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做好“海”的文章,打造惠州市粵港澳流動漁民深海網箱養殖產業園。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當下,惠東縣憑借毗鄰深圳先行示范區的區位優勢,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融入“雙區”建設熱潮:在稔平半島兩大科學裝置施工現場,運輸車來回穿梭,工人忙碌著澆灌混凝土;位于白花鎮的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和大數據產業園,數十臺樁基在不停打樁……
今年初召開的惠東縣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上,該縣提出:實施“向海圖強”戰略,對接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強稔平半島與深圳大鵬半島、深汕特別合作區聯動發展,共同打造海洋協同發展區。
規劃融入
主動接受深圳輻射帶動,深度融入大灣區建設
融入“雙區”,惠東在“十四五”規劃中進行了謀劃。
《惠東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顯示,“十四五”時期,該縣將全面融入深圳都市圈協同發展,完善區域經濟、交通布局。借力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強稔平半島與深圳大鵬半島、深汕特別合作區聯動發展,積極承接海洋科考服務等功能,打造海洋協同發展區。探索深圳—惠東產業共建新模式,全面承接深圳外溢創新產業資源。依托吉隆、黃埠及深汕特別合作區現有產業基礎,探索打造兩地產業聯動發展區。提高與深圳、深汕特別合作區的通勤效率。
同時,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主動、靠前承接“雙區”驅動效應,堅持錯位發展、配套發展、協同發展。密切與粵港澳大灣區各大城市的對接,深入參與產業分工合作,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要素向該縣流通。加強與港澳在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合作,密切多層級交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半小時生活圈”,促進產業互補、合作共贏,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合作承載區。
在產業上,全力構建更高質量的現代產業體系,以構建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為目標,以大項目大平臺為支撐,打造更具競爭力的“3+5”現代產業體系,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大力推進港口海上風電、惠州LNG接收站等重點項目建設,抓好產業鏈延伸及協同發展,布局建設天然氣電廠;整合資源推動離子產業園擴園提質,發展離子科研裝備等產業;高標準謀劃氫能產業發展,推進氫能產業研發生產中心建設,爭取支持建設粵東氫能分中心,構筑新能源儲運集散中心,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供應基地。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
“十四五”時期,惠東將用心守護好惠東“一山兩水”資源,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抓好蓮花山脈、西枝江流域和海洋資源保護,不斷筑牢綠色生態屏障,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惠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加強自然保護區監督管理,嚴守生態紅線,保護生物多樣性。推行林長制,加快桉樹林改造,提高林相質量。
推動城鄉生態環境保護無縫對接。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研究,加快《惠東縣海洋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和陸海統籌研究》編制,落實海岸帶保護措施,推動考洲洋立法保護,實施海洋生態整治修復工程,構筑海陸一體的生態環境保護格局。建設管理好雙月灣風景名勝區、黑排角地質公園和好招樓濕地公園,抓好一批縣鎮森林公園建設,接續建設街邊綠地小公園,改造提升綠道慢行系統。
交通融入
多條快速干線連接深圳,兩地交通路網密集
在省道356線白花段的白花橋,記者看到,工人正緊張鋪設瀝青。據介紹,該橋瀝青路面鋪設完成后,省道356線惠東段全線將完成升級改造,標志著惠東連接深圳再添一條快速干線。而在白花橋兩端已完成升級改造的道路上,寬敞的路面、全新的交通標線,如同高速公路,讓進入白花鎮的司乘人員眼前一亮。
同樣在白花鎮轄區內,貫穿該鎮近10個村的1號公路(惠州灣高速)正如火如荼施工,在該鎮福田村路段施工處,數十臺運輸車來回穿梭。據惠東縣白花鎮黨委書記林豪介紹,1號公路可望本月底前整線交地,實現全線施工。據工程建設指揮部有關負責人介紹,1號公路有望在白花鎮湖球村段設立出口,有關部門還積極協調在該出口實現與深汕西高速(沈海高速)實現互通。屆時,從該出口進入深圳,僅需約30分鐘即可到達。
與此同時,途經該縣多祝、平山、白花、吉隆四個鎮(街)的廣汕鐵路惠東段,目前征地工作已接近尾聲,工程正緊張進行施工。據介紹,該鐵路惠東段全長約35公里,建設標準為客運專線,設計速度350公里/小時,與1號公路一樣,計劃于2023年建成通車。
目前,惠東連接深圳的道路除省道356線外,還有沈海高速、惠深沿海高速及廈深高鐵,加上未來將通車的惠州灣高速、廣汕鐵路,使得兩地快速交通干線空前增加,并形成密集的快捷交通路網,讓交通更好地融入“雙區”。
城市交通不僅需要外暢,也需要內捷。
去年以來,惠東通過狠抓公路交通建設,除X213黃大線和新吉鹽公路基本建成通車外,港口濱?绾4髽蛑溜桨雿u環島路、稔平半島“兩大科學裝置”進場道路、稔平半島環島路以及惠東縣Y007礤砂線升級改造工程等道路均實現通車,整個稔平半島交通網絡呈四通八達的快捷便利局面。
2020年,惠東縣全力加快市“豐”字道路交通主框架1號公路(南北軸線)惠東段和新吉鹽公路新建、縣道213線改造、深汕西高速改擴建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啟動環島高速建設,暢通與惠州機場的對接路網,構建現代化大交通格局。全縣交通工程項目共17宗,總投資148.6億元,總里程471.454公里。
產業融入
項目建設加速發力,陸海產業統籌發展
向海圖強,筑夢深藍!
太平嶺核電、港口海上風電項目、惠東LNG接收站……隨著稔平半島一系列新能源大項目建成投產,謀劃建設新能源產業園、探索發展氫能源產業,將支撐惠東形成沿海清潔能源產業集聚區和能源輸出大縣產業帶,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名副其實的能源基地。
不僅僅是“能源島”,更是“科技島”。在稔平半島,總投資超過60億元、被譽為“國之重器”的中科院“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與“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HIAF)”兩大科學裝置,是“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是國內少有的兩個緊密相連的大科學裝置,未來這里將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重要地區。
惠東在致力打造能源科技島的同時,還努力做好“!钡奈恼,打造惠州市粵港澳流動漁民深海網箱養殖產業園。
據介紹,該產業園由一方海(廣東)海洋牧場有限公司牽頭,惠州市新金滿華海洋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廣東省鰉鯨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惠東縣豐茂花草種植有限公司、惠州市海威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共同實施。主要建設開放型海區深水網箱標準化養殖基地,開發實用苗種繁育技術,培育新的海水魚類優良品種;支持開展海水產品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平臺建設,引導海水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構建集養殖、培苗、冷藏、加工和銷售于一體的深水網箱產業集群。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約9億元。
向大灣區發力!位于該縣西翼白花鎮的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的潤澤(惠州)國際信息港項目正在緊張施工。據該項目負責施工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0月份前將建好第一期,明年將試運行。而與數據產業園相鄰的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新落戶的宇新股份惠州博科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管理樓中心控制室也在加緊施工!邦A計今年底項目的主體工程竣工,計劃明年第一季度投產!表椖拷ㄔO現場安全主管甘軍華介紹,項目建成后,能有效拓寬和延伸公司的碳四資源深加工產業鏈,預計可增加就業崗位130多個,實現產值11.9億元,產生利稅約2億元。
“新材料產業園和大數據產業園的市政工程進展順利。”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規劃建設指揮部工程建設組組長謝游說,目前建設組正致力推進兩項工作,一項是9個地塊的土石方場平工程;另一項是起步區11條道路的建設,預計7月份可以完成項目建設前期相關手續并動工建設,預計今年可完成約30%的工程量。
“依據產業鏈,我們尋求跟世界500強企業以及行業內領先龍頭企業的合作,引進他們的項目在這里落地!被葜菪虏牧袭a業園規劃建設指揮部產業發展組組長蔡文浩說,近段時間以來,已有70多家企業跟指揮部進行了對接洽談,經過篩選和專家評審論證,儲備了30多個項目。這30多個項目中,基本上為石化中下游項目,其中近10個為深圳企業投資項目。
城建融入
縣城擴容提質“三步走”,建設“公園城市”
隨著大嶺街道辦事處與九龍峰旅游區管委會先后掛牌,惠東縣城從早年的數平方公里增加至現在的30多平方公里,縣城擴容提質“三步走”取得實質性進展。此外,縣城新平大道市政化改造、惠東大道平山至稔山段改造即將完工,將進一步加快稔山、白花等鎮的同城化步伐,使惠東大縣城格局雛形顯現。
在惠東縣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上,該縣提出深入推進縣城擴容提質“三步走”戰略,抓好環城西路等重要交通項目建設及大縣城風貌整治,加快“一城兩街道”同城化,基本建成大洲片區中央活力區,啟動老平山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及城市更新,提升城市發展能級。以新平大道市政化改造為牽引,密切“一城兩翼”對接,強化白花產業新城功能,將白花打造成市1號公路上的重要節點;規劃建設九龍峰起步區,積極培育科創、教育培訓及人才孵化等業態。推動“雙城一體”發展取得新突破,以打造惠東乃至惠州沿江向海發展的“客廳”為目標,依托廣汕、廈深(深汕)高鐵站規劃建設惠州灣惠東TOD新區。
據了解,大洲片區與平山街道僅一河之隔,位于該片區在建的惠東縣中醫院已完成主體工程,進入裝修階段。為加大大洲片區新城建設,打造成全新的中央活力區,惠東縣相關部門與大嶺街道聯合派駐工作組,加快征地進度。屆時,一個集商業、生活、工作、休閑等于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將在這里崛起。
為加快融入“雙區”步伐,迫切需要惠東縣城來一個質的飛躍;輺|縣在今年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率先提出樹立“公園城市”理念。
按照“公園城市”這一理念,該縣接下來將城鄉綠地系統和公園體系、公園化的城鄉生態格局和風貌作為城鄉發展建設的基礎性、前置性配置要素,把“市民—公園—城市”三者關系的優化和諧作為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最終把紛繁復雜的城市大系統,建設成為人、城、境、業和諧發展的理想人居環境,通過打造公園城市,撬動縣城實現高質量發展,更好地融入“雙區”。
據介紹,為有效提高縣城綠化率,2017年以來,該縣財政已投入資金3080萬元,建成13個街頭公園,新增公園綠地面積約4.1萬平方米;正在抓緊組織實施4個街頭公園建設,總投資3680萬元,規劃面積4.38萬平方米。此外,還有5個街頭公園正在進行前期工作,總投資約8800萬元,規劃面積約11.24萬平方米。
智庫觀察
惠州城市職業學院副教授梁乃鋒:
優先發展新型產業 提升產業鏈競爭力
惠州是廣東省海洋大市,沿海經濟帶包含13個鎮(街)和2個旅游管理區,而這其中有8個在惠東,惠東可謂占據了惠州沿海的“半壁江山”。立足海洋資源稟賦,實施“向海圖強”戰略,以海洋為紐帶,以產業為重點,惠東主動對接“雙區”建設,將有利于區域產業發展層次的提升和現代產業體系的整體構建。
推動產業邁上更高水平,惠東發展空間廣闊。在交通布局上,惠東應抓住我市構建“豐”字道路交通主框架的有利機遇,快速推進對接深圳先行示范區及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的陸路交通網絡建設,特別是要重點完善稔平半島內外部快速交通體系建設,要加快沿海港口的綜合開發與基礎設施配套資源建設,推動陸海聯動。在產業體系上,要優先發展壯大臨海工業、清潔能源、大科學裝備衍生產業等新型產業,加快完善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等重點產業園區和重大產業項目與深圳、大亞灣等周邊地區產業鏈的協同銜接,完善產業布局,提升產業鏈綜合競爭力。同時,惠東還應進一步挖掘文化旅游資源內核,充分利用臨深地緣優勢和獨特的濱海旅游資源,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優化公共服務環境,進一步提升對深圳先行示范區及粵港澳大灣區旅游等服務市場的吸引力。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賴金朗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賴金朗 李向英 實習生楊穎 特約通訊員胡旭峰 黃少卿 楊新水 通訊員葉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