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逾千年的發展與沉淀,在惠州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和多彩的民俗文化,演繹著和諧共生的多元文化。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留惠過年的市民可選擇參與惠州本地的精彩年俗活動,觀賞客家文化、廣府文化、潮汕文化乃至西洋文化滋養的結果,感受原汁原味民俗活動,親身體驗祭祀的儀式,感受惠州脈搏的起伏,一定會很震撼。
沙田鎮的舞麒麟活動,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周楠 攝
小金口會節
■時間:正月
會節是惠城區小金口街道具有東江特色的民間風俗,至今已有600年左右的歷史。在會節這天,隨著早上鞭炮聲及麒麟鑼鼓聲的響起,各家各戶殺雞殺鴨等,準備菜肴迎接客人。主人家一般不收紅包,但客人一般攜禮而來,如煙酒、水果、茶等。主人家以人多為吉祥,客人越多,主人家便越歡喜。
汝湖舞草龍
■時間:正月十四
汝湖舞草龍是惠城區汝湖鎮上圍村、下圍村民間傳統習俗之一。傳說龍能夠避邪魔、消災禍、保平安、奪豐收,是吉祥的象征。因此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一至元宵節夜,或者村里發生旱澇等不太平時,村里都會組織“舞草龍”活動,以求驅災降瑞、吉祥安康。夜空里,由LED燈點亮的草龍耀眼明亮,或是龍身流水式轉動,或是蛇形原地盤旋,或是猛然翻越起來,煞是好看。
橫瀝墨園搶吉祥水
■時間:正月十五
墨園村元宵民俗文化始于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每逢元宵期間,全村男女老少、外出返鄉村民歡聚一堂,祈福、打醮、游神、巡村。往八卦葫蘆井搶“吉祥水”是墨園村鬧元宵活動最隆重的節目之一,該古井歷經數百年,至今仍清流汩汩。在元宵節這天,井水被人們賦予了平安好運的美好內涵,越先搶到水,福氣越多。
水口萬盧“大王宮”出游
■時間:正月十二
這一天,萬盧村數百名村民將守護盧家人的神靈“大王宮”請出,隨后牌匾彩旗開道,麒麟蒲扇狂舞,村道兩側更是鑼鼓喧天。游行隊伍在村內游走,讓“大王宮”從村里所有的盧姓家門前巡視而過,為其家人祈福。巡游在萬盧村的祠堂前進入了高潮,村里家家戶戶都趕來這里上香跪拜,拜祭臺綿延百余米。這一天,村子里每家每戶要大擺筵席招待親友,氣氛越熱鬧,代表著來年日子過得越紅火。
惠環“抬龍轎”
■時間:正月十二
根據仲愷高新區惠環街道中星居委會中洞村《鐘氏族譜》記載,鐘氏家族遷徙至惠環有600多年,“抬龍轎”——“繆藐大王”巡游風俗從遷徙至此就一直傳承,從未間斷。
“繆藐大王”是村里的保護神,正月十二是他的生日。“繆藐大王”在穿過大街小巷期間,每戶人家都會放鞭炮迎接巡游隊伍,并拿著香火奉拜,祈禱新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早生貴子、老少平安。巡游結束后,龍轎會被抬回鐘氏祠堂。
吉隆舞龍
■時間:正月十五
吉隆舞龍鬧元宵這一民俗活動形成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十六日兩晚,吉隆都要以隆重的儀式舞龍,村村舞龍,請龍神、開光、起龍、舞龍、穿龍架、化龍等固定程序一環接一環,穿接著“鉆龍身”、“拔龍須”的美好寓意,祈求當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個時候,吉隆也變得熱鬧非常,大家忙著置辦豐盛的菜肴宴請親朋好友,還要置辦拜祭神靈祖先的物品,出門在外甚至移居港澳的鄉親,也要舉家回來看龍、舞龍。
平海“擺盆”
■時間:元宵后
民俗“擺盆”在元宵節后舉行,目前有西北、西元兩個自然村還保留這個傳統。其中,西北村的“擺盆”活動在正月十六舉行。當日,西北村家家戶戶用鮮花、農作物等為原料,扎制成各種各樣的景物、動物等,擺放出來,供人參觀。此外,村民的“擺盆”還有許多講究,凡是當年要結婚或生子的青年男子,都要來參加“擺盆”的準備工作。
永漢上燈
■時間:正月十二、十三
每年農歷正月十二、十三,龍門永漢鎮官田村王屋村民小組、永漢鎮鶴湖村等村的上燈儀式,都在古村祠堂進行,永漢虎頭花燈,由3個大小不同的花燈構成的圓形花燈。花燈的竹篾間還要貼上圓形的紙片,大小不一連成串的圓形花燈,花燈外圍有30多條彩色燈帶、多盞油燈,高度約6米、寬度約1.2米,“上燈”“升燈”“喜燈”外寓意著父帶子,子帶孫,子子孫孫傳承下去。村民上燈、點燈、祭祀、慶賀等一系列儀式之繁復之完整和花燈手工制作藝術的講究,倍受世人的關注。
沙田舞麒麟
■時間:春節期間
惠陽區沙田鎮各村的舞麒麟活動,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并已列入惠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踩青、踏七星、過花橋、跌四角、舔鱗、靈兔玉獅等套路,舞麒麟之后是打拳、打棍、打耙頭、打銳針、打雙刀、兩人對練、四人對練等武術表演。舞麒麟時需要樂器伴奏,樂器主要是鼓,加上鑼、鈸,這樣的伴奏鑼鼓喧天,有排山倒海之勢。鼓聲的強弱與快慢根據麒麟舞的不同套路、不同動作而置。擊鼓的技法、姿態、手勢的花樣十分講究。
龍華大鼓
■時間:正月初一到十五
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博羅龍華大鼓,敲打起來,場面熱鬧非凡。每逢節假日,或者嫁女娶親、子女入學、添丁、喬遷新居等喜事,都會到祠堂前敲鑼打鼓慶賀一番。敲鑼打鼓有很多講究,不同場合有不同打法,每一次表演都有起鼓、跟拍、起伏、高潮、結尾等變化。特別是擊打的速度和力度,最難控制。一位鼓手熟不熟練,功力如何,內行人一聽就能立判高下。
姚夫人巡游
■時間:正月初六
博羅縣泰美鎮車村有一座姚夫人廟,據說,姚夫人廟建成于漢成帝河間元年,廟前有清朝石碑,姚夫人是北周追尊文帝宇文泰的妃嬪,明帝宇文毓的母親,品德貞淑。
明嘉靖年間,泰美車村朝中重臣御史車邦佑為其重修祠廟,并進行擴建,立碑祭祀。每年年初六,為姚夫人巡游習俗,熱鬧非凡。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侯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