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多措并舉調動物業公司參與垃圾分類積極性
返撥收集費 評優拿補貼
市區江北嘉和名苑小區的物業人員變身垃圾分類督導員,積極引導居民做好垃圾分類。
吃完晚飯下樓休閑之余,居民趙先生嫻熟地把分類好的廚余垃圾倒入綠色垃圾桶。這是記者日前在市區江北嘉和名苑小區看到的一幕。
新修訂的《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條例明確規定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實行管理責任人制度,由物業服務企業負責管理。為提升垃圾分類成效,惠州市多措并舉調動物業公司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目前,全市四個區1013個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覆蓋率均達100%;四個區日均產生生活垃圾約5000噸,實行前端“大分流”后日均分出大件和園林垃圾230噸,減量率4.6%;分出廚余垃圾300噸,減量率6%。
市區江北嘉和名苑小區的物業人員變身垃圾分類督導員,積極引導居民做好垃圾分類。
觀摩學習示范小區垃圾分類經驗
今年1月,為進一步科學高效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惠城區住建局在金石花園舉行物業小區垃圾分類培訓會,全區物業服務企業區域負責人、小區項目經理、保潔主管及業務骨干共100多人參會。會上,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副主任王光詳細介紹了垃圾分類、分類運輸等情況及創建物業小區垃圾分類示范標準。“現在惠州正加速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智慧管理系統(終端部分)建設,破解垃圾分類投放、收運、處置、監督考核等系統化管理難題,加大垃圾分類全流程業務運行情況綜合監督力度。”
惠城區住建局副局長田學勇表示,物業小區是城市生活垃圾分類主陣地,各物業單位需將垃圾分類納入物業規范化管理的新內容,擺在物業管理的重要位置。
不僅惠城,為推動物業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有序開展,博羅縣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組織縣城部分物業小區管理人員前往該縣第一個垃圾分類示范小區——金域華府小區交流學習。在參觀過程中,金域華府小區物業負責人詳細介紹了小區垃圾分類的宣傳、設施建設、人員配備、投放指南、分類效果等內容,并現場演示垃圾分類投放操作規范。
“撤并桶”一直是垃圾分類推進的難點。“撤并桶”是一種新的垃圾分類管理模式,撤除樓層、地下室及地面零散的垃圾桶,減少視覺和嗅覺污染,并引導居民在分類投放點投放生活垃圾。
推行“撤并桶”,如何保障生活垃圾有效收集?“空無一桶”的潔凈地下車庫給出了生動詮釋。“一開始推行‘撤并桶’,很多業主不理解、不支持。”金域華府小區物業負責人說,為解決這一問題,小區懸掛橫幅“倒計時”,形成一種緊迫感;在各撤桶點張貼分類投放點分布圖與垃圾分類投放溫馨提示宣傳海報,組織人員挨家挨戶宣傳。物業管理人員還與業主就日常垃圾分類工作中的重點、難點進行交流探討,尋找解決辦法。針對個別仍在地下車庫丟垃圾的現象,第一時間安排保潔人員及時清理垃圾,并上門宣傳溝通,逐步杜絕這些現象。
垃圾收集費按每戶每月3.5元返撥
為更好地推動物業小區落實垃圾分類工作責任,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惠城中心區小區住戶生活垃圾收集費管理的通知》,將垃圾收集費的返撥與物業小區垃圾分類工作有效掛鉤,進一步規范物業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的管理。
根據該通知,物業小區生活垃圾收集費的返撥標準為每戶每月3.5元,但物業服務公司或清潔公司等單位在申請核撥小區住戶生活垃圾收集費的同時,須對小區內住戶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送工作承擔相應的責任,制定垃圾分類管理制度,建立生活垃圾“四分類”臺賬,明確清運量、運輸時間和去向等。
該通知明確,物業小區實行垃圾分類管理考核,結果與政府下發的垃圾收集經費直接掛鉤,如有扣分,將會扣減下發的垃圾收集經費,扣減經費計算標準為每扣1分則扣減該小區當月生活垃圾收集總經費的1%。
“兩者掛鉤不僅促進了物業公司進一步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也進一步明確了物業小區生活垃圾收集費的用途。”惠州市嘉和物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顏學主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從今年4月份開始,嘉和名苑小區根據小區的整體布局,撤銷了13棟居民樓下的垃圾桶,將垃圾集中到4個點統一分類、統一收集。4個集中收集點不僅采用了特制的垃圾分類回收桶,還設有垃圾分類宣傳板、涼棚、洗手臺等配套設施,早上晚上小區物業經理化身“垃圾分類督導員”引導小區居民精準投放。目前,該小區分類投放準確率達80%。
作為“垃圾分類督導員”,一是指導業主現場分類,二是向業主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一開始,業主不怎么分,只能由督導員現場分,后來業主看到工作人員這么辛苦,慢慢開始在家里分。工作開展三個多月后,小區670多戶業主都開始參與垃圾分類了。”顏學主說。
垃圾分類收集、運送流程逐步完善,這也打消了業主的顧慮。顏學主表示:“之前,很多業主提出,前端分類后,中間還是混運,分類沒有效果。于是,我每天都通過微信和廚余垃圾回收公司聯系,現場拍視頻,發到業主群,讓業主了解整個分類運輸和處理環節。”
目前,我市通過“大分流、小分類”全面推進分類投放和分類收運體系建設,設置“四分類”(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收集點4620個,配備收運車334輛。在分類設施建設方面,已建成運營大件及園林垃圾處理項目4個,處理能力360噸/日;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18個,處理能力3993.4萬立方米/年;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8個,處理能力283噸/日;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專項收運處理約156噸/日。
垃圾分類與物業管理年度評優補貼相結合
據介紹,2020年以來,省住建廳對地級市生活垃圾分類開展情況進行考核排名。今年7月份,國家住建部印發了新的評估辦法,將對全國各地級市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行月測評、季考核、排名通報。
“職能部門要探索創新,鼓勵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制定或建立物業服務企業推進落實垃圾分類工作的相關制度或條例。”惠城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加大對物業企業的檢查考核,建立定期巡查機制,必要時形成書面整改告知單。要在堅持《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等規定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將垃圾分類納入物業服務合同,納入物業信用評級范圍,把垃圾分類與物業管理年度評優補貼相結合,夯實物業企業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主體責任。
惠城區提出,接下來將繼續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長效工作機制,分類工作專班繼續采取日常檢查、掛點督查和委托第三方機構方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街道要將垃圾分類納入班子成員掛點社區管理工作職責,日常開展走訪上門宣傳和指導巡查垃圾分類、分片包干;區直職能部門要將垃圾分類納入業務工作職能范圍,建立日常宣傳、檢查和考核機制,加強對管線場所落實情況跟蹤督查,促使工作有效推進。
此外,惠州市城管執法局將結合《惠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綜合運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對拒不履行責任人制度、混裝混運等違法行為加大執法查處力度,保障分類實效。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通訊員鄧薩 容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