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臺風天氣影響,惠東雨水增多,偶降暴雨。“暴雨的時候其實還是有點擔心,因為我們這里積水由來已久。”家住縣城新平大道惠東國際展覽中心的居民劉雪峰說。新平大道惠東國際展覽中心附近路段積水的情況一直困擾著當地居民。2018年“8·30”洪澇災害中,該地段積水點水一度深達兩米,“這兩年好了很多,積水的情況改善很多。”
積水情況的改善,是近年來惠東縣重視并著力解決積水問題的體現。今年以來,惠東縣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全力解決縣城積水問題。經過多次對縣城各常見浸水區域及地勢進行調研分析,多次開會研究討論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以及綜合考慮財政壓力,該縣計劃投資8.6億元,分三期工程建設,逐步解決縣城積水問題。今年首先計劃投資2.2億元,實施4處積水點改造工程。
白花河整治項目現場。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成效
初步解決青云片區路段等水浸街問題
“2018年那次積水很深,我長這么大也是第一次見,我們都把門堵得嚴嚴實實,防止水漫進屋里。”劉雪峰是土生土長的本地居民,對于當地積水造成出行不便的情況,他深有體會。然而,今年的暴雨天氣,當地卻沒有明顯的積水。“近兩年,政府部門針對這個地方多次施工,積水情況確實得到了很大的緩解。”
記者在近期下雨天走訪了該路段,發現小雨的時候排水很暢通,下暴雨則有一定的積水情況,但并不嚴重。此外,記者還走訪了青云社區內群眾反映比較嚴重的積水點,發現道路排澇功能良好,總體是大雨時有微澇的情況。
惠東縣市政園林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中心針對縣城積水情況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弘城厚園、青云片區等以往只要進入強降雨多發期就容易出現水浸現象,是居民“行路難”片區。該中心對此進行了排水系統整治,清理疏通了青云牌坊門前排水箱涵及增設一座鋼筋網排水口,加強了對民營工業園路口排水箱涵及排水明溝的清理疏通,在縣城新車站增設26座Z型雨水收集口,初步解決了新車站、弘城厚園及青云片區路段積水問題。
另外,相關部門還加快投資建設民營工業園到西枝江干渠排水工程,加寬了過洪斷面,提升排洪能力。同時,穩步推進大嶺街道虎頭山排水箱涵和平沙大道項目建設,逐步解決大嶺主城區的“水浸街”問題。
白花河整治項目現場。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計劃
全面治理30處積水點
惠東縣中心城區四面環山,山洪雨水主要通過現狀河道、明溝排入西枝江。據縣市政園林事務中心調查,目前惠東部分河道存在淤積,山洪行泄通道受阻。同時,中心城區的排水設施建設年代久遠,現狀排水管渠設計標準整體偏低,造成縣城內存在多處積水點。
2018年“8·30”洪水和臺風“山竹”期間,平山街道黃排社區厚園小區、龍建山五巷和陶然苑附近,蕉田社區惠東縣委黨校及草塘路附近,蓮花社區,以及大嶺街道新安社區的惠東高級中學與平梁路周邊等4個區域積水嚴重,個別路段浸水達3米,進出城和過往車輛被堵,嚴重影響人民群眾正常出行和生產生活,群眾強烈要求整治這4處積水點。但受限于財政緊張、規劃滯后導致項目規劃方案審批難于落地、征地拆遷難等原因,積水點改造等排水專項工程一直無法順利實施。
今年以來,該中心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聚焦民生短板弱項,切實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解決好操心事、煩心事。經該中心全面排查,基本摸清了各片區容易發生內澇的積水點共30處,其中就包括上述4個積水最為嚴重的點。該中心負責人介紹,未來,惠東縣計劃投資8.6億元,分三期工程全面治理這30處積水點,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黃排社區厚園小區等4個積水點。
4大內澇點整治工程有望2023年初驗收投用
平山街道黃排社區厚園小區、龍建山五巷和陶然苑附近,蕉田社區惠東縣委黨校及草塘路附近,蓮花社區,大嶺街道新安社區的惠東高級中學與平梁路周邊,將作為惠東縣解決縣城積水問題的第一發力點。
該負責人介紹,項目主要對4個片區的內澇點進行整治,新建雨水管涵或污水管道,對河道進行改造,并增強排澇站的排澇能力。實施內容主要為排水工程,涉及部分路面修復及交通工程等。該項目總投資約2.2億元,預計年底完成施工、監理招標工程,總計劃施工期為12個月,預計2023年初驗收并投入使用。
其中,大嶺新安片區積水點位于大嶺街道,區域范圍為西至萬松河,南至新安希望小學,東至平梁路,北至環城北路。區域內現狀水系為萬松河,現狀雨水均通過明渠匯入萬松河。平山蕉田片區積水點位于平山街道,主要為草塘路附近和環城北路周邊。平山蓮花片區改造初步方案是沿惠東大道北側擬新建總長約750米的雨水管,同時新建排澇站。平山黃排片區的積水點分別位于龍山五巷區域和厚園區域。
該負責人透露,在縣城街道小巷,也有一些容易“水浸街”的積水點,影響居民通行,初步排查大約有9類。未來,該中心在推進三期工程的同時,也會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逐步解決包括這9個積水點在內的所有小積水點。
◆相關新聞
白花河整治力爭下月底前全面開工
去年10月,作為惠東縣“十大民心工程”之一的白花河防洪排澇治理工程正式開工建設。經過各級各部門的努力,如今,該工程已落實建設資金6.95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新開分洪河道全線貫通任務,現場實施完成混凝土擋墻7.5公里、田屋水閘和下老塘水閘主體及河道整治0.8公里等,力爭10月底前所有工程全面開工。
據了解,惠東白花河全長33.6公里,集雨面積183.8平方公里,貫穿白花鎮全境。多年來,白花鎮呈現“一年一小澇,五年一大澇”特點,是惠東縣乃至整個西枝江流域洪澇災害發生頻率最高、受災最嚴重的鎮。特別是2018年的“8·30”洪災中,白花鎮受淹面積180平方公里,圩鎮段受浸最深4米,直接經濟損失約5億元。隨著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及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兩大產業園的落戶建設,白花河治理迫在眉睫。
2020年10月28日,惠州市白花河防洪排澇治理工程正式動工。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3.14億元,主要任務為防洪排澇,兼顧生態修復,防洪標準為鎮區“20年一遇”,其他防護區為“10年一遇”,排澇標準為“10年一遇”。計劃于2023年12月完工,工期約36個月。
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新開分洪河征(租)地3.9公里(設計河長3.9公里),完成率100%。目前正在開展莆田河水閘、鎮區閘泵、堤防加固等征(租)地工作,計劃于9月底前完成交地任務。資金方面,已落實建設資金6.95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新開分洪河道全線貫通任務,現場實施完成混凝土擋墻7.5公里、田屋水閘和下老塘水閘主體及河道整治0.8公里等。
接下來,惠東縣將圍繞2023年底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的目標,做好項目建設資金籌措工作。同時,爭取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其他工程征(租)地交地任務,做好詳實施工計劃。今年主要完成7.22公里堤防加固、3.2公里河道綜合整治及新聯閘泵閘站及莆田河水閘等基礎開挖、水下結構等施工。
本組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藍斐菲 通訊員葉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