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秋風帶來陣陣寒意,但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棲鳳街道幺塘村的安龍縣州級黑木耳示范基地卻熱火朝天,工人們干勁十足。經過兩個月的緊張施工,黔·惠東西部協作項目——安龍縣州級黑木耳示范基地產業配套設施正式投入使用。
位于棲鳳街道幺塘村小水井村民小組的黔西南煜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黑木耳示范種植基地,占地340余畝,公司利用每年9月到次年2月水稻種植間隙開展木耳種植。
今年東西部協作關系調整后,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高新區與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結對協作,仲愷高新區派出兩名掛職干部到安龍縣組建粵黔協作工作隊安龍工作小組,深入村鎮、企業,調研安龍縣產業發展現狀與瓶頸,協商破局辦法,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
為解決煜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的問題,今年安龍工作小組安排東西部協作資金110萬元,用于完善2.3公里產業發展用路、建設340畝黑木耳種植配套噴灌設施、平整4000平方米晾曬場地、搭建3040平方米鍍鋅管材曬架……
如今,鋪滿碎石的產業路路面平整,不再坑坑洼洼;一排排霧噴設備布滿了整個生產基地,細密的水霧包裹著菌棒,為黑木耳生長提供充足水分。
企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據介紹,村民不僅可以獲得土地流轉費用,還可以在生產基地務工,月收4000元左右,技術好的可以達到6000元。
近年來,安龍縣不斷發展特色產業、優勢農業、精品農業,采取政府助力企業、企業帶動農戶的發展模式,實現企業村民共同富裕。特別是開展東西部協作以來,今年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4000萬元,用于支持安龍縣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建設、教育醫療改善等方面14個項目、20個小項。其中,產業扶持資金2800萬元,實施的建設項目惠及全縣1.5萬余人,僅投入的產業扶持資金就帶動村民1971戶,受益人數達6663人。
惠州日報記者林麗娟 魏怡蘭 通訊員蔡選齡 李成全 劉朝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