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珍和家人準備遷移果樹。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村里修路是好事,我讓出圍墻這塊地,這樣路可以修寬一點。”“村里打造廣場要利用我那塊閑置地,我主動讓出來,支持鄉村振興。”……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村民主動讓地、回縮圍墻等支持鄉村建設的舉動,成為博羅鄉村振興的新風尚。
鄉村要振興,鄉村治理得有效。鄉村治理的核心是“人”的治理,必須最大限度地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鄉村治理活力。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博羅堅持政治引領,在筑牢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的基礎上,充分強化村民自治意識,提升基層村民自治水平,讓村民自覺地參與融入美麗鄉村建設中。
■泰美鎮羅營村 主動拆除老房支持道路拓寬
坐落在博羅象頭山腹地的泰美鎮羅營村,四面環山,環境優美。走進村內,映入眼簾的是整潔干凈的村道和繪有鄉村特色的墻畫。煥然一新的人居環境使鄉村變得更有魅力,這得益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改善村容村貌、升級改造基礎設施的措施扎實落地,同時也離不開村民的積極支持。
“以前村里只有泥路,下雨的時候可難走了。”在羅營村居住了40多年的村民張育明說,出行問題困擾鄉親許久,聽說村里要建設美麗鄉村,大家都拍手稱快。為此,他主動拆除了家里廢棄的老房子,讓出門前土地,支持道路拓寬和“四小園”建設。
“現在村里的環境衛生變好了,我們的心情也變好了。瞧!這些花花草草多漂亮啊!”張育明說道。
除了張育明,羅營村共有15戶村民主動讓地,供村里拓寬村道和建設“四小園”,為村里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人居環境的美麗蝶變,為羅營村推動產業興村打下了基礎。羅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朱錦華說,立足環靠象頭山的生態資源優勢,該村將整合村內閑置土地資源,大力引進綠色環保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長寧鎮松樹崗村
將打造民宿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人居環境煥然一新,村民生活倍感舒心的例子,并不只發生在羅營村。隨著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的建設,長寧鎮松樹崗村正上演著“顏值提上來,生活美起來”的美麗蝶變。“三清三拆三整治”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不僅清出了干凈整潔的環境,也拆掉了村民觀念里的墻,將干群齊心促振興的心整合到了一起。
近段時間以來,長寧鎮全力推進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的建設,著力改善村容村貌,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松樹崗村作為該示范帶重點打造的村落,村干部早早就走在了宣傳發動的前線,不斷向村民宣傳政策和村莊發展規劃。村里的改造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和支持。
邱順添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聽聞村內即將打造家訓廣場和拓寬道路,他第一個帶頭讓出了自家的土地。“我叔叔已經八十多歲,他帶頭讓出來那么多土地,值得我們學習,其他村民看在眼里,也紛紛跟著做。”邱順添的侄子邱順來說。
在邱順添等村民和政策利好的雙重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村民紛紛成為“讓地人”。松樹崗村田心村民小組組長邱小輝表示,小組內已經有十戶村民讓出了土地,有效助推建設項目的順利進行。
如今,該村“四小園”、村道、家訓廣場、圍欄籬笆等建設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村里發生了有目共睹的變化,進一步凝聚了民心和士氣。接下來,村里還計劃打造十多間民宿,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福田鎮徐田村
拆除院墻支持村小學道路拓寬
與松樹崗村情況類似,同樣作為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的重要節點村之一的福田鎮徐田村,也在上演著村民積極支持鄉村振興建設,并主動參與其中的生動故事。
日前記者在福田鎮徐田村看到,村民曾仕珍和家人正在遷移一些果樹,為拆除院墻做準備。
近期,根據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建設計劃,徐田村將實施徐田小學前的道路拓寬,將原來寬3.5米的道路拓寬為8米,小學校門也將進行重新規劃修整。
該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徐廣權說,過去,徐田小學前的道路狹窄,部分區域視線受阻,不僅給村民出行造成影響,還給學生的出行帶來一定安全隱患。此次示范帶建設中,該村將把道路拓寬優化。曾仕珍家的院墻雖然不在道路拓展的范圍內,但是校門重新規劃后,她家的院墻會遮擋交通視線。同時,村里計劃在此處打造一處休閑綠地,進一步提升鄉村的宜居環境,讓村民更好地享受鄉村振興的成果。
在得知這一消息后,曾仕珍主動去村委會表示愿意將自家的圍墻往后遷,讓出院子的一些位置,把村莊打造得更美。“路面拓寬之后視野更開闊,小朋友上下學也更安全了。”她樂呵呵地說,“我主動讓出這些地,對大家都好,還能為美麗鄉村建設作一份貢獻!”
■柏塘鎮柏塘社區
沿線居民遷樹 兩車道變四車道
地處柏塘鎮柏塘社區的江河北路是當地的重要交通干道,沿線有鎮文化體育廣場、黨群服務中心、中心幼兒園、市場監督管理所等。每到上下學高峰期,這里都會迎來大量的人流、車流。
在此之前,江河北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段)只設置了雙向兩車道,且沿線沒有停車位。為方便居民出行,當地著力對該道路進行升級改造。如今,道路拓寬至雙向四車道,還鋪上了瀝青,沿路增設了100多個停車位。
這項工程的順利推進,還得益于當地居民的理解與支持。新拓寬的路面部分,源于沿線居民家門口的3米空地。聽聞道路升級改造的消息,不少居民積極響應。“有的居民還將院子里離路邊近的樹移走或者大面積修剪。”社區工作人員王貴花介紹,“這些樹木大多已經種植了多年,但為了道路拓寬,居民都主動配合。”
沿線居民的主動配合,讓江河北路迎來了“新生”。科學優化后的道路,不僅方便了交通出行,還為沿線居民帶來了更好的采光效果。增設在幼兒園門口的風雨長廊,讓接送孩子的家長不再為門口的交通隱患擔憂。
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如今,博羅正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推動鄉村振興依靠人民、鄉村振興成果由人民共享,逐漸匯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一幅幅干群齊心共筑鄉村振興夢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朱麗婷 侯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