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是收獲季節,愉悅龍門,碩果累累。
前天,龍門縣2020年項目集中動竣工現場會舉行,動竣工項目48宗,其中動工31宗項、竣工17宗,總投資131.38億元,涉及工業、旅游、交通、環保、醫療衛生等領域,將為龍門創造源源不斷的潛在價值。好事成雙。昨日,廣東朗源大數據信息產業有限公司投資116億元建設的朗源數據中心、朗源騰云服務器生產基地項目在龍門簽約,意味著龍門縣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將迎來新突破。這些項目,必將為龍門發展“大山經濟”、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激發新活力,也必將為全市“2+1”現代產業集群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在奮力邁向國內一流城市征途中扛起龍門責任與擔當。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龍門在扎實做好“修路抓項目、提效抓隊伍”重點工作,大力發展“2+1”現代產業集群,加快重大產業項目和平臺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全縣經濟社會運行呈現持續回暖、恢復向好的態勢。數據顯示,今年1~8月,龍門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連續四個月保持雙位數,達14.6%;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8.2%,增幅全市排名首位,充分說明我市“修路抓項目、提效抓隊伍”工作部署有著強大的實踐力量和美好前景。
灣區時代看惠州,龍門乘勢而上,開創“大山經濟”發展新局面。龍門筑牢廣東省北部生態屏障,以一流的生態支撐“大山經濟”發展。龍門又兼具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兩圈之勢之利,以時不我待的奮進姿態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隨著交通環境大幅改善、區位優勢逐步凸顯,龍門把招商選資作為加快發展、強縣富民的突破口,圍繞生態工業等主導產業創新“大招商”,精準“招大商”,并出臺系列政策措施,注重優化營商環境,加大項目招引力度,不斷提高項目建設的質量與水平,一大批項目相繼落戶,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積累了蓄勢待發的后勁力量,展現出廣闊美好的發展前景。
龍門水抱千村曲,天嶺峰高萬壑明。山還是那座山,思維方式轉變就成了金山銀山。今日龍門,山明水秀,政通人和,鄉村風光與現代新城交融交輝,正在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中藥箱、茶葉罐、游樂谷、養生池”。龍門人,自信滿滿地向外界發出“讓我們一起躍龍門”的邀請,叫響“一生要去一次龍門”的品牌。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龍門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發展“大山經濟”,聚焦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發展,著力構建生態產業體系,離不開重點項目對促投資穩增長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項目建設,已經成為推動龍門“大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重點項目能鑄就新引擎,帶動產業創新發展。我們相信,龍門縣委、縣政府將繼續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和審批效率,優化投資營商環境,為項目建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全力推動加快項目建設,確保在建項目早竣工,竣工項目早投產、早達產,加快推進“大山經濟”發展,開創“大山經濟”發展嶄新局面,為惠州建設一流城市貢獻龍門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