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和煦,草木勃發,又是一年植樹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根本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廣東省惠州市志愿者們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用實際行動倡導愛綠、植綠、護綠的社會新風尚。
植樹護綠助力鄉村振興
今天是植樹節,春風催新綠,植樹正當時。為傳承雷鋒精神,傳播綠色生態理念,引導團員青年參與生態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共建美麗家園,3月11日上午,由廣東省惠州市市青聯開展的“傳承雷鋒精神迎接建黨百年”植樹護綠活動在惠城區汝湖鎮村頭村舉行,百余名青年在煦暖春風中植樹添綠。
為確保樹苗成活,植樹現場還邀請了專業園藝師為大家進行技術指導。大家充分發揮團隊協作精神,揮鍬鏟土、扶正苗木、填土整固,在村道邊,在房屋旁,在東江岸堤,種下一棵棵綠色的小樹苗。活動結束后,志愿者們還認真地將植樹區內的垃圾清理干凈。經過一上午勞動,共栽植紅、粉、紫、黃花等品種的風鈴木220棵,不僅能美化綠化村社巷道、房前屋后,使村莊的環境及人居環境得到改善,還能涵養水土,固堤護岸。
據悉,本次活動是2021年開展的“學雷鋒全民志愿服務行動月系列活動”之一。接下來將繼續推進河湖保護、垃圾分類、社區治理等專項志愿服務,倡導廣大團員青年、志愿者扛起生態保護大旗,用實際行動投身生態文明建設。
植樹護綠共建生態宜居美麗家園
3月11日,在第43個植樹節來臨之際,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黨支部聯合大亞灣區藍色海灣公益協會、中廣核惠州核電有限公司青年志愿服務隊一行30多人,來到大亞灣小桂牛望嶺海灘開展以“植樹添新綠黨員樹先鋒”“修復海岸線從種植紅樹林開始”為主題的植樹節活動,種下紅樹林幼苗670多株。
2019年5月,由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組織、大亞灣區蔚藍公益協會海洋環保志愿隊協助的大亞灣海岸線徒步調查活動從小桂牛望嶺海岸起步。當時,參與徒步調查的志愿者們驚喜地發現,這里有一片灘涂,灘涂上生長了一小片紅樹林。或許是歷經風浪侵襲,多年來疏于保護和管理,這些紅樹林樹木數量很少且長得稀稀拉拉。“當時我們就有個心愿,希望能對這一片紅樹林進行修復。” 大亞灣區藍色海灣公益協會會長路小軒說。
在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到來之際,此次植樹活動終于成行。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一片海灘海水清澈,岸邊雜草叢生,但灘涂上自然生長了一小片紅樹林,目測有秋茄、木欖、海漆、苦郎樹等幾種樹種,它們與海水相依相伴,自然生長。當下正值秋茄果實成熟時節,秋茄樹下掉了不少果實。
植樹之前,活動組織方先對志愿者們進行了紅樹林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的培訓,并一起將灘涂上的垃圾進行清理。志愿者們不怕臟不怕累,徒手將樹木下、灘涂上的垃圾撿起來,并細心地將紅樹林小樹苗上纏繞的垃圾清理干凈,讓其得以自由呼吸。
活動現場,志愿者們帶來了提前準備好的秋茄、木欖棒狀胚軸和老鼠簕、鹵蕨幼苗。植樹開始,大家熱情高漲,三五成組分布在灘涂上,挖洞、插種、扶樹正苗、培土,現場熱火朝天。
記者看到,種植紅樹林幼苗與種其他樹木一樣,需挖洞種植;而種植秋茄和木欖棒狀胚軸則像插秧,將其插入灘涂泥地露出一截就行。為防止風浪侵襲,志愿者們每種好一棵幼苗和胚軸,還撿來石頭固定其根部。此外,大家還在灘涂外圍用石頭筑起了一條長長的小堤壩。
經過近3個小時的努力,志愿者們共種植674株紅樹苗(其中包含秋茄、木欖棒狀胚軸582株,老鼠簕、鹵蕨幼苗92株),修復紅樹林濕地360平方米。
看著一片剛種下去的幼苗,大家滿心期待著它們能茁壯成長、成林,成為海岸線一道美麗風景線,為這一片海域的海水凈化、防風消浪、生態環境保護等發揮作用。
總結: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今天我們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惠州市號召和引導更多的市民加入到愛綠植綠護綠、保護生態的隊伍中來,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發展理念,齊心協力共同營造“天藍、水清、山綠”的美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