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仲愷高新區惠新社區辦公室的角落,一個箱子里放的十幾個頗有傳統文化創意的帆布袋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是我們開展創文工作宣傳時派發給居民的,一拿出去,居民一下子就‘搶’光了!”惠新社區黨總支部書記黃碧月笑呵呵地說,大家都很喜歡這個美觀、實用的袋子。
一個小小的帆布袋,體現了黃碧月十幾年來基層工作的準則。
探索推行“一中心多站點”基層黨建新模式,對不同區域小區實施差異化的服務管理方式;創新設立“黨群E起議”議事會,依托各站點通過互聯網管理服務社區黨員群眾;以“一核二化三圈”工作法為原則開展基層黨建工作……這些年來,黃碧月帶領惠新社區的黨員干部們,努力將社區打造成宣傳黨的政策的“擴音器”、開展教育培訓的“充電站”、了解社情民意的“信息庫”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前哨所”。
不斷探索滿足群眾多元需求
惠新社區位于仲愷高新區惠環街道,是該區的中心區,黨員多、小區多、人口多。據統計,惠新社區黨總支部共有黨員98名、流動黨員36名,轄區有戶籍人口約1.2萬人、常住人口2.5萬余人、流動人口約2.5萬人。近年來,惠新社區居民人口不斷增加、新生代產業工人和流動黨員群體急劇擴大、群眾需求日趨多元化。
如何滿足群眾的多元需求,將服務盡量送到居民家門口?黃碧月帶領社區黨員干部進行了持續不斷的探索。
2017年,惠環街道以惠新社區為試點,探索“一中心多站點”城市基層黨建新模式,以惠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作為服務中樞,把黨建的觸角延伸到基層小區,在社區設立多個特色站點。據悉,惠新社區已在6個成熟的住宅小區設立流動黨員之家、產業女工服務站、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9個特色分站點。這些站點面積均超過150平方米,綜合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并以“社區黨員+社工組織+志愿者”三者結合的模式,組織開展各類符合黨員群眾需求的服務活動。
2018年,惠新社區“黨群E起議”議事會啟動,通過互聯網管理服務黨員群眾,在基層黨建引領下讓社區每一個人(Everybody)每一天(Everyday)每一個時間(Everytime)每一個地方(Everyplace)每一件事情(Everything)都能參與基層治理。
據介紹,惠新社區通過開發“惠心”黨群E家服務平臺,在轄區張貼二維碼,掃一掃就能關注,讓黨員群眾可以在平臺隨時關注、瀏覽、學習,并與社區黨組織互動,社區定期收集整理黨員群眾信息,將基層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擬建黨建聯盟示范街區
在今年的換屆選舉中,黃碧月再一次高票當選惠新社區黨總支部書記。
“我們在謀劃新一年的工作。”黃碧月介紹,接下來,惠新社區將編織一張“紅色網絡”,堅持黨員管理“不松懈”;建設一處“彩色驛站”,確保民生服務“不打烊”;打造一條“示范街區”,助力城市更新“加速度”;啟動一個“先鋒管家”,爭創一流社區“不掉隊”。
所謂編織一張“紅色網絡”,就是深化網格化管理形式,把黨員劃歸到網格、把責任落實到網格、把服務提供到網格、把制度落實在網格。
同時,惠新社區擬在海倫時光小區建設一個“彩色驛站”,設置紅橙黃綠青藍紫7個區域,以七種顏色代表七種不同的意義。
未來,惠新社區還將建設一條“黨建聯盟示范街區”,突出發揮“1+2+3+N”(一個“黨群議事亭”、兩個黨建智慧大腦自助點、三個黨員先鋒崗、N家黨員示范商戶)輻射示范作用,帶動沿街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銀行、非公黨組織進一步整合區域資源。
啟動“先鋒管家”物業管理服務,將社區物業服務管理當作城鄉社區治理中一個需要著力補齊的短板,通過制定管理制度、評比辦法等理清各自的義務、職責和權能。
惠州日報記者林麗娟 楊敬賀 魏怡蘭 通訊員惠仲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