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內容。惠東縣海岸線長218.3公里,海域面積寬廣,由于陸源污染物、漁業養殖垃圾、船舶港口垃圾、濱海旅游產生的垃圾入海現象時有發生,海漂垃圾綜合治理工作難度較大。
建立工作方案,強化督促指導,開展專項清理,加強宣傳教育……為實現岸灘、河流入海口和近岸海域垃圾治理制度化、常態化,惠東縣多措并舉統籌推進海漂垃圾綜合治理工作,進一步打造整潔海灘和潔凈海面。
工作人員打撈海漂垃圾。惠州日報記者洪鵲兒 攝
制度保障
制定近岸海域海漂垃圾清理工作方案
“不定期深入考洲洋水域和沿岸鄉鎮調研,并與相關部門有關領導、鎮村干部、人大代表和群眾代表進行座談交流,廣泛聽取意見建議是惠東縣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的具體舉措之一。”惠東縣人大常委會調研組有關負責人介紹,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涉及范圍廣、責任主體多,需要各方合力,干群同心,制定相關工作方案是關鍵環節。
為進一步加強海漂垃圾綜合治理,建立健全近岸海域海漂垃圾治理長效機制,推動美麗海岸帶建設,惠東縣政府早于2021年印發《惠東縣近岸海域海漂垃圾綜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沿海鄉鎮、縣直相關部門根據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原則,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一崗雙責”,按職責統籌負責城鄉生活垃圾、陸源垃圾、船舶港口垃圾、漁業養殖垃圾、漁船漁港垃圾、濱海旅游垃圾等海漂垃圾的源頭治理和分類管控,加強對近岸海域海漂垃圾綜合治理的組織領導,全面落實屬地衛生工作責任,要求沿岸各用海單位企業制定門前“三包”責任制,做好轄區近岸海域海漂垃圾清理收集工作。
專項清理
常態化開展海漂垃圾日常保潔
“海上環衛”是海漂垃圾治理中極為重要的一環。“目前我們對考洲洋海上及沿岸的固體廢物處理主要采購海漂垃圾清理外包服務進行日常保潔,重點對考洲洋海域24個容易產生垃圾聚集的海域進行垃圾收集轉運作業服務。”惠東縣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為進一步提升考洲洋沿岸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系統治理考洲洋近岸海域海漂垃圾,落實好縣人大和縣政府有關考洲洋生態保護工作決定和部署,惠東縣自然資源局通過公開招標,選取第三方作業單位開展為期2年的考洲洋重點海域海漂垃圾清理服務工作。“我們的海上環衛隊員主要由鐵涌、吉隆、黃埠等周邊鄉鎮熟悉水性的村民組成,只要不是遇上臺風等極端天氣,打撈清運海漂垃圾的場面每天都在進行。”該負責人說。
同時,要求臨近海域管理所加強海上巡邏、岸邊巡查,及時糾正處理向海灘、海域傾倒廢棄物的情況。惠東縣自然資源局跟蹤做好督促檢查工作,通過不定期巡查和建立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實時掌握海漂垃圾清理情況。
營造氛圍
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
惠東縣采取充分運用新聞媒體宣傳、開展“世界海洋日”主題活動、普及海洋法律法規等多種形式,增強全民海洋“藍色國土”意識、依法用海意識、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
今年6月8日,惠州市自然資源局聯合惠東縣自然資源局在惠東縣黑排角地質公園組織開展惠州市2022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全民保護海洋公益撿跑志愿服務活動,青年志愿者積極號召現場游客、附近居民加入撿跑行列,同時“進村入戶”開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宣傳。
據悉,惠東縣相關部門、鄉鎮將堅持規劃先行,按照“保護優先、適度開發、陸海統籌、節約利用”的原則,盡快完成考洲洋保護總體規劃和環考洲洋三鎮排水專項規劃等編制工作,堅持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加強統籌協調,完善聯動工作機制,善用聯席會議制度,整合相關部門力量,嚴格依照法律法規和部門職責,增強部門聯動和協助配合,形成生態保護的強大合力。
同時,加強入海河流污染治理,并強化保潔服務公司監管,探索更優長效管理方案,保證海上保潔及時全面。嚴厲打擊海洋傾廢、船舶違法排放污染物行為,強化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污染綜合治理。不斷提升生態環境監測能力,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化等科技手段,推進環境數據信息交互、集成分析和共享,建立海陸一體化生態環境綜合監測監管體系。
惠州日報記者洪鵲兒 賴金朗 通訊員葉衍達 嚴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