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朋友們,吃過中午飯了吧,三哥三嫂正泡上一壺鐵皮石斛茶……”
昨日中午12時,在龍門縣平陵街道光鎮村水泉坑村民小組,一場帶貨直播正在進行。大棚里,鐵皮石斛和金線蓮正長得歡,一張簡單的桌子、一部手機和一個支架,主播“三嫂”和助手“洪大娘”一邊泡茶一邊介紹,直播間很快熱鬧起來。
這是“三哥三嫂”在“雙11”的第一場直播,他們特意把直播間搬到種植基地,讓粉絲們直接“看到”產品種植、生長、加工一系列過程,買得明白放心。
“三哥三嫂”把直播間搬到種植基地。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拍攝新農村原生態短視頻走紅
“三哥三嫂”是80后夫妻,“三哥”叫洪建榮,“三嫂”叫劉幸赟,是土生土長的龍門人。“三哥”在家里排老三,所以這名字很順口。
以前,“三哥”是網站后臺維修員,“三嫂”是公司職員,夫妻二人根本沒想到會將拍攝短視頻作為主業。去年,工作受疫情影響,“三哥”閑得無聊接觸抖音短視頻,隨后一發不可收拾,注冊“三哥三嫂”賬號,躍躍欲試拍攝短視頻。結果可想而知,自己沒經驗,“演員”放不開,拍了4個小時效果很不好,“不敢放上去”。
好學苦練的“三哥”瞄準自己生活的山下村。隨著鄉村振興不斷推進,惠州進一步發展精細農業、建設精美農村、培育精勤農民,這給“三哥”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他把“三嫂”拉下水,夫妻倆擼起袖子全心拍攝短視頻:“三嫂”負責編劇,“三哥”負責編導、攝像、剪輯,“演員”都是村里的老人孩子,演繹農村生活,對話幽默風趣,道出家長里短,內容十分接地氣。
“沒想到一下子火了。”想不到視頻十分受歡迎,首個視頻點贊36.8萬,粉絲暴漲。這給他們極大信心。“我們就是農民,拍攝自己的生活,村民也不尷尬,”“三嫂”劉幸赟說,“因為真實,所以大家喜歡。”
不到兩年,“三哥三嫂”在抖音發布了270多個短視頻作品,擁有41萬粉絲,獲贊680萬次。不僅“三哥三嫂”紅了,短視頻里的“演員”也有了粉絲群,其中大家最喜愛的“大娘”就是“三哥”的大姑洪梅英,今年75歲的她徹底成了“老來俏”,不僅演得開心,出門都能被粉絲認出。
“三哥三嫂”把直播間搬到種植基地。
一天能做兩三場直播
“三哥三嫂”接地氣的短視頻走紅后,不少合作找到他們,邀請他們帶貨。
“說真的,之前我們沒想到帶貨,被說幾次后,我們就想為何不給龍門的農產品帶貨?”去年疫情期間直播帶貨火了,“三哥三嫂”也開始學帶貨,先拍攝短視頻介紹龍門特色農產品,準備充分后再進行直播。“三嫂”也迅速轉型,參加培訓不斷豐富經驗,從“演員”變“主播”。
帶貨龍門年桔、柚子、番薯、鐵皮石斛、龍眼、胡須雞、絲苗米……“三哥三嫂”喜歡走進田間地頭和果園基地,拍攝龍門原生態農產品,他們將短視頻與直播結合起來,讓更多粉絲了解家鄉特產。“今年9月,我們直播賣龍門蜜柚,雖然賣了500多件,但也遇到很多突發狀況。”“三嫂”劉幸赟回憶,因為果農經驗不夠豐富,在包裝和貼標上連續被物流打回,耽誤了發貨時間,大量粉絲在直播間質問,“三嫂”在給粉絲解釋的時候,也給自己上了一課。“從短視頻到直播,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你才能更好服務線上和線下的客戶。”
如今,“三哥三嫂”一天能做兩三場直播,“三嫂”和“洪大娘”在手機前能說上3個小時,還不時在直播間拋出段子,讓粉絲常回應“愛了”。
龍門縣是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三哥三嫂”直播也在助力家鄉農村電商發展。“三哥三嫂”發現,不少龍門農產品品質雖好,但農戶缺乏經驗和組織,直播帶貨后的產品物流、品質擔保、產量供應等存在不少問題,他們常常聯系農村合作社與農村電商平臺,幫助農產品順暢產銷。
“三哥三嫂”如今主要收入是直播帶貨的廣告費,他們常常收到錢就分給短視頻的“演員”,但他們說拍視頻很開心不要錢,讓夫妻倆很感動。
“雖然過程很艱難,但我們沒有放棄,我們相信新農村有廣闊天地,相信鄉村振興前景廣闊。”“三哥三嫂”說。
惠州日報記者李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