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訊 (記者蔡偉健 通訊員黎愛平 王顯運)以捕食螞蟻和白蟻為生的穿山甲被稱為“森林衛士”。惠東寶口烏禽嶂作為中華穿山甲的重要棲息地,近年來在各界努力下,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成為中華穿山甲的美好家園。
萌萌的小穿山甲緊緊趴在媽媽尾巴上,穿山甲媽媽穩穩地背著寶寶向前……這是近日在惠東寶口烏禽嶂地區,紅外相機拍攝到的一組穿山甲“帶仔出行”的畫面,十分溫馨。
工作人員在安排紅外攝像頭。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通訊員黎愛平 王顯運 攝
西子江生態保育中心項目相關負責人描述,當時,工作人員遇到一只大型母穿山甲:“它見到我們后并沒有逃跑,而是守在洞口,把尾巴留在外面”。原來,母穿山甲是在等小穿山甲回來抓住它的尾巴,然后一起進入洞穴,“現場我們能感受到穿山甲帶崽時所展現的母愛。”
據了解,科研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時發現,其中一臺相機在一個月內多次拍攝到珍稀瀕危物種中華穿山甲、白鷴等。作為重要生態屏障,該地區通過“天眼地網”立體監測體系,守護著野生動物在此繁衍生息。
2020年,我國將穿山甲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保護力度,其中包括在寶口烏禽嶂地區修建10座生態廊橋,進一步提高中華穿山甲等野生動物種群的繁殖率與生存力。
該負責人介紹,為了方便被溝渠隔離在兩側的野生動物有效交流,該中心總共在3條渠道上面修了10座小型廊橋。構建生態廊道對保護野生動物具有重要意義。監測顯示,該地區中華穿山甲棲息地質量不斷向好,野外種群數量正在恢復。
近年來,惠東縣全面推進自然保護區與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工作,據粗略統計,有36種珍稀動物在惠東安家。未來,惠東縣將加大資金投入,把野生動物及其棲息、繁衍地保護納入地方生態文明建設計劃,增加對野生動物保護和野生動物賴以棲息生存的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小區、沿海紅樹林、江河、水庫等濕地保護的建設投入。同時,建立長效機制,全力推動野生動植物保護高質量發展。去年年底,烏禽嶂中華穿山甲保護地成功入圍中國潛力OECMs典型案例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