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清晨,在公莊鎮橫嶺村,一大片翠綠的檸檬樹掛滿了一個個小果子,貪婪地吮吸著陽光和露水。好山好水孕育好產品。檸檬不僅鮮銷至超市和水果店,由其加工成的檸檬膏等產品也在線上線下暢銷。
這是公莊鎮鄉村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地處博羅縣東北部的公莊鎮,四面環山,氣候溫和,綠水青山讓產業振興有了基礎和底氣。近年來,公莊鎮結合自身特色,把握美麗資源優勢,結合工業化思維,將精品農業、優質農業、規模農業與鄉村旅游結合起來,奮力打造博羅東北部綠色產業基地,建設休閑觀光農業特色鎮,開啟了鄉村振興新篇章。
工業思維抓農業,新鮮青檸衍生出20多種產品
來到公莊鎮橫嶺村,除了那300多畝的青檸檬是一道靚麗風景外,展示區里琳瑯滿目的檸檬加工產品同樣吸引眼球。記者細數了一番:檸檬干、檸檬片、蜜餞檸檬、檸檬膏……在這里,新鮮青檸衍生出20多種產品,一改傳統農業產品單一的舊象。
橫嶺村的檸檬產業發展采用公司經營的模式進行,讓檸檬種植成為一種擁有全產業鏈的新農業。公司經營者、公莊鎮維新村村民高志強在外摸爬滾打多年,深深感受到了農業的新變化:“農業再不是鋤鋤地、拔拔草、種種果。”他堅信,利用工業思維來發展農業是未來趨勢。
事實上,高志強對農業的思考與布局早已開始。從2010年開始謀劃檸檬種植時,他就從品種上把關,最終選定南美青檸檬品種。他說,經過多年考察,這種檸檬不僅鮮銷受歡迎,加工方面還有優勢與潛力。
選定檸檬品種后,除了攻克種植難關外,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產業經營上。2016年,他注冊了惠州市橙檬關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還聯合村民成立了博羅縣公莊青檸檬莊園專業合作社。
萬事俱備后,高志強逐步付諸行動,將心中的檸檬產業藍圖變成現實。在把好檸檬質量關的基礎上,他從檸檬烘干與切片曬(凍)干這類初加工開始,一步步琢磨檸檬的深加工。為了更好地利用青檸檬健康綠色的特點,在深加工過程中,他把青檸加上川貝、枇杷、羅漢果、桑葉等,制作成不同品種的檸檬膏,成為純綠色無添加健康食品。這一舉措不僅增加了檸檬的附加值,還提高了檸檬產業的抗風險能力。
產業振興,銷售方式也需創新。在互聯網時代,電商、直播帶貨等成為銷售新方式的代表。搭上這一“快車”,青檸系列深加工產品銷得更遠、更好。高志強說:“多的時候一天能賣1000多單,這是傳統零售所不能比擬的。”目前,檸檬產業一年的產值達300多萬元。
檸檬產業的不斷發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其中。目前,公莊鎮橫嶺、維新等周邊村莊共有10多戶農戶加入合作社。憑借檸檬產業,橫嶺村還成為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接下來,依托檸檬產業,橫嶺村將創新思維,在鄉村振興的路上,摸索一條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鹿啄泉礦泉水有限公司在官山村建立的礦泉水生產基地。
依托優質水源,將生態水轉化為富民泉
在距離橫嶺村約30公里的官山村,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的生動實踐也在上演著。
雨后清晨,綠意蔥蔥的官山(山名)上煙霧繚繞。在這片山清水秀、林海蒼翠連綿的山麓之下,蘊藏著優質的稀有礦泉水資源。2011年,中國著名礦泉水勘探專家陳坤泉在官山發現:此處200米深處是稀有的巖石——鈣硅質角巖。通過權威機構檢測表明,這種巖石產出的水含20多種生命必需的天然礦物質。
這一自然稟賦,吸引了鹿啄泉礦泉水有限公司投資2.5億元,在此建立占地350畝的礦泉水生產基地。
“優質水源為鹿啄泉在競爭激烈的礦泉水市場有了底氣和資本!甭棺娜V泉水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深堅自豪地說,依托得天獨厚的水源優勢,該公司致力于打造高端礦泉水產品。也正是有了好水,在礦泉水生產上,該公司獨樹一幟地研發生產新鮮礦泉水。他解釋道,新鮮礦泉水沒有過分地加工,最大程度保留了礦泉水的成分和價值。公司經過多年研究,制定了企業生產標準,并通過了行業認證。
接下來,該公司將以全品類、全渠道為產品目標,把新鮮礦泉水打造成為公莊鎮乃至博羅康養產業的重要代表產品,預計3年內實現產值2億元,實現稅收超2000萬元。這將為鄉村的綠色振興提供源動力,也為博羅的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注入新能量。
“我們要讓‘生態水’轉化為‘富民泉’,全力孕育公莊鎮水經濟、發展水產業、壯大水品牌!惫f鎮黨委書記何庭宏說,在鄉村振興和生命健康產業發展中,鹿啄泉項目是該鎮打好綠色牌、生態牌的重要著力點。未來將進一步發揮該項目的優勢,帶動當地綠色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動力。
蘭香四溢,美麗資源變為美麗經濟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惫偕酱逯苓叺锰飒毢竦淖匀环A賦,除了蘊含優質的礦泉水資源外,還為當地特色農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走進官山村蘭花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黑色遮陽網覆蓋的大棚下,一株株長勢挺拔的蘭花草映入眼簾。
“今年預計銷售3萬盆蘭花,產值60萬元左右!3年前,合作社負責人巫運良開始種植蘭花,將美麗官山的自然優勢轉化為美麗經濟。官山村的鄉村振興路上,彌漫著陣陣蘭香。
官山村地處公莊鎮西南部,氣候溫潤,很適合種植蘭花。2019年,他投資600多萬元建起了蘭花種植基地,開始著手蘭花種植。在他的精心呵護下,翌年1月初,基地內的首批蘭花上市,廣州芳村的花市店主們聞訊,紛紛過來拿貨。這堅定了合作社繼續擴大規模的信心。今年,合作社的蘭花種植面積已有40余畝,未來還將繼續擴大。
蘭花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機遇。目前,基地內有五六名村民上班。每年9月至來年3月,蘭花分苗期間,合作社的工人有20余人。巫運良種植蘭花取得了成效,意向加入合作社參與種植的村民越來越多。
據了解,該合作社未來將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蘭花品種,打造集產、銷、賞、游于一體的蘭花生態觀光園,讓蘭花種植成為當地經濟新的增長點,助力村民持續穩定增收。
本版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李燕文 賀小山 通訊員羅杰斌 羅樹娜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