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推廣“一針一藥一灸”、實施“中醫千人計劃”、獎補中醫藥特色品牌建設……日前,博羅縣正式印發《博羅縣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規劃試行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2021年至2025年,博羅將每年投入1000萬元,推進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培養中醫藥人才等,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力發展以中醫藥為支撐的生命健康產業,努力把博羅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生命健康產業發展高地。
中醫藥已成為博羅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代表。 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明年基本實現全縣基層醫療衛生單位中醫館全面運作
博羅縣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積極推動湖南中醫藥大學與縣中醫醫院共建一流中醫院。作為全縣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龍頭,博羅以二級甲等以上標準對縣中醫醫院進行遷建。目前,縣中醫醫院新院主體建設已完成,正在進行室內裝修、室外市政工程建設。根據方案,博羅將充分發揮縣級公立中醫醫院作用,整合全縣中醫資源,加快補齊短板,支持城鄉中醫醫療機構協同發展,推進非中醫類別醫院中醫藥科室建設。
目前,全縣19家鎮級衛生院和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均可開展中醫、針灸、拔罐、理療等中醫服務。方案提到,為推進中醫藥基層服務陣地建設,博羅將推進中醫藥人員“縣管鎮用、鄉管村用”,鄉鎮衛生院的中醫藥人員占醫藥人員總數25%以上,加大對公立醫療機構中醫藥人員的扶持力度。到2022年,基本實現全縣基層醫療衛生單位中醫館全面運作,到2025年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均能提供中醫藥服務。
同時,落實鼓勵社會辦中醫。支持舉辦中醫藥職業培訓,支持中醫康復技能人才培養。支持舉辦中醫醫療機構,鼓勵中醫醫療機構連鎖經營,在醫保定點、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方面一視同仁。對社會辦中醫類醫院門診、住院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給予財政補貼,對現有提供基本醫療床位的社會辦中醫院給予每床1萬元基本醫療床位獎補,對新增的給予每床1.2萬元基本醫療床位獎補。支持符合條件的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承擔居民慢病管理、家庭醫生(簽約)等服務,并享受與公立醫療機構相同的待遇。
每年投入150萬元培訓推廣“一針一藥一灸”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推進中醫藥發展的道路上,博羅將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優勢,增強中醫藥在疾病預防、疾病治療及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
根據方案,博羅將加強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室建設,在非中醫類別醫院中醫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開展治未病工作。將更多中醫藥項目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加強重點人群中醫藥健康服務管理,實施“中醫四季養生行動”。
同時,加強縣級中醫重點專科(專病)建設,做優做強骨傷科、兒科、婦科、針灸科、推拿科等專科。引進高水平中醫藥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常見病、多發病中的優勢,每年在“一針一藥一灸”投入150萬元,用于技能培訓及技術推廣。同時,統籌規劃縣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獨立傳染病區建設,在發熱門診中融入中醫藥元素,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優勢;完善中醫藥參與突發傳染病防治應急處置機制,加強中醫藥應急物資、設備、設施、技術與人才資源儲備。
做大做強博羅中醫藥健康養生特色旅游品牌
作為嶺南四大古縣之一,博羅中醫藥文化深厚,中草藥資源豐富。根據方案,博羅將加強南藥種植資源保護,建設一批南藥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和標準化、規模化南藥生產基地,以及中藥材規范種植基地(GAP),打造一批中醫藥產業發展重點鎮。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8萬畝。收集整理博羅南藥目錄,對成功申報南藥生產技術地方標準的每一項獎勵20萬元。
同時,支持企業建立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生產流通使用全過程追溯體系,強化中成藥質量監管及合理使用。試點開展中藥配方顆粒、中藥破壁飲片、煮散飲片等新型中藥飲片標準化建設項目。對獲批的新增飲片標準化建設項目,每個項目獎補50萬元;新增標準化中成藥生產線,每條獎補50萬元。
方案提到,重點圍繞本地中醫藥特色產品,加強醫藥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品牌創建,打造中醫藥特色品牌集群。每年投入160萬元推動中醫藥特色品牌建設,獎補獲得的國家地理標志品牌、藥食同源品種、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品種等項目。此外,鼓勵設立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依托全縣豐富的中草藥資源優勢,策劃博羅特色養生旅游線路和產品,做大做強博羅中醫藥健康養生特色旅游品牌。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中醫千人計劃”
中醫藥人才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方案提到,博羅將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成長途徑、健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等,多途徑強化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加大對基層中醫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的中醫藥培訓力度,在全科醫師(轉崗)培訓招生中向基層傾斜。對達到要求的中醫全科醫師進行一定的獎補。建立“西學中”人才培訓基地,鼓勵非中醫類別醫師學中醫,允許未接受規范中醫教育的非中醫類別醫師通過學習考核后提供中醫服務。每年投入不少于100萬元,計劃5年內培養縣名中醫不少于10名,本土優秀中醫藥骨干不少于100名,中醫從業人員不少于1000名,實現縣“中醫千人計劃”。積極引進或創辦羅浮山葛洪中醫大學。
同時,建設高層次人才孵化基地、名醫傳承工作室等人才培養平臺,健全職稱評審、評優評先等制度,完善確有專長人員考核實施細則,支持中醫醫院設置中醫(專長)醫師崗位。對在本縣域內考取傳統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獎補2萬元,考取中醫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獎補5萬元。
此外,落實允許中醫醫療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中醫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的要求,完善公立中醫醫療機構薪酬制度。在縣級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中加大對中醫藥人才的支持力度。
計劃成立中醫藥發展基金,每年投入200萬元
擁有以葛洪為代表的名醫名家積淀下來的深厚醫學文化資源,又擁有“南藥寶庫”羅浮山及“中醫科學大會永久會址”金字招牌,中醫藥已成為博羅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代表。根據方案,博羅將繼續挖掘和傳承葛洪嶺南中醫藥文化精髓,將具有原創性的嶺南中醫藥項目納入非遺名錄予以保護和傳承。支持創建一批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基地,對通過評審的基地每個獎補20萬元。同時,每年投入80萬元推動中醫文化建設,用于中醫文化節、艾灸文化節等宣傳和推廣。
方案提出,博羅將成立中醫藥發展基金,每年由政府財政投入200萬元,用于組織開展中醫藥公益性、學術性宣傳交流活動,擇優選取一批優秀的從業人員和機構給予獎補等,以此促進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發展。此外,博羅還注重培育一批中醫藥科技創新團隊,推進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學校、醫療機構等產學研用的合作。以舉辦公益創投大賽的形式遴選優秀中醫藥文創項目進行扶持,推動中醫藥文創事業發展。
根據規劃,博羅力爭到2025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中醫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各領域得到全面協調發展,中醫藥標準化、信息化、產業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走在全省各縣(區)前列。
惠州日報記者朱麗婷 李燕文 賀小山 通訊員劉子鑫 郭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