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區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服務群眾的不竭奮進動力,并以學促行,聚焦教育、醫療等群眾關注的民生問題,著力推出一批實招硬招、實施一批為民惠民便民工程,做好教育醫療“兩文章”,為黨史學習教育“開新局”。
教育醫療建設“加速度”,滿足群眾新期待
記者從大亞灣區宣教局獲悉,今年該區計劃建成5所學校,其中3所為新建項目、2所為擴建項目。新增優質學位6480個,其中小學學位3780個,初中學位2700個。新建項目:大亞灣區第四中學(新增學位2100個),西區第五小學(新增學位1350個),卓越東部蔚藍海岸花園六期配建學校(新增學位1680個);擴建項目:龍山小學(新增學位810個),義聯小學(新增學位540個)。這5所學校將力爭在今年投入使用,屆時將有效緩解該區因人口增長較快引發的學位緊張。
該區自2013年起就開展了免費藝術培訓課程
衛生健康項目也在加快推進,今年,大亞灣區強力推進的衛生健康重點建設項目有5個。其中續建項目2個(惠亞醫院二期項目、中大惠亞醫院高壓氧治療中心建設項目),新開工項目1個(西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遷建項目),前期項目2個(疾控中心建設項目、中大惠亞醫院重離子腫瘤治療中心項目)。同時,該區以加快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為重點,統籌規劃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增強基層防病治病能力,促進人人公平享有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并不斷完善急診急救體系建設,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完善醫療信息化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就醫的新期待。
“我們始終把黨史學習教育同教育、醫療等民生實事緊密結合起來,按照區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加快學校基礎設施與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積極回應群眾在就學、就醫方面的需求與期盼。”該區宣教部門負責人表示。
打造“紅色校園”,讓紅色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近日,在大亞灣一中的紅色黨建文化長廊吸引了眾多學生和老師駐足,長廊全面記載了革命時期到建設時期的歷史征程,結合本地歷史人物和史實,講述了大亞灣人民的艱苦奮斗史。
該區自2013年起就開展了免費藝術培訓課程
怎樣才能吸引當代青少年更加積極地關注紅色文化,讓紅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該區宣教部門經過走訪發現,將傳統的灌輸式教育轉為沉浸式體驗,這就是他們要找的答案。隨后,看紅色經典影片、逛黨建文化長廊、開展“紅色思政講堂”德育課程……沉浸式體驗學習教育模式在大亞灣區中小學校園如火如荼的開展開來。大亞灣一中的黨建文化長廊也成為了“沉浸式”學習體驗的“紅色打卡地”。
鋪設黨史學習“紅色加油站”,營造全民學習的濃厚氛圍
“學黨史、悟思想”不僅是砥礪初心的“必修課”,更是提振精神的“動力源”。據了解,該區結合基層書屋的實際,正著手在全區各中小學校、區直單位、各街道及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非公企業黨組織鋪設100個黨史學習書屋,安排專項資金為學習書屋配送黨史學習圖書,進一步幫助學習對象就近學、深入學,真正做到常學常新、常思常悟、常研常得。并以書屋為依托,不定期舉辦以“閱讀紅色經典”為主題的讀書交流活動,組織講師為黨員群眾講黨史經典故事。同時邀請老黨員“傳經送寶”,以“老少結隊”的方式共同接受紅色洗禮,傳承紅色基因,為黨史學習教育增添“新鮮活力”。
“接下來,我們將把學習書屋打造成飽含厚重歷史感、鮮活時代感和莊嚴使命感的黨史學習教育‘實境課堂’,讓黨的好聲音‘飛入’學習書屋,深入人心。”大亞灣區宣教局相關負責人透露。
藝術培訓免費上,提升青少年藝術素養
在大亞灣區新興產業園文化活動中心,春季班國畫提高班學生們正在專心聽老師講解構圖技巧。據了解,這個提高班有的學生已經連續在這里學習了4年以上,從初級班逐漸升到了提高班。
該區自2013年起就開展了免費藝術培訓課程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能免費參加藝術培訓班,該區自2013年起就在大亞灣區新興產業園文化活動中心開展了“同享陽光 讓愛飛翔”免費藝術培訓活動。培訓活動分別在春季、暑期、秋季三個季度開展。
今年,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讓更多的家庭與孩子受益,免費藝術培訓課程從2013年的4個培訓項目:書法、繪畫、舞蹈、聲樂擴展到了7個項目,新增了少兒編程培訓、動漫培訓、國畫提高班及古箏提高班,培訓時段也從周末部分時段延展到工作日晚上加周末全天時段,之前每期招收70名增加至每期招收120多名學生。目前,正在進行的是春季培訓班。據了解,免費藝術培訓活動是該區的文化惠民措施,截至目前,共累計招收學生1200多人次,受到學生和家長熱烈歡迎,“這不僅豐富了區內孩子們的課外文化生活,還提升了文化藝術素養。”受訪的學生家長表示。
黨員醫生進社區 送醫送藥暖民心
日前,金灣社區劉女士家中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惠州市中大惠亞醫院內兒科室黨支部醫生溫曉萍來到她的家中,為她生病的女兒免費送醫上門,這讓劉女士十分感動。
在建黨百年之際,惠州市中大惠亞醫院黨總支部以學促行,攜手澳頭街道金灣社區開創“送醫上門”新模式,以黨員醫生上門診斷、義診、醫技培訓等實際行動幫助周邊居民解決醫療問題。黨員醫生結合醫院排班空檔時間每月一次開展送醫上門,在黨員醫生的示范與帶動下,非黨員醫生參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學史力行活動的人數逐步增長,也為這項工作接下來常態化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黨員醫師梁土金說:“活動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讓我能夠將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為增進黨群關系奉獻力量。”
與此同時,惠亞醫院還幫助社區打造醫療衛生志愿服務隊,用實際行動讓黨史學習教育成效惠及廣大百姓。據了解,該區從4月開始,“中醫名家走基層”惠民活動也已經在陸續開展。以陳洪廣東省名中醫工作室團隊為主的名中醫分別到澳頭、西區、霞涌街道社區進行6場義診活動,開展現場健康咨詢、辨證施冶、推廣中醫適宜技術、教授中醫防疫知識、派發中醫知識宣傳冊等。目前“為基層群眾送醫送藥”活動也正在進行中,該區經過前期組織醫療團隊深入各村(社區)走訪摸底,詳細了解基層群眾看病就醫需求,并繪制需求清單,將健康和關愛送到群眾身邊。目前根據需求清單,該區組織了全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21個家庭醫生團隊為有需要的群眾送醫送藥,并就健康咨詢解疑答難。這類活動既激勵每一位黨員不忘醫者初心,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又讓該區群眾真正受益,獲得了群眾的歡迎和好評。
該區宣教部門負責人表示,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該局謀劃落實好黨史學習教育規定動作清單、自選動作清單和“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等三張清單,各學校、醫院也迅速行動起來,為民辦實事,以豐富的形式,統籌處理好落實三張清單與黨史學習教育三個階段的關系,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的貫徹落實和取得成效。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姚亞超 通訊員丁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