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中國龍”——龍舞大巡游全國主會場活動在惠州隆重舉行
多彩非遺鬧元宵
《龍燈鬧元宵》。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全國“巨龍”齊聚惠,多彩非遺鬧元宵。2月23日晚,龍年元宵節前夕,“舞動中國龍”——龍舞大巡游全國主會場活動之“多彩非遺鬧元宵”展演在惠州市體育館廣場舉行,重慶銅梁龍舞、廣東普寧英歌、惠州公莊舞龍等省內外非遺項目和惠州非遺項目同臺表演,為廣大觀眾奉上一場中國非遺盛宴。
“舞動中國龍”——龍舞大巡游全國主會場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惠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承辦,是文化和旅游部“歡歡喜喜過大年”2024年春節主題活動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廣東省“請到廣東過大年”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活動由“多彩非遺鬧元宵”非遺項目展演和龍舞大巡游兩大板塊組成。
省內外近20個非遺項目同臺展演
此次展演活動以“龍”為題,集結了來自中國各地極具風情和地方特色的龍舞龍燈同臺表演,廣東省內外近20個非遺項目各展風姿。
國家級非遺項目重慶銅梁龍舞首先出場,這是來自“中國龍舞之鄉”重慶銅梁的焰火龍,當千度高溫的鐵水被擊打至幾十米的空中,頓時鐵花綻放。焰火龍穿過烈焰,帶著熾熱之情和廣大觀眾一同《祈福中華》。緊接著,國家級非遺項目浙江長興百葉龍、貴州苗族舞龍噓花習俗、河北曲周龍燈、湖南板板龍燈等龍舞龍燈依次展演,讓觀眾目不暇接,大飽眼福。
廣東人過年,也別有趣味。廣東普寧的英歌舞表演《盛世英歌》將戲劇、舞蹈、武術熔于一爐,以獨特的步法、身法、槌法、陣法,帶給人力與美的震撼,展現龍騰虎躍的豪氣。廣東“練家子”,用武術詮釋龍爭虎斗,龍馬精神。非遺武術表演《龍的傳人》將國家級非遺莫家拳和廣東省級非遺李家拳、龍形拳一一呈現,給大家展現了嶺南武術的獨特風采。
龍華大鼓搭配麒麟舞,通過拜年賀歲舞、麒麟賀豐年和大頭佛戲麒麟來展現父老鄉親對紅紅火火生活的滿腔熱愛;藍田瑤族舞火狗,瑤族姑娘哼著悠揚古老的歌謠,跳著簡單質樸的舞蹈……活動中,惠州特色非遺項目惠東漁歌、舞火狗、麒麟舞、龍華大鼓、莫家拳等傳統舞蹈、傳統體育、傳統音樂等相繼登臺,展示了惠州非遺保護的成果,傳遞著惠州人民的熱情,把年味兒延續,把歡樂傳遞。
萬名觀眾感受特色“年味”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龍舞是群眾直接參與、全民歡樂的集體協作項目。此次展演活動,端出一桌形式多樣的中國非遺盛宴,營造出“一夜魚龍舞”的歡樂氣氛。
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板板龍協會副會長張樊燊說,這是他們第一次來惠州展演,感受到觀眾滿滿的熱情。通過此次活動,也認識到全國多種龍舞非遺,大家互動交流,共促非遺傳承發展。
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龍舞類非遺代表性項目集中展演,彰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斗進取的精神血脈、承載中華兒女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堅定意志和美好愿望,同時展現龍舞類非遺項目保護成果及搭建龍舞類非遺項目展示、交流、弘揚的平臺,進一步增強非遺傳承實踐活力,刻畫“歡歡喜喜過大年”的集體記憶。
本次活動面向群眾惠民演出,惠州文旅部門官方公眾號免費發放門票,現場提供3000個觀看座位,外圍還有近萬名群眾露天觀看、感受特色“年味”,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2月24日上午,“舞動中國龍”——龍舞大巡游將盛大舉行,1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近20個龍舞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香港、澳門2支龍舞獅舞隊伍,以及廣東省內31個非遺項目組成的特色隊伍共同參演,巡游全程總計3.6公里,共有包括71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內的1200余人參加,沿途設有英歌舞、醒獅等定點演出,零距離讓當地市民和游客感受熱鬧喜慶節日氛圍,進一步弘揚中國新春習俗文化、傳承發揚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龔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