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特色農產品(南昆山毛茶)產業鏈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啟動儀式在龍門南昆山舉行,標志著南昆山毛茶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建設工作全面啟動。
充分發揮南昆山資源優勢
據介紹,廣東省特色農產品(南昆山毛茶)產業鏈標準化試點項目是為民辦實事的創新方式方法。項目建設堅持以先進的技術標準支撐毛茶產業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促進毛茶生產的“標準化、產業化、集成化、組織化、機械化、一體化”六大措施,帶動一批農戶進行茶葉標準化生產,促進區域毛茶產業發展。
專家指導南昆山毛茶種植。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攝
南昆山毛茶原是野生茶,產于南昆山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云霧中。以前,當地人喝毛茶要在每年清明時節進入深山中尋找。后來,當地人把毛茶移植到村莊附近的山上種植,實現了南昆山毛茶的規模種植。
南昆山擁有豐富的毛茶資源,在當地政府與相關部門的重視與支持下,南昆山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種植。但在發展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毛茶產量低,缺乏高效的茶樹栽培管理技術,茶加工技術和加工設備較為落后。同時,南昆山毛茶大多是自種,茶農缺乏有效培訓。
南昆山毛茶項目建設期2年
記者了解到,南昆山毛茶產業鏈標準化試點項目今年3月獲得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批準,項目建設期為2年。項目啟動后,將通過開展2000畝南昆山毛茶種植的標準化建設工作,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依靠標準化的技術手段,按照“精、優、特”三字方針,“高品質、價格優、銷售快”原則和“抓標準化、上規模、創品牌、建渠道”要求,做好南昆山毛茶的產品包裝、文化植入、市場營銷和品牌保護等工作。
除了要形成一套毛茶種植、加工和銷售的完整標準體系之外,項目還將因地制宜,多渠道拓寬增收渠道,發展多樣性的特色農業并積極發展鄉村的休閑旅游、餐飲、民俗、文化體驗、健康養生等新產業、新業態,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通訊員黃志聰)