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當前,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已成為不少老年人選擇的一種養老方式。
如何讓更多長者實現在“家門口”養老?市長者服務局介紹,為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我市正按照《廣東省養老服務條例》規定,逐步探索“新建住宅小區按每百戶不低于20平方米配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服務管理模式,努力為我市長者提供“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優質養老服務。
制圖 石益行
現狀
我市不少小區缺乏專門養老服務設施
“對我們老人來說,在小區的活動空間與年輕人或者小孩并沒有不同。有健身器材的小區還好,每天閑暇了可以去那里轉轉,運動一下。沒有健身器材的話,平日里除了走走路曬曬太陽,就沒啥去處。”今年70余歲、家住市區江北宏益公館小區的林阿姨說,她期盼小區有專門的老人活動場所,并設置棋牌室、麻將室、舞蹈室等,除了文娛活動外,老年人們還可以一起看電視、聊聊天。
像林阿姨一樣對老人服務場所充滿期待的,還有不少。近日,記者走訪我市部分小區了解到,目前我市一些小區還未配套專門的養老服務設施,特別是老人在小區活動并沒有專門的區域。
老人活動場所的缺乏,早在2018年就引起省有關方面的關注。當年,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廣東省養老服務條例》規定,新建城區和新建住宅區應當根據規劃要求和建設標準,以每百戶不低于2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并與住宅建設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無償移交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按照規劃用途安排使用。舊城區和已建住宅區無養老服務設施或者養老服務設施未達到規劃要求和建設標準的,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統籌協調,按照每百戶不低于15平方米的標準,通過新建、改建、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進行配置。
計劃
我市擬出臺住宅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管理辦法
“據測算,90%以上長者對居家和社區養老有剛性需求。”市長者服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市機構養老建設已初具規模。建設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滿足長者最迫切的需求,是我市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回應社會期待的努力方向。
截至目前,我市建成城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54個、農村社區居家養老設施177個,社區覆蓋率還比較低,與廣大長者的期待還有較大差距。
2020年5月,市政府出臺了《推動長者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未來三年我市長者服務具體的工作任務和行動目標,提出建設實體的三級長者服務保障網,其中在鄉鎮(街道)一級建設長者照護之家、在社區一級建設長者服務站。
“惠州將通過體制機制改革、社會化運營等方式,整合現有資源,為社區長者提供具備休閑娛樂、學習教育、生活照料、保健康復等功能的綜合性長者服務設施,最終基本建成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該負責人說。
值得期待的是,近期我市將召開專門會議,對全市各縣區新建和已建成住宅區配建養老用房進行一次摸底調查,擬建立養老用房信息庫,建立養老用房資源數據信息共享渠道和機制,確保信息實時更新可查可用,研究出臺《惠州市住宅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管理辦法》,細化配建設施具體要求,理順設施移交、使用、監管機制,明確部門職責。
惠州日報記者游璇鈺 駱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