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促黨建。自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惠陽區緊密結合實際,創新載體,通過設立“宣講站”、打造“大學堂”、搭建“展示臺”,高標準高質量促進基層黨建取得更好實效。
設立“宣講站”銘記黨史光輝
惠陽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六進”活動(進機關、農村、社區、企業、學校、社會組織),用好“掌上村務”和“報網端微屏播”全媒體矩陣等平臺建設“黨史學習宣講站”,設置“紅色經典·微黨課”“紅色惠陽黨史小故事”“組工干部說黨史”等欄目,以音視頻方式講述革命故事、黨史知識和建黨100周年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活動開展以來,惠陽電視臺、惠陽發布、掌上村務等平臺播出近200篇次,推動宣傳受眾的最大化。依托“村村通大喇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史廣播站,通過“有聲”黨史學習、“讀黨史講黨史”分享會等形式,開展宣講70余場次,受眾超2萬人次,著力打通黨史宣講“最后一公里”,讓黨史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打造“大學堂”汲取黨史智慧
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惠陽整合現有85處紅色革命史跡,編印惠陽紅色資源地圖和革命史跡檔案,方便黨員群眾就近接受現場紅色教育。注重抓好實踐調研,積極開展“尋找身邊紅色歷史”活動,深入挖掘保護惠陽紅色資源,拓展黨史學習教育陣地。如區委組織部與雙田村有關人員組成調研組,深入雙田村尋訪東江縱隊遺跡,并在前期開展史料收集、調查走訪、遺跡探尋等工作的基礎上,舉辦“組工論壇”專題研討會,探討雙田村紅色文化資源挖掘保護利用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同時,將黨史學習教育與鑄強理想信念緊密結合,持續深化“四微”學習法,建強區、鎮、村三級黨校矩陣,重點打造10個“惠陽區現場教學基地示范點”,高標準建設“中共惠紫河博地委成立舊址”陳列館,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學好用好黨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近期,惠陽區委組織部開展“紅心向黨十個一”活動;惠陽區半島學校開展“百師讀百本經典”活動;葉挺紀念館舉行“四八”烈士紀念活動暨《葉挺家書里的家國情懷》啟動儀式等……一項項激動人心的活動,進一步鞏固黨史學習效果,凝聚基層向心力。
搭建“展示臺”發揚黨史精神
學黨史,辦實事。惠陽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全年,全力落實“為民清單”和“創新清單”等27項任務。結合建黨100周年,拍攝“致敬老黨員”系列微視頻,高標準謀劃開展第2屆黨建創新、業務創優“雙創大賽”、第2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擂臺賽”和第3屆“唱支紅歌給黨聽”全民歡唱會,充分展示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風采,促進組織工作整體提升。
全面鞏固村級換屆成果,深入開展“五個一”活動(拆除一宗違章建筑、參與一宗征地任務、協調處理一宗信訪案件、幫扶一宗工業項目、掛鉤聯系一個全科網格),持續深化“群眾點題、書記答卷”工作,目前131名書記已領辦615項民生實事,梳理解決494個群眾反映問題,推動新一屆“兩委”干部履職盡責、匯聚民心。聚焦“學史力行”,突出學用結合,根據部門特點和社區需求“雙向匹配”,精準推動67個機關事業單位與28個社區落實“部門下沉、共建一流”機制,幫助解決870余個基層問題。大力推進小區、物業、業主委員會“三個支部”建設,發揮黨建引領優勢解決小區物業糾紛居高不下、社會治理效能低下等難題,目前共成立業主委員會黨支部3個、居民小區黨支部6個、物業公司黨支部6個。
(文/圖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李芳娟 通訊員陳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