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城區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軟硬件基礎建設
垃圾分類納入各單位績效考核
今年惠城區將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軟、硬件基礎建設,以住宅小區作為提高分類實效主戰場,并依法開展垃圾分類專項執法檢查行動,對于不按規定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單位和相關責任人,嚴格依照條例規定進行嚴肅查處、限期整改、從嚴問責。
常態化開展垃圾分類專項檢查
要想真正讓垃圾分得好、有人管,就要明確落實垃圾分類工作的責任主體。
按照《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街道是落實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責任主體。惠城區委、區政府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機關和事業單位績效考評體系,充分發揮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的示范引領作用。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垃圾分類”要求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區教育局、區科工信局、區市場監管局、區住建局等作為職能部門,對管轄場所具有垃圾分類工作管理責任,牽頭負責落實好行業部門的垃圾分類工作。
據悉,惠城區績效辦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各單位年度考核內容,常態化開展專項檢查,每季度在全區范圍內進行通報;將垃圾分類工作納入機關事業單位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協調解決垃圾分類工作推進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對責任制落實情況定期開展專項檢查。區財政局將垃圾分類工作經費納入區級年度財政預算,建立垃圾分類資金長效保障機制,落實資金保障。各單位對應將垃圾分類工作經費納入單位年度財政預算。
水口街道開展垃圾分類普法宣傳活動,向市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惠州日報記者彭紅霞 特約通訊員張瑋容 通訊員陳燕生 攝
完善住宅小區收集點改造
去年,惠城區在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上提速,夯實了基礎保障。今年,將在生活垃圾分類水平上實現突破。
一方面,在硬件基礎上,將加快推進適應生活垃圾分類的全鏈條軟、硬件基礎建設,主體責任人配齊前端分類投放收集四分類收集容器,統一標志標識,并加強對居民購買家庭分類桶的宣傳引導工作;配齊配足生活垃圾分類轉運車輛,統一分類標識,實現分類運輸、專車專運。另一方面,在宣傳引導上,住宅小區作為提高分類實效主戰場,將動員小區“五老”人員擔任樓棟長、督導員、志愿者,參與每月入戶宣傳、“定時定點投放”現場引導、督促物業履行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完善住宅小區收集點改造,完善設施設備,落實住戶源頭分類投放,杜絕垃圾先分后混、混裝混運現象,確保生活垃圾分類準確率達到目標要求。
深入實施“社會—學校—家庭”宣教模式
為全力支持惠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市市容環衛事務中心今年將持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深入實施“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宣教模式,發動各機關單位深入開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宣傳,廣泛宣傳生活垃圾分類的典型做法,同時持續開展入戶宣傳、教育培訓等多層面、密集型的宣教活動,進一步夯實提升全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
同時,將補齊設施設備建設及運營管理的短板。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規范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的布局和建設管理標準,盡快支持完善市區公共區域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建設,包括垃圾分類亭、垃圾分類桶、宣傳欄、收運車輛等基礎設施,加大垃圾分類設備投入,不斷鞏固提升生活垃圾分類實效;在終端設施建設上,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終端處理設施已基本建成完善。今年,將加快推進惠城中心區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市區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工作,建成與市區餐廚垃圾分類處置相匹配的餐廚垃圾終端處理設施,餐廚垃圾分類處理能力達到600噸/天。
在垃圾分類作業的過程管理上,強化前端、中端、末端各環節的有序銜接;落實垃圾運輸車輛的蓋網工作,避免造成運輸過程“跑、冒、滴、漏”等二次污染,進一步提升現有垃圾收運處理設施設備的運營管理水平,常態化高標準保持垃圾分類桶點、各類收集運輸車輛、中轉站、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廠整潔有序運營。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通訊員鄧薩 容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