州浪漫你們get到了嗎?”直播中,主播巧妙融合非遺技藝與荔枝元素,用知識問答普及東坡文化、本土荔枝文化,還邀請惠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劉雅晶現場展演荔枝剪紙,3萬余線上觀眾沉浸其中。
“我們開發了‘東坡·勵’系列手信,在今年的文博會上被搶購一空,還拿下了深圳金融機構、廣州高校等定制訂單。”焦艷紅告訴記者,她們打造了荔跑跑(惠州撿跑活動志愿者形象)、荔小惠、鵝城獅寶、蘇東坡人物形象等毛線鉤編IP,下一步結合惠城區麒麟非遺文化,將開發麒麟荔寶等。
荔枝工藝品。
產業賦能
開發“美荔”主題文創禮盒
“這場直播,是惠城區落實‘百千萬工程’、深挖東坡文化與荔枝傳統的一次文明實踐。”惠城區文明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活動以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為樞紐,將文化傳承、公益助農、產業發展擰成一股繩,“美荔”IP正從單一水果升華為傳遞文明、振興鄉村的文化載體。
“首場直播效果不錯,我們正著手準備下面的直播。”焦艷紅說,“美荔一夏”系列活動將持續深入,計劃陸續走進商超與鄉村開展直播,通過旗袍走秀、東坡詩詞互動、鉤針挑戰、鉤編快閃等環節繼續為荔枝代言,傳遞文明力量。
據介紹,“美荔一夏”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活動將不斷深化文化鑄魂,講好“荔枝+”故事,打造“荔枝(勵志)姐”宣講品牌。通過挖掘惠州市鵝城巧娘手工藝發展中心主理人等本土典型人物故事,結合該團隊設計的“東坡·勵”元素及“粵講粵精彩”理論宣講惠州賽區第一名成果,塑造“荔枝(勵志)姐”IP,在惠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展沉浸式宣講,傳遞“勵志創業”精神,融入艱苦奮斗、文化自信、感恩惜福等價值觀,以案例分享、互動問答增強教育感染力。
惠城還將開展實踐育人、多元場景融合教育。一方面推出畢業季“美荔”手信計劃,面向中高考生推出“荔枝紅”主題畢業禮,組織畢業生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用毛線鉤編荔枝擺件、花束等畢業手信,融入“荔枝姐”勵志精神與“粒粒皆辛苦”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感恩成長。
另一方面,開展親子心理解壓與文化傳承。結合心理健康親子講座,開展“鉤編美荔時光”親子活動。惠州市鵝城巧娘手工藝發展中心指導家庭用毛線鉤編荔枝掛件、鑰匙扣等,搭配心理專家開設“解壓工作坊”,通過手工創作緩解學業壓力、增進親子溝通。
為參與家庭拍攝“美荔家庭”紀念照,在鵝城巧娘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制作文化墻展示,嵌入“美麗(荔)、激勵(荔)、勵(荔)志”元素,如在照片旁標注孩子的勵志宣言和手工感悟等。
值得一提的是,系列活動還推進產業賦能,打通“文化+銷售”鏈路。將開發“美荔惠城·惠聚美好”系列手信,融合“惠聚美好”“東坡·勵”元素,毛線鉤編荔枝盆景、壁畫等,設計系列文創產品禮盒。在鵝城巧娘手工藝發展中心設立“荔枝文創專區”,展示手信產品并提供現場定制服務,同步開通線上微店,實現“展陳+銷售”一體化。
當一粒粒毛線鉤織的荔枝球在指尖誕生,文化助農的“果實”也在城鄉之間落地生香。“這是一場結合文化推廣、農業發展的創新嘗試,希望以文化鉤針編織的助農網絡與產業通路能夠越織越密。”惠城區文明辦有關負責人說。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通訊員鄭惠茹 劉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