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蜜的陽光玫瑰(葡萄)、酸甜可口的百香果、令人愛不釋手的紅心番石榴,此外,還有無花果、香瓜、西瓜、芒果、蓮霧……這段時間,不少家長趁著暑假帶孩子到鄉村走走,一邊采鮮甜水果,一邊享田園風光。大家發現:在惠陽永湖鎮,沿著省道357線一路走,各種應季蔬果讓人大飽口福,吃不完就“兜著走”。
如果算全年出品,永湖鎮還有青棗、桑葚、枇杷、楊梅、黃桃、石榴、柿子、獼猴桃、鷹嘴桃、李子、荔枝、龍眼、柑橘、檸檬、牛大力、慈姑等各種果蔬。省道357線就像一條項鏈,串起了永湖沿途的一個個采摘園、農家樂,還輻射周邊良井、平潭、鎮隆等地,向人們展示一幅“景美、花香、果甜”的美麗鄉村畫卷。
孩子們在老師帶領下到生態園體驗采摘蔬菜。(資料圖片)
全鎮采摘園基本分布在省道357線沿線
作為惠陽轄區一條重要道路,省道357線是貫通惠陽北部平潭、良井、永湖、鎮隆4個鄉鎮的唯一通道,也是連接惠州機場及到國道205線、國道324線的重要通道。
永湖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南距惠陽城區12公里,北距惠州市區15公里,東距惠州機場15公里,西距惠深沿海高速15公里。轄區內,省道357線、縣道205線、惠大高速、莞惠高速、葉挺大道等穿城而過。永湖鎮大部分村莊都在省道357線沿線,便利的交通給鄉村振興帶來了無限機遇。
“我們全鎮的采摘園,基本都分布在省道357線沿線,有的往里一點點,開車也不過幾分鐘!庇篮傓r業農村辦主任李獻倫介紹,如位于吊瀝村的裕其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紅心番石榴,還有鋒記生態提子園、樂享葡萄采摘園;位于鳳咀村的亞維濃生態農業園種植臺灣圣女果、臺灣鳳梨、木瓜、西瓜、香瓜、芒果及蔬菜,鴻順生態百果園種植桑果、無花果、葡萄等;彩二村的裕華菜場種植供港蔬菜;大坑村的佳安億專業合作社種植臺灣四季青檸檬;老圍下村的千寶野菜谷種植圣女果、野蔬菜,十里桃園農業生態園種植鷹嘴桃、李子、荔枝、龍眼、柑橘;虎爪村的萊頓莊園有荔枝、龍眼、生姜、蜂蜜,八桂壽鄉生態農業園種植桑葚、青棗、食用桑葉等,嶼田生態農業園種植桑葚、圣女果;麻溪村的智農鮮生態農業種植牛大力、蔬菜,日出而耕生態農園種植菜心、麻白、甜玉米、西紅柿等有機蔬菜,萬林山泉生態園種植圣女果、陽光玫瑰葡萄和蔬菜,聚美園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紅蘿卜、荔枝及蔬菜。
采摘園吸引游客聚集人氣
在鳳咀村,記者驅車從省道357線直接拐進路邊的鴻順生態百果園。一條寬闊的園區主干道上搭了葡萄架,夏季是吃葡萄的時候,果園里種了近10個品種葡萄。傳統的夏黑已過季,此時上市的是翠綠香甜的陽光玫瑰,接下來還有金手指、葡之夢、甜蜜藍寶石、巨玫瑰、醉金香、魏可、戶太等品種葡萄上市。
“這里交通方便,我們主要對接深莞采摘游客,有的是家庭自駕游,有的是公司組織團建活動,也有不少從惠州市區來的客人。”果園負責人劉向陽介紹,鴻順生態百果園占地300畝,一年四季出品的水果近30種。既然定位是“百果園”,就是想著能種出更多的水果,豐富游客采摘體驗,園區不斷嘗試新品種,如將四川的獼猴桃引進改良本土栽種,今年將結果。
劉向陽說,隨著美麗鄉村的建設,近年來,觀光農業備受城里人青睞。通過采摘聚集了人氣,百果園逐步做起了餐飲,就地取材,如將果園里的無花果曬干后用來煲湯,客人們非常喜歡。
“忙不過來的時候,我們會在村里請10名臨時工,日常請的固定工人有3人!眲⑾蜿栒f,果園開在這里,一方面帶動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另一方面,沿著省道357線,多家水果采摘園已小有規模,大家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可以做大做強。
便捷的交通還吸引了在深圳定居的王洪來永湖創業,他看中永湖山清水秀的良好環境后,果斷來這里承包了一塊地種植紅心火龍果。平日里除打理果園,他還有深圳的工作,“我會在朋友圈分享火龍果生長情況,深圳的朋友非常喜歡,一放假就拖家帶口開車來了!本G色的種植方式加上他在深圳積累的人脈資源,火龍果幾乎不愁銷路。
在吊瀝村,村民李偉鋒是2015年返鄉開辦鋒記生態提子園的,他定位很明確:50畝全部是葡萄、提子,種類繁多。從家步行到果園不到5分鐘,他很享受這樣的田園時光。如今,他將這項甜蜜的事業擴大了,在相鄰的良井鎮承包了千畝土地準備種李子。
探索差異化發展形成永湖鄉村文旅獨特名片
千篇一律不是美,姹紫嫣紅才是春。省道357線不僅串起沿線采摘園,連起旅游景點,也帶動了村民致富。
李獻倫介紹,轄區省道357線周邊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及產業資源較為豐富,主要集中在彩二村、鳳咀村、麻溪村、虎爪村、老圍下村、吊瀝村,景點零星分布。自然資源方面,有大坑水庫、龍潭瀑布、葉挺將軍紀念園森林綠道等。人文資源主要有鳳咀村麒麟獅團、客家皆歌、永福古橋、客家圍屋等。此外,具有較多紅色資源,有革命戰爭時期中共多個支部遺址、革命烈士紀念碑等。產業方面,有亞維濃生態園、萊頓莊園、日出而耕生態農園、鴻順生態百果園、吊瀝慈姑合作社等。
“我們要快速摸索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碼’,將這一帶具有關聯性的采摘園、旅游景點串聯成鄉村旅游線路,推進旅游、文化、農業等產業深度融合,把紅色綠色優勢變為金色銀色資源!彼寡,雖然永湖鎮水果資源較為豐富,但呈現“小、散、亂”的狀態,單個資源及產品知名度不高。同時,鄉村文旅產業的發展如火如荼,同質化問題較為突出。整合現有的水果資源,探尋差異化道路,形成永湖鎮獨有名片是下一步發展鄉村文旅的關鍵。
此外,以淡水河為界劃分,在永湖鎮的河東片區,如彩一、彩二、大坑、鳳咀、吊瀝、烏坭埔以農業產業為主的村莊,也可深挖文化特色、生態特色,打造農業生態田園線路。還可定期開展農產品集中推廣活動(農產品集市),搭建平臺,以文藝表演為載體,吸引人氣及消費。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芳娟 通訊員袁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