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老師們的用心付出,這半個學期孩子已經愛上了四點半課堂,本來今天有事要提前接走孩子,但孩子不愿意跟我回家,說要跟公益班的同學們一起在操場上玩游戲,我只能晚點再過來接了。”日前,仲愷高新區第六小學公益2班的一位家長告訴記者,自從孩子參加學校和志愿者一起組織的四點半公益課堂后,自己每天不用再為了及時接孩子要與同事調班而發愁,回到家也不用再一邊做飯一邊叮囑孩子寫作業。
志愿者在仲愷高新區第六小學利用四點半課堂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一起開心做游戲。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攝
記者了解到,上述家長口中所說的“四點半公益課堂”,就是在仲愷高新區婦聯的指導下,仲愷高新區旗袍協會聯合惠環街道辦婦聯和仲愷第六小學開展的助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快樂成長“護苗行動”。仲愷高新區旗袍協會負責人鐘海燕介紹,隨著仲愷高新區的快速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來務工人員將子女接到仲愷高新區上學,一來解決了相思之苦,二來也讓外來務工人員有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機會。但她們在調研之中了解到,孩子的到來讓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在接送孩子的問題上犯難,特別是下午,孩子四點半左右開始陸續放學,但是很多公司的下班時間在下午六點。四點半放學到六點間這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孩子的接送、管理、課外作業輔導成了很多外來務工人員的難題。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一場由政府主導,仲愷高新區旗袍協會志愿者和社工共同發起的助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快樂成長“護苗行動”由此展開。
“我覺得,孩子們到了學期后半段對學習有些疲倦心理,從字跡和學習態度上可以觀察出來,組織孩子們參與戶外拓展活動時,看得出來孩子們非常開心,活動加深了我們義教老師與孩子們之間的感情。”負責戶外拓展活動的志愿者王老師介紹。去年9月15日至今,“護苗行動”快樂大本營在仲愷第六小學有序開展。四點半課堂除了為學生開展常規的課業輔導外,還安排了安全教育、手工制作、環保教育、孝道教育、繪畫課、書法課等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受到家長的一致好評。截至目前,“護苗行動”項目義教志愿者參與人數有22人,服務總時長達832小時。
(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魏怡蘭 通訊員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