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短視頻展現鄉村生活,不少“新農人”由此成為“網紅”。在龍門縣平陵街道山下村,有一對80后夫妻“三哥三嫂”,他們去年開始接觸短視頻,邀請當地村民當“演員”,將農村日常生活拍成短視頻分享到抖音上,一年時間就吸粉超過40萬,每月還有1萬元左右的廣告收入。今年初,“三哥三嫂”還開始嘗試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為本地農產品帶貨,助力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
“三哥”洪建榮通過直播展示農村新生活。
視頻展示農村新氣象農民新面貌
“三哥”真名洪建榮,曾是一名網站后臺維護人員。去年受疫情影響,網站關停,閑著無聊,他就下載了抖音APP,由此激發了他拍短視頻的欲望,在抖音上注冊“三哥三嫂”的賬號。“我在家排行老三,別人都叫我三哥,叫我老婆三嫂。”
此前的工作雖和網絡打交道,但洪建榮從未接觸過拍攝和剪輯,一開始他無從下手。“第一個視頻,找了一群年輕人,想拍個搞笑的段子,但大家放不開,拍了4個小時,感覺太差了,都沒敢播出來。”
第一次“觸電”失敗,洪建榮開始調整思路。洪建榮所在的山下村,北枕河源桂山山脈和萬綠湖,東與博羅水東陂森林公園、水東陂水庫相連,環境優美,民風淳樸。同時,山下村也是革命老區,紅四師休整地舊址,留下了許多紅色記憶。近年來,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山下村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村容村貌越來越美,基礎設施也不斷完善,村里的老人也樂享悠閑的鄉村生活。
農村風貌美,老人時間多,洪建榮就想著以農村題材為主,邀請村里的老人來拍視頻。他找來村里幾個老人,拍攝農村生活的家長里短,通過幽默搞笑的方式傳遞正能量,沒想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拍攝的第一個視頻就獲得了36.8萬次的點贊,粉絲也一下子漲起來了。”這給洪建榮帶來了很大的信心。
有了粉絲的支持和肯定,洪建榮干勁十足,他組建了一支以村里老人為主的拍攝小組,妻子主要負責編劇,他自己則身兼編導、攝像、剪輯等多個角色,視頻基本上是一兩天一更,帶給網友很多快樂。
“這些年農村發展越來越好,農民日子越過越好。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很好的素材,很多人喜歡看種地、收割、挖筍、美食制作等有關農村生活的視頻。”洪建榮說,“我想通過短視頻,用村民喜聞樂見的形式,詼諧有趣、通俗卻不低俗的內容,來展現美麗鄉村的新氣象,展示新時代農民的新面貌。”
嘗試直播帶貨推廣龍門農特產品
翻看“三哥三嫂”的視頻,記者發現,這些作品大多在戶外拍攝,經常出現蜿蜒的瀝青村道、休閑廣場、豐收的田野、頗具特色的農家小院等場景,題材則主要包括婆媳和睦、家庭和諧、人居環境、鄰里互助、童真童趣、田耕勞作等內容。老人們以日常生活勞作為背景,再加上一些充滿“笑點”和“槽點”的對話,溫馨又歡樂。
因為拍攝的視頻接地氣,很多網友紛紛留言點贊評論“作品太棒了”“拍得很貼近生活”“看了就忍不住想笑”等。
“三哥三嫂”拍攝短視頻,也豐富了村里老人的業余生活。“沒想到我這么大年紀,還能成為演員。”今年72歲的劉滿娣是“三哥三嫂”視頻當中的一個演員,自從參與拍攝視頻以來,她的生活豐富了,心情變好了,身體也變好了。“大家每天在一起討論劇情、拍攝視頻,很開心!”
隨著視頻的發布,“三哥三嫂”拍攝的短視頻在村里甚至在龍門傳播開來,還受到全國各地網友的關注。目前,洪建榮在“三哥三嫂”抖音賬號發布近200個作品,獲得40.3萬粉絲,610.2萬次點贊,在快手平臺獲得6萬多粉絲關注。
隨著粉絲的增加,一些合作也開始找上門來。“現在每月能接到一些合作廣告,廣告收入在1萬元上下。”洪建榮說,自己收到的廣告費,也會分給參與拍攝的老人。
在短視頻拍攝的同時,洪建榮還展示了竹筍、番薯、米餅等本地農特產品,不少粉絲看完視頻后,留言表示希望能夠購買一些。針對粉絲的需求,洪建榮于今年1月也嘗試著直播帶貨,幫助本地村民銷售農產品。
不過,這個過程不太順利。“村里的網絡不太穩定,直播的時候容易卡,再加上本地農產品供應鏈不完善,物流成本高,直播帶貨的效果還不是很明顯。”洪建榮說,他目前也正在努力和一些農產品的供應商對接,同時也計劃多開設一些抖音號,通過直播把龍門本地的農特產品推廣出去,將流量變現,帶動家鄉的發展。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香金群 侯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