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個體私營企業協會黨建引領社企共建
打造“一站式”基層治理中樞
在仲愷高新區的發展畫卷中,仲愷高新區個體私營企業協會以黨建為引領,在社企共建、公益慈善及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等領域發揮作用,勾勒出濃墨重彩的社會責任篇章。以破解“小個專”黨建難題為突破口,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社會組織的責任與擔當,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社企共建工作室破解“小個專”黨建難題
去年9月,全市首個“社企共建工作室”在潼僑鎮學溪社區揭牌。這個占地200余平方米的空間,集企業聯合黨委、辦證服務大廳、“潼心愿”糾紛調解室、視頻監控研判室等功能于一體,通過整合政府、社區、企業資源,打造出“一站式”基層治理中樞。
據了解,這是區個私企業黨委與個私協會在潼僑鎮黨委政府支持下,針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專業市場等“小個專”領域黨組織覆蓋難、作用發揮難的痛點,率先推行的社企共建模式。工作室通過成立企業聯合黨委,系統歸檔轄區企業黨支部、流動黨員及專業市場黨員信息,主動協助符合條件的企業組建“小個專”黨支部。與此同時,工作室健全完善了“工人工資權益保障先鋒服務站”等陣地的黨建功能,更好地發揮黨建在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等方面的作用,打造集政治引領、宣傳教育、便民服務于一體的黨建陣地。如今,“黨建帶企建”模式讓企業黨組織建起來、活起來、強起來,實現社企共建幫企、扶企、助企的轉變,改變政府部門服務企業模式,促進“小個專”健康發展。企業黨員也逐漸在生產經營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推動黨組織覆蓋從“有形”向“有效”躍升。
“線下+線上”立體保障體系服務企業
走進工作室服務大廳可以看到,企業辦證登記、年報辦理、信用修復等40余項政務與市場服務事項清單清晰陳列,徹底打破“企業跑部門”的傳統模式。今年1~5月,工作室累計辦理工商執照121件,協助申請政策補助9宗,走訪企業40余家,現場解決經營難題10余宗,調解勞務糾紛13起。“以前辦執照要跑到鎮上去,現在出了園區就能搞定,對企業來說是省時又省心。”區個私協會會長陳楚忠說,通過“黨建專職+企業輪值”的機制,這種“家門口”的服務成為政企溝通的堅實橋梁。
為了全方位服務企業,工作室構建“線下+線上”立體保障體系:線下設立“潼心愿”糾紛調解室,聯動信訪、人社等部門形成勞動爭議調解閉環,同時投入20余萬元建設視頻監控研判室,通過網格技術實時監控園區治安;線上依托協會電商平臺為企業生成專屬二維碼“數字身份”,助力供需對接、內循環發展。
工作室還通過召開社企共建例會、黨建聯席會,整合政法、公安、環保等多部門及群團組織力量,今年已協調解決企業黨建與基層治理難題20余宗,形成了“共商共建共治”新格局。
惠州日報記者鐘瑋 通訊員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