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在仲愷高新區東江科技園,惠州市潤天智數字設備有限公司數字噴墨印刷設備產業制造基地二期項目、惠州市金創銳實業有限公司新型電子元器件二期項目同時開工建設。這兩個項目新增投資額2.5億元,達產后預計新增產值13億元,是名副其實的“小而美”項目。
記者了解到,過去一年,東江科技園圍繞建設高質量發展千億園區的目標定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聚焦“修路抓項目”這一重點任務,堅持“盤閑、用空、嚴新”多管齊下,即盤活閑置、利用空閑、嚴格新掛牌土地的準入條件,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破解土地緊張難題,推動產業項目呈現“顆粒飽滿”的發展新格局,進一步夯實了建設高質量發展千億園區的基礎,也為惠州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仲愷建設國家一流高新區貢獻了東江力量。
全面開花
去年40個工業項目在建
潤天智二期和金創銳二期擴建這兩個“小而美”的工業項目抓住鼠年的“尾巴”破土動工建設,是東江科技園以緊迫感“抓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記者了解到,去年,東江科技園深入落實市委市政府“修路抓項目”的決策部署,全力以赴破難題、補短板、強弱項,想方設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萬眾一心推進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去年,東江科技園區共有40個工業項目在建,總投資102億元,達產預計新增產值213億元,新增稅收11.5億元。其中,江豐電子濺射靶材、九州風神散熱器、旭然新能源電池隔膜、貝恩施兒童智能教育產品、科萊德車載中控系統、逗點集團生物醫療、鑫裕達精密模具等19個新建項目投資49.1億元,達產預計新增產值110.1億元、新增稅收6.7億元;贏合科技鋰電池自動化設備、永發電子動漫產業園、連碩科技照明自動化高端裝備等13個續建項目投資50.3億元,達產預計新增產值95.8億元、新增稅收4.6億元;雷曼光電Micro LED超高清顯示、新利達模具CNC機床等8個擴產項目投資3.4億元,達產預計新增產值7.2億元、新增稅收1700萬元。其中,晶泰液晶產業園、維爾康顯示器模組、寶捷信工控系統等8個項目于去年底前投產,預計將新增產值46.1億元、新增稅收2.6億元。
東江科技園負責人表示,項目是園區發展的根本。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既需要一批大項目夯實基礎,也需要一個又一個“小而美”的產業項目產生疊加效應,形成“眾星拱月”的合理產業布局。
多措并舉
破解用地瓶頸提升土地利用率
在一批“小而美”項目相繼開工,園區經濟加快提質增效的同時,東江科技園面臨可用土地短缺、發展空間受限的形勢依然嚴峻。
“這些年,用地緊張和空間受限一直是制約園區項目落地和產業快速發展的瓶頸問題。比如拓邦電氣擬投資30億元,在東江科技園申請用地30萬平方米用于智能控制器暨鋰電池擴產增效項目,就因為土地供應不及時,到目前還沒落地。”東江科技園經濟發展辦有關負責人坦言。
為破解這一難題,東江科技園創新思維,實行分類施策,采取“盤活閑置、利用空閑、嚴格新掛牌土地的準入條件”等方式手段,持續提高土地利用率。
“盤閑”就是針對涉嫌閑置土地加大盤整力度,東江科技園主要領導逐家多次約談有關企業,和企業負責人一起學習土地管理相關法規,對照項目入園協議逐條梳理履約情況,從問題研判、方案制定到雙方協商談判,一鼓作氣、連續作戰、各自突破,以高壓態勢強力推動盤整工作。僅去年,園區就成功盤回涉嫌閑置用地6宗,面積約14.3萬平方米。據統計,近些年,東江科技園已盤整涉嫌閑置土地12宗,總面積達41.5萬平方米。
“用空”就是針對尚未完全建設和利用的空閑土地加快建設進度,東江科技園主要領導逐家多次約談有關企業,用制度和協議倒逼企業加快建設二期項目,進一步明確開工和投產時間、產值和稅收要求,通過項目建設規劃聯合會審,加強對土地容積率的監管,實現土地集約高效利用,極大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產業建設及收益水平。經過努力,去年就有碩貝德精密手機外殼、卡撒天嬌家居用品、固爾琦智能設備、潤天智數字噴墨印刷設備、艾比森智能制造、東楠佳昊精密制造及光學鏡片、怡佳電線電纜、金創銳新型電子元器件、永發動漫等9個企業二期項目開工建設,新利用土地31萬平方米,達產后預計可新增產值61.8億元,稅收3.14億元。此外,泓淋通訊器件制造、宏霖辦公家具、碩貝德無線5G基站、惠業電子制造、勝諾達智能通訊、怡豐科技智能車庫及信宇人鋰電裝備等7個項目也將于今年一季度開工建設,將新利用土地11萬平方米,達產后預計可新增產值23億元,稅收1.15億元。同時,項目用地實現了集約利用,40個在建項目的平均容積率為2.28,最高則達到2.73。
“嚴新”就是嚴格設置新掛牌拿地項目的準入條件,與項目建設方簽訂對賭監管協議,嚴格約定開工和投產時間、高企認定完成時間、五年期限內每年的產值和稅收及違約條款,促使項目建設方主動履約,切實提升了單位面積的土地實際產出效益。
“這些措施只能提高現有土地效益和緩解我們當前的緊張狀況,要從根本上破除這個瓶頸,東江科技園還需有更多的可開發利用土地。”東江科技園相關負責人說。
提速增效
創新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
在想方設法提升土地利用率的同時,東江科技園著力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打造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力推項目盡快建成投產。
拿著一張藍色的“東江科技園落地項目服務卡”,九州風神工業散熱器項目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得益于該卡的“加持”和服務專班人員的全周期服務,項目在土地摘牌后2個月內就實現動工建設。而按照此前的流程,從土地摘牌到開工建設,需要3~5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
去年,東江科技園以服務“項目全生命周期系統”為工作抓手,全面掌握園區工業項目投資進度、工業用地效率和項目整體建設情況,實現工業項目用地從招商準入、獲得指標批復、招拍掛、供地、開工、竣工的全程管理。同時,實行綜合黨委主動對接企業發現需求、規劃建設辦和經濟發展辦具體解決問題、督辦跟進問效的聯合服務機制,為項目建設提供貼心的保姆式服務。
“通過創新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專業人員對專業人員,極大提高了辦事效率,有效縮短了我們的審批周期。”拓邦電氣二期項目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有了服務專班的“貼近服務”,該公司的二期項目申報資料實現了當天立項、當天辦結。
“服務好園區企業是我們的本職本分。我們一定要做到有求必應、有題必答、有策必兌。”東江科技園負責人表示,新的一年,將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堅持項目為王,堅持用好“盤閑、用空、嚴新”等措施,緩解土地緊張難題,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投產,為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千億園區注入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惠州日報記者楊敬賀 林麗娟 魏怡蘭 通訊員東江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