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綠林連綿起伏,清澈小溪潺潺流淌。來到龍門縣南昆山生態旅游區下坪社區的游人無不贊嘆這里優美的生態環境。近年來,下坪社區依靠綠水青山的優勢和文旅資源,走出了一條龍門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如今已成為南昆山的“會客廳”、龍門的“旅游瑰寶”。
潤樹農業產業扶貧合作園區。
依托民宿產業喚醒“沉睡”資源
有“北回歸線上的綠洲”之稱的南昆山,保留著整齊的林相、穩定的群落結構以及大量珍貴樹種。2002年,南昆山取消鎮建制,改稱南昆山生態旅游區,經濟和文化建設轉向以發展旅游業為中心。經過近20年的發展,南昆山在山地森林度假方面形成了國內領先、與國際接軌的局面,旅游業成為了南昆山的優勢支柱產業。
南昆山最開始的旅游形態是觀光,然后逐步向住宿體驗、深度體驗、旅游地產等層次遞進。1994年,巫革鋒一家在南昆山海拔最高的中坪尾居民小組建起了家庭旅館——高山森林度假村。高山森林度假村建筑上注重當地原材料的使用,在理念、風格、運營、餐飲方面,都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深受游客推崇。游客入住后,吃農家菜之余,游山玩水,呼吸清新空氣,無比愜意。高山森林度假村的出現,讓中坪尾村乃至整個南昆山的居民看到了一條致富之路。
綠樹環繞的民宿。
在高山森林度假村的示范帶動下,中坪尾居民小組90%的居民參與經營農家樂和家庭旅館,其中家庭旅館有17家,客房292間,床位584個。在鄉村旅游的推動下,該居民小組徹底摘掉落后貧困的標簽,展現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氣象,先后被評為“廣東最美麗鄉村”“廣東省旅游特色村”“廣東自然生態類最美鄉村旅游示范區”,并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
如今,具有豐富生態旅游資源的下坪社區還吸引了愛樹·秘境民宿、花溪雨精品民宿和雙溪茶樓等多家知名民宿品牌入駐。民宿產業成為推動下坪社區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關鍵點。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如何讓民宿更好地與鄉村“共生”“共榮”,成為了該社區未來發展的新命題。
南昆山生態旅游區。
差異化發展,鄉村振興交出美麗答卷
“游客都喜歡南昆山的生態,所以南昆山群眾就做起了民宿。目前,南昆山民宿有353家,同比去年增加了100多家。”南昆山旅游行業協會會長唐群輝透露,如今游客對民宿的認可度有了很大提升。尤其2020年,龍門縣委縣政府推出“南昆山十條”,對南昆山的經濟發展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如果說民宿是帶動下坪社區振興發展的特色先導產業,那么差異化的經營發展策略則是當地產業振興的穩定動力。當前,中坪尾居民小組立足村企合作原則,實行度假村與社區共同投資、村民小組以土地入股每年可分10%紅利的模式,促進民宿健康持續發展,實現社區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可達25萬元以上、中坪尾居民人均年收入5萬元以上。水口居民小組則結合當地特色,以“生態立村、產業富村、旅游興村”為發展思路,依山傍水種植南昆山名茶——毛茶,走茶旅融合的發展之路。
據了解,2020年,下坪社區旅游收入達1.67億元,接待游客近50萬人次。今年第一季度,下坪社區共接待游客約6.66萬人次,旅游收入約2755萬元。
如今,走進中坪尾居民小組,沿路可見兩旁鋪設了景觀綠化帶,還有用鵝卵石鋪設的小道;進入村內,特色的黨建文化墻、美麗的村道、曲徑通幽的竹柏涼園、精美舒適的家庭旅館,一幅清新美麗的新農村景象盡收眼底。原來入村的道路只有3米,現在擴寬到7米,兩旁還種上了金銀花、炮竹花。這是下坪社區近年來發展的縮影,也是該社區黨支部在鄉村振興上交出的美麗答卷。
鄉村振興是廣大基層人民的殷切期望,在其道路上,下坪社區發揮自身優勢,厚植旅游沃土,蹚出了一條具有龍門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南昆山生態旅游區管委會副主任葉一歡表示,南昆山生態旅游區將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力以赴保護好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提升南昆山旅游吸引力,在帶動當地鄉村振興的同時,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康養旅居高地。2020年,龍門出臺實施《關于支持南昆山旅游加快發展的十條措施》,計劃用3年時間完善環南昆山生態旅游區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和提升服務水平,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和國內一流旅游度假區。
看著眼前大好的發展景象,下坪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溫導表示,下坪社區接下來將以現有的基層黨建、旅游產業、鄉土文化等方面優勢為基礎,結合6個居民小組的特色,發展壯大生態旅游規模,完成環村綠道建設、竹柏主題公園建設、文化室升級改造等,力促社區發展再上新臺階。
統籌:惠州日報記者 黃宇翔
文字:惠州日報記者 盧泓宇 黃宇翔
圖片:惠州日報記者 湯渝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