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产日产国产精品乱噜噜_成人 在线_精品xxxx户外露出视频_精品久久中文网址_欧美18一12sex性处hd_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惠州報業傳媒集團官方網站

惠東高潭圩鎮:紅色文化鑄魂賦能 革命老區面貌日新

  耿耿丹心照日月,悠悠青史鑄豐碑。惠東高潭被譽為“東江紅都”,工農革命斗爭時間較早、規模較大、影響較廣,是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的一面旗幟。在這片土地上,發動了較早的農民運動,建立了農會組織、黨組織,1927年11月11日,中國首批區級蘇維埃政權之一——高潭區蘇維埃政府在此成立。這里進行了人民軍隊武裝割據的最初嘗試,形成了東江地區武裝斗爭的黨政軍指揮中心。

  奮斗百年路,薪火永相傳。近年來,高潭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大力推進“建成三個基地、辦好十件實事”,使革命老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革命遺址“活”了,紅色記憶“亮”了,文化項目進來了,百姓生活更好了,老區煥發出新的魅力。


馬克思街。

  紅色記憶

  全國首批區級蘇維埃政權在高潭建立

  如今高潭圩鎮兩條騎樓步行街——馬克思街、列寧街,頗具特色,街口分別矗立馬克思、列寧雕像,街道兩側的店鋪紅旗飄揚,門楣鑲嵌紅星,還有馬燈點綴。游客至此,仿佛回到了激情燃燒的革命歲月。

  1922年深秋,“農民運動大王”彭湃來到高潭,住在黃沙鄉的黃星南家,開始宣傳發動革命,組建農會,點燃了革命星火。1923年4月25日,高潭區農會(惠陽第三區農會)在水口鄉成立,黃星南任會長,農會領導高潭24個鄉農會,與海陸惠紫農會組織一起,掀起了波瀾壯闊的農民運動。

  1923年7月26日,高潭遭遇強臺風襲擊,山洪暴發,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人畜傷亡。區農會在做好救災工作的同時,根據農民糧食歉收、損失嚴重的災情,決定以三成交租為標準,如收成不及三成者,照數遞減,全無收成的則免交,領導農民實行減租斗爭,取得了初步勝利。同時,區農會制定嚴明紀律,規定農會干部下鄉不準吃拿農民的東西,不準收錢,并興辦貧民學校,讓貧民子弟免費入學,增強了農民對農會的信賴。

  1924年8月8日,高潭區農民大會在下圩埔舉行,海豐縣農會派了五六千農民兄弟前來參會助威,共有1萬多人參加。會場紅旗如林,口號喧天,鞭炮鑼鼓齊鳴,當晚,各鄉農會還舉行了提燈游行活動。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彰顯了高潭人民堅強的反抗意志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經過1925年兩次東征,國民革命軍徹底消滅了東江一帶的惡勢力,革命形勢高漲。當年11月16日,惠陽縣農民協會在惠州第一公園成立,轄6個區農民協會,在縣農民協會領導下,高潭農民運動又轟轟烈烈開展起來。

  與此同時,高潭的黨組織也不斷壯大。1925年夏初,海豐方面派人來高潭發展黨組織,吸收了黃星南、楊國輝、張佐忠、馬子榮、黃奮、黃子琦、鐘金鳳7位同志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建立中共高潭特別支部,到1926年初,黨員人數發展到50多人。

  1927年11月11日,在中共東江特委和東江革委的安排指導下,高潭圩下圩埔召開萬人工農兵代表大會,莊嚴宣告高潭區蘇維埃政府成立。當日,高潭圩被裝扮得五彩繽紛,紅旗招展,貼滿革命標語。圩內的新街和老街被布置成了彩花街,四個入口都搭起牌樓,掛著由紅軍代表崔更生畫的馬克思和列寧畫像。此后,新街、老街分別被命名為“馬克思街”“列寧街”。


列寧街。

  地下交通聯絡站“廣隆號”充滿傳奇色彩

  高潭圩鎮列寧街上的“廣隆號”是一個“紅色商號”,革命戰爭年代,這里曾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地下交通聯絡站。

  “高山極盡千里目,潭深融匯百溪水。”高潭轄區內山高林密,聳立著眾多奇峰險嶂。而海豐羊蹄嶺至惠東高潭的古驛道,是古代粵東地區與珠三角地區交流的重要通道。在革命戰爭年代,林海亭和其他家族成員充分利用古驛道路途崎嶇、不易暴露的特點,將其開辟為運送糧食、茶鹽和其他日用品的重要通道。

  1930年,當高潭農民運動陷入低潮的時候,“廣隆號”主人、高潭區蘇農會會員林來榮受東江特委高潭地下黨組織的委派,以做生意作為掩護,從事轉移、隱藏紅軍和為紅軍籌備物資、傳遞情報等工作,直到1933年。后來,林海亭接過祖父林來榮的接力棒,成為一名英勇的東縱戰士,也以經營日用品作掩護,一邊傳遞抗日情報,一邊轉運海外華僑捐贈的抗戰物資……

  林海亭的三兒子林紅圩回憶,原東江抗日新編游擊大隊二中隊指導員黃業(曾任廣東省軍區副司令員)因受重傷還在他們家療養了近一年的時間。二叔林秀添、三叔林志平、四叔林良、姑姑林桂香都是地下交通聯絡站里的“小交通員”,曾多次為游擊隊遞送情報。

  以林海亭為代表的林家是典型的“紅色堡壘戶”,林家三代經營的“廣隆號”富有紅色傳奇色彩。至今,廣東省和惠東博物館還保留著當年革命同志和粵贛湘邊縱隊在“廣隆號”領取有關物資的“借條”。

  新中國成立后,林海亭把“廣隆號”老店和家里的全部家產轉賣并捐資高潭建設,興建了高潭中學與九蓮寨電站,修建了“高潭老蘇區革命紀念堂”和高潭烈士紀念碑、紀念亭等,為當地培養人才、教育后人作出了貢獻。2017年,98歲高齡的林海亭去世,當地政府和民眾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現在,“廣隆號”老店已由居民林源森經營,除了經營日用雜貨外,還兼營紅軍咸茶、紅軍服裝的生意。前些年,他聽說經營的雜貨店是“廣隆號”舊址,在聽了以林海亭為代表的林家三代的革命傳奇故事后,便把“廣隆號”的“紅色商號”掛了起來,用來招攬生意和游客。他說,一定要把這里的紅色基因傳承好、發揚好,熱情地接待海內外游客。


革命烈士紀念碑。

  老區新貌

  投入2000余萬元整體改造馬克思街列寧街

  夜幕降臨,高潭圩鎮的馬克思街和列寧街華燈初上,勾勒出沿街商鋪的騎樓輪廓,統一裝修風格的外墻頗具特色,紅色元素隨處可見,馬燈形狀的路燈,閃閃發亮的五角紅星、迎風飄揚的紅旗、催人奮進的標語……彰顯著革命老街的紅色印記。

  馬克思街、列寧街原為高潭圩上的新街和老街,呈“日”字型布局,三橫是上橫街、中橫街和下橫街,二豎是新街和老街,清代中葉已形成集市規模。街道長約110米,寬約15米,街道兩旁有店鋪30間,店前用柱頂架梁建寬約2米的騎樓。

  數百年來,兩條街道雖然早已物是人非,但依然熱鬧,仍為當地重要的商業街。近年來,我市作出高潭革命老區“建成三個基地,辦好十件實事”的工作部署,2017年,高潭區蘇維埃政府成立90周年,高潭按照統一規劃,以革命之路為主要設計理念,投入2000萬元對馬克思街和列寧街進行了整體改造。改造設計充分尊重各階段的歷史樣貌,以紅色為主要基調,按照高潭革命歷史時間排序,提取當年重大歷史事件元素,讓走在路上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高潭的紅色革命歷程。

  如今,馬克思街和列寧街已經成為游客必到的紅色景點之一,沿街商鋪也紛紛轉型,吃上“旅游飯”。原來街道兩側主要是住家,還有一些小賣部和小商店等。馬克思街、列寧街改造后,居民開起了民宿、小吃店、特產店、工藝品店、擂茶館等,高潭明姜、高潭巴戟酒、高潭蜂蜜、高潭湯粉、高潭粽子等特產備受游客歡迎;紅軍書包、紅軍水壺、紅軍陶瓷套杯、小紅軍抱枕、紅軍保溫壺等手工藝品,也成為旅游手信。據悉,高潭去年共接待游客超過44.8萬人,實現旅游總收入1.5億元。

  居民朱木香在街上開了一間手工湯粉店,馬克思街和列寧街修葺之后,游客越來越多,店里的生意也越來越好。“特別是國慶假期和周末,我們兩個人都忙不過來了。”朱木香說,客人多收入多,忙點累點心里也高興。


高潭區蘇維埃政府辦公舊址。

  引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文獻展示館豐富老街文化內涵

  修葺一新的馬克思街不僅商業業態越來越豐富,還引來文旅項目落地,讓革命老街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

  在高潭圩鎮馬克思街街口,四層樓高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文獻展示館特別顯眼,幾乎每個來到馬克思街的游客,都會被吸引進去參觀。館內2000多種珍貴的史料文獻全景式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實踐和發展的光輝歷程,有助于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高潭成為首批區級蘇維埃政權誕生地的歷史背景。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文獻展示館于2019年11月11日(高潭區蘇維埃政府成立92周年)開館,這是高潭為進一步提升馬克思街、列寧街層次,豐富其文化內涵而引進的文化項目。展示館共有4層,建筑面積600多平方米,由序廳、光輝思想、實踐與發展、傳播及影響四個展區組成,展示的文獻資料包括照片、書籍、報刊、郵票、明信片、宣傳畫等。

  據該展示館講解班班長何克勤介紹,該館是館藏馬克思主義著作版本最為豐富和反映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文獻史料最為齊全的民間博物館之一,主要通過參觀講解、現場教學、專題授課、學術交流、理論講座、流動展覽等活動形式,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普及教育,弘揚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

  據該展示館館長秦紅光介紹,今年是建黨100周年,該展示館將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繼續完善展示內容,豐富教學手段,將展示館打造成黨建教學型展覽館和以宣傳、研究馬克思主義為核心內容的綜合性學術交流平臺,助力豐富高潭紅色文化教育內涵。

  高潭鎮黨委副書記黃浩鉛介紹,接下來高潭鎮將依托紅色文化資源,引進社會資本參與開發利用紅色資源,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通過現代化手段豐富展示內容,豐富紅色文化體驗項目,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和產品開發形式,更有效地開發保護利用紅色資源。


革命烈士紀念碑。

  高潭紅色遺址(部分)

  馬克思街、列寧街舊址:位于高潭鎮圩內,原為新街和老街,呈“日”字型布局,清代中葉已形成集市規模。1927年11月11日,高潭區蘇維埃政府在下圩埔召開慶祝大會,宣告了中國首批區級蘇維埃政權之一的高潭區蘇維埃政府的誕生。東江革命委員會主席黃雍到會并講話。與此同時,黃雍建議把命名為“馬克思街”和“列寧街”的高潭圩新街和老街分別掛上馬克思、列寧的畫像。

  據黃雍的后人回憶,當時街上所掛的馬克思、列寧畫像,是黃雍請當年隨南昌起義軍到達中洞的紅軍戰士崔更生畫的。崔更生是湖南人,畫得一手好畫。高潭圩的“馬克思街”和“列寧街”,是在中國革命史上最早以共產國際領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是中國首批區級蘇維埃政權之一的高潭區蘇維埃政府的革命先輩們在中共黨史上留下的獨一無二的“紅色印記”。

  高潭區蘇維埃政府辦公舊址:位于高潭鎮黃洲村黃坑村民小組,原為羅氏宗祠。仿清末建筑,為上三下三兩頭橫的磚瓦桁桷結構,祠內有8條石柱頂兩架梁,把上三間連成一體,建筑面積達200平方米。

  1927年11月高潭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后,在羅氏宗祠辦公。1928年3月初,敵人進犯高潭時,高潭區蘇維埃政府搬進楊梅水、中洞等地流動辦公。同年10月,中共海陸紫特委成立,謝錫靈領導高潭區蘇維埃政府軍民開展反“圍剿”斗爭。1931-1934年間,朱遠平接任高潭區蘇維埃政府第三任主席,歸屬于閩粵贛邊省委西南分委領導,為海陸紫蘇區和縣委管轄。在慘烈的白色恐怖中,高潭區蘇維埃政府領導人民群眾堅持斗爭長達7年之久。

  1980年,羅氏宗祠由祠裔集資重修。1987年10月,被惠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設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5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高潭老蘇區革命紀念堂:位于高潭鎮人民政府大院前的上圩門。紀念堂坐西向東,長65米,寬20米,建筑面積(含附屬建筑)1620平方米,正面4柱3門一字排列,門廳105平方米,外有11級水泥臺階,堂內深39.4米,寬19.2米,舞臺面積180平方米,可容納近千人。紀念堂呈長方形,外圍四角有4座兩屋連體附屬樓。為紀念高潭為革命勝利建立的卓越功勛,也為解決高潭大型集會場地的急需,1958年冬,高潭劃歸海豐縣管轄時,海豐縣人民政府決定修建紀念堂。修建工程始于1959年,竣工于1962年(其時高潭隸屬惠陽縣),歷時3年。1984年、1992年、1997年先后進行了3次維修。2004年3月,東莞市天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明先生捐資再次重修。

  紀念堂初期命名為“惠陽縣高潭老蘇區革命紀念堂”,1992年維修后更名為“高潭老蘇區革命紀念堂”至今。1987年10月12日,被惠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成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歐陽成 香金群 劉建威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湯渝杭 攝

  (專欄由惠州報業傳媒集團聯合市委黨校、市委黨史研究室推出。文中相關史料由市委黨史研究室、惠東縣委黨史研究室提供。)

  

編輯:大快
上一篇: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99亚洲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成人黄色av网站 | 操操网 | 成年人黄色网址 | 91综合久久 |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在线看 | 99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 男女污视频 | 亚洲永久精品国产 | 日本黄色精品 |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日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三级av在线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 99精品国产高清 | 一集黄色大片 | 三区视频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污视频在线| 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 久久免费播放 | 激情国产在线 | 中文久久乱码一区二区 | 色丁香av | 91av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综合精品 | 99色图| 一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狼人综合 | 黑人一级 | 99精品电影 | 中文字幕福利 | av三级在线观看 | 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 成人黄色毛片 | 欧美视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